交易理论
交易理论
《交易理论》是2010年6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全胜。本书从交易的角度,以“新价格理论”为基础,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尝试着为宏观经济学奠定了一个微观基础。
基本简介
交易理论是研究人的交易行为的经济学理论。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在《市场、自由与国家》(1982)一书中提出了交易经济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认为经济学是关于研究交易的科学,并从交易的角度对经济和政治进行了区分。布坎南认为:
——我坚决主张;我们必须把极大化范例从经济学工具中的统治地位上驱除出去,我们不应根据稀缺性约束来定义我们的学科或我们的“科学”,我们要改变的正是这个定义及我们的“科学”这个名称,我们必须停止过分忧虑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取代这整套观念的问题,我们应该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广义交易的起源、所有权及制度上。亚当·斯密的相互交换倾向——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和探讨的正确对象。
——我长期以来坚决主张的这种经济学方法,19世纪某些持同样观点的人把它称为“交易经济学”,即关于交易的科学。最近、哈耶克教授建议改用“catallaxy”这个术语、他认为该术语更接近其正确的希腊语来源。这种经济学方法作为研究主题,直接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交易、贸易、协定和契约的过程上来。并且它一开始就必然引入自然秩序或自然协调原理。而我时常认为这才是经济理论中名副其实的唯一真正的“原理”。
何全胜的著作《交易理论》,从交易的角度对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并提出了“新价格理论”,以此为基础指出了经济与政治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经济的本质是交换: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益,强调效率,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
政治的本质是强夺:用强权夺取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利益,强调公平,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交易理论将经济学定义为研究人的交易行为的科学,即人们如何通过财富交易获得满足自己的物品的学问。因此,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就是“人们为什么交易?如何交易?交易的结果如何?”这三个基本问题。
人们为什么交易?——是因为交易是人们获取利益的同时,还可能对他人有利的唯一方式,即在“自利”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利他”,因此,交易就作为人类获取物品的主要方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人们能够交易的前提,是对物品的价值判断不同,对自己用处不大的物品,可能对别人用处很大,因此,通过交易,可以使物品的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新价值理论”:交易不能创造财富,但交易能够发现价值,从而激励人们创造财富。
如何交易?——就是交易中的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交易理论所提出的“新价格理论”,将价格分为内生价格和外生价格。内生价格由供求决定,而决定不了供求。外生价格不是由供求来决定的,是由供求以外的外生因素强制形成的,因此,对供求会有影响,分别称为“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外生价格是以内生价格为基础发生作用的。内生价格和外生价格奠定了市场价格和管制价格的分析基础,也为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奠定了一个微观分析的理论基础。
交易的结果如何?——交易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交易失去了价值发现的功能,导致了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这就是企业、利润、制度出现的原因。人们通过间接交易,规避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效率、增加规模效益,这才是企业出现的原因。由于交易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会产生垄断、赢者通吃、外部性等问题,公平竞争的交易并不能产生公平的结果,交易作为一种竞争形式,也具有弱肉强食的弊端,由于这些问题,这也就是需要政府进行管制的主要原因。
交易理论以上述三个微观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权衡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西方各国的发展也表明,“没有政府也是万万不能的”。人们往往面临着在“政府”与“市场”、“管制”与“自由”、“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两难选择,需要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权衡,任何极端的做法和制度都会将人们带向哈耶克所说的“通往奴役之路”,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就是成为权力的奴隶。各个国家需要在这两个极端制度之间进行权衡,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选择适合各自国家特点的发展道路,并不存在简单一致的道路。这种“选择”的过程也有“自然选择”的意味,“选择”的标准以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因为人类不会选择一条自我灭亡的道路,凡是能够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就会保留下来,对人类文明发展有反作用的制度就会被淘汰,这种制度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交易理论》简介
经济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成为了“社会科学的皇后”。但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对立。微观经济学在“理性人”的假设上认为“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市场均衡发展,因此主张经济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现代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是非均衡的,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的发展。“经济自由”与“政府干预”的政策突出地反映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这种矛盾和分歧。在经济繁荣时期,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潮响彻整个市场;而在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时期,约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思想又得以“还魂”。
本书认为这些争论与分歧产生的原因是对经济现象观察的角度不同,因而不能全面恰当地认识经济问题。传统经济学是从财富的创造(生产)和分配(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本书认为交易是连接生产和分配的纽带,交易才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书从交易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定律:价值理论、价格理论、不确定性理论。对于经济学最重要的价格理论,传统经济学认为“价格决定供求,供求又能决定价格”,本书否定了前一部分,又重新分析了后一部分,认为“供求决定价格,而价格不能决定供求”。本书以“新价格理论”为基础,本书重新分析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
本书的思想基础来源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和平均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累和发展,但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了市场机制的转变,从土地承包到国企改革,不再实行计划管制,而由市场交易自由决定,充分发挥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创造了“中国奇迹”。
