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区
辽宁省沈阳市下辖区
于洪区,成立于1964年,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北部,东毗铁西、皇姑区两区,西与新民市辽中区两县接壤,南与苏家屯区隔河相望,北与沈北新区区为邻。先后获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国家首批示范物流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于洪区是沈阳市九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499.28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常住人口107.3万人。该区属于辽、大辽河冲积平原,地表平坦,一望无垠,耕地连片。区内有5条主要河流,即浑河、蒲河、九龙河、细河、小浑河,均系辽河、浑河水系。
于洪是关东文化的启承点和清文化的起源点之一,历史文化厚重,永安古桥、蒲河御路、新乐文化遗址、青铜短剑等文物古迹,锡伯民间故事、钟氏刻瓷、回族龙狮舞、朝鲜舞蹈等美韵传颂。
历史沿革
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代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令”,由山东省河北省移民移入区境内北陵乡一带形成村落。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2日,沈阳市、县全境解放,市政府成立市郊办事处,下设区,于洪境内有马三家子区。
1949年,于洪境内成立马三家子区、沙岭区人民政府,共94个行政村。
1952年,于洪境内设马三家子、沙岭堡、平罗堡、潘建台4个区。
1954年,沈阳市政府决定,成立沈阳市南郊、北郊、东郊、西郊区人民政府,西郊区接管原铁西区杨士一带村屯。
1964年,辽宁省委决定,划出沈阳市铁西区所辖的于洪、大兴、沙岭、杨士、翟家、大潘、高花、彰驿、中朝公社及隶属皇姑区清昭陵、造化、马三家公社组建新的行政区----于洪区。
1965年划入新城子区的平罗公社,并将北陵公社划分为北陵和陵东公社。
1970年将原沈阳市光辉农场析为一场两社时再划入老边、解放两个公社。
1999年于洪区撤销翟家乡,造化乡、彰驿站乡,设立翟家镇、造化镇、彰驿站镇。
2001年6月4日,撤销高花乡,设立高花镇。
2002年5月,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设立铁西新区(不是正式行政区)。将于洪区沙岭镇、于洪乡、杨士乡、大青中朝友谊乡的部分行政区域(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划为铁西新区管理。
2002年12月13日,辽政[2002]323号批复:1、撤销于洪乡,设立于洪街道办事处。2、撤销杨士乡,设立杨士街道办事处。3、撤销北陵乡,设立北陵街道办事处。4、撤销陵东乡,设立陵东街道办事处。5、撤销沙岭镇,设立沙岭街道办事处。6、撤销解放乡、老边乡,合并设立光辉乡
2003年8月于洪区的翟家镇和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在建制上划归铁西新区代管。调整铁西新区行政区域,已划归铁西新区的原属于洪区沙岭镇、于洪乡、杨士乡的部分行政区域(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归铁西新区大青中朝友谊乡。
2005年于洪区辖9个街道、7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
2007年1月19日,辽宁省政府(辽政[2007]18号)批准:同意撤销于洪区翟家镇、大青中朝友谊乡,设立翟家、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办事处(实际由铁西新区代管)。
2010年2月28日,根据《沈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行政区划局部调整的决定》:于洪区把陵东街道黄河北大街以东土地和北塔街道划出,辖12街道。
2019年12月,经沈阳市人民政府(沈政〔2019〕101号)批准,撤销大兴街道,将其管辖区域划入马三家街道;撤销于洪街道,将其管辖的东民、前民、和平3个社区和光辉、爱国、全胜、兴盛4个村划入沙岭街道,将红旗、世代2个社区划入迎宾路街道。
2023年6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名单》,于洪区在列。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2月,于洪区辖10个街道:迎宾路街道、陵西街道、城东湖街道、南阳湖街道、北陵街道、沙岭街道、平罗街道、马三家街道、造化街道、光辉街道。
截至2020年6月,于洪区下辖10个街道。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于洪区位于沈阳市西北部,东临铁西、皇姑区两城区,西与新民市接壤,南隔浑河苏家屯区相望,北邻沈北新区,区政府驻地距沈阳市政府11公里。
地形地势
于洪区地势东北高,并向西南微倾斜。除平罗镇黄土坎一带属山前倾斜平原以外,均属下辽河平原。地形平坦而开阔,一般海拔在30-40米之间。
气候特征
于洪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为7.5℃,最冷是1月份,最热是7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659.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5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
水文
于洪区境内有浑河、蒲河、细河、九龙河、小浑河5条河流。流经总长149.7公里。其中浑河发源于长白山脉龙岗山,流经八县、市,在海城三岔河和太子河汇流,经营口入辽东湾。从中长铁路桥处流入于洪区。境内河长37.2公里。
自然资源
于洪区土地总面积4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多万亩,水域面积130365