中国的发展实践表明,“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西方各国经历过经济危机后的经验也表明,“没有政府也是万万不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面临着在“政府”与“市场”、“管制”与“自由”、“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之间的艰难选择,需要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权衡,任何极端的做法都会将人们带向哈耶克所说的“通往奴役之路”,不是成为权力的奴隶,就是成为金钱的奴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人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也日益复杂,传统的经济理论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本书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交易理论》目录
第一章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第一节 科学的标准
第二节 经济学的科学性
第三节 经济学的定义
第四节 交易行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
第五节 需求、财富和价值的涵义
第六节 价值理论
第二章传统价格理论的谬误
第一节 传统的价格理论
第二节 从空想的需求表到意图的需求量
第三节 经济学的黑洞——“吉芬之谜”
第四节 需求定律成立的条件
第五节 需求定律的逻辑反正法
第六节 个体分析与整体分析
第七节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附录、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第三章新价格理论
第一节 供求与价格的因果关系
第二节 价格决定的第一个因素:价值
第三节 价格决定的第二个因素:竞争
第四节 价格决定的第三个因素:交易量
第五节 量变致价变
第六节 供求决定价格
第七节 新供求曲线
第八节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第九节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第十节 传统成本分析的漏洞
第十一节 需求和供给的周期性
第十二节 投机价格
第十三节 管制价格
第十四节 内生价格与外生价格
第四章交易的不确定性、效率与可持续性
第一节 交易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交易费用理念的误导
第三节 间接交易与企业的性质
第四节 间接交易与利润
第五节科斯定律与交易的效率
第六节 受益权与产权的界定
第七节 公共品与政府效率
第八节 交易的可持续性
第九节 政府管制的原因和界限
第五章宏观经济学的演化
第一节 萨伊定律的“供给”局限
第二节 约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革命
第三节“滞胀”与货币主义理论
第四节 供给学派的短暂回归
第五节“新经济”的困惑
第六章新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矛盾
第二节 新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第四节 传统IS-LM模型的谬误
第五节 新IS-LM模型和新AD-AS模型
第六节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节 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的权衡
第七章就业理论
第一节 古典就业理论
第二节 约翰·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第三节 现代各种就业理论
第四节 新就业理论
第五节 降低工资可以增加就业吗?
第六节 最低工资限制会减少就业吗?
第八章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度量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成因的争论
第三节 其他学派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第四节 通货膨胀综合分析
第五节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基础
第六节“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错误观点
第七节 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八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
第九章货币理论
第一节 货币的功能
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
第三节流动性偏好理论
第四节 货币交易论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方式
第十章 金融理论
第一节 金融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社会资本利润平均化
第三节 货币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股票价格的决定
第五节 期货与保险市场
第六节 外汇市场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第三节国际收支理论分析
第四节 国际贸易决定汇率
第十二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涵义
第三节 经济增长新论
第四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第五节 交易的制度
第六节中国的经济制度
第七节 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以交易理论议价拍卖和市场价谢绵陛
内容简介
《交易理论:议价·拍卖和市场》研究的目的是对不同的交易形式,从简单议价到有组织地拍卖和市场交易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以期增进人们对基本经济行为——交易的理解,也为人们对交易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对于那些有志于研究交易行为,进而探究市场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清那只“看不见的手”的读者,希望《交易理论:议价·拍卖和市场》能成为他们学习和研究的起点。基于该目的,《交易理论:议价·拍卖和市场》的写作主要采用严谨的数学模型方式,严格遵循模型假设一推理一结论的模式,全部的推理过程,李尽量做到详细、不省略。对于那些只关心结论的读者,笔者的建议是,可以不看推理过程,但不能忽略模型假设。因为它是结论的前提,没有前提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谢绵陛,男,l968年生于福建尤溪,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士(1990年),厦门大学经济学(金融学)硕士(1999年),厦门大学经济学(金融学)博士(2004年)。现任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交易理论等研究。先后在《国际贸易问题》、《南方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5篇分别被EI、ISTP和ISSHP收录。参与出版专著两部、教材一部。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分别作为第二和第四参与者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图书目录
第1章 议价
1.1 有限回合议价
1.2 无限回合议价:鲁宾斯坦模型
1.3 议价中的外部选项
1.4 不完全信息议价
1.5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拍卖
2.1 拍卖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2.2 常见拍卖中的竞拍者均衡策略
2.3 拍卖者的最优选择——最优拍卖
2.4 相关价值拍卖
2.5 共谋
2.6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市场概述
3.1 市场交易
3.2 指令和指令的性质
3.3 市场结构
3.4 市场质量评价指标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集合竞价市场
4.1集合竞价交易机制
4.2 单一价格双向拍卖的经济分析
4.3 价格形成与市场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连续竞价市场
5.1 交易者的指令选择策略与价格形成
5.2 限价指令簿的均衡价差及其影响因素
5.3 未知情者的学习过程与市场的信息有效性
5.4 连续竞价市场的价格形成与市场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做市商市场
6.1 做市商的存货成本
6.2 做市商市场的价格形成与市场质量
6.3 三种市场机制的比较
6.4 市场交易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以交易理论议价拍卖和市场价谢绵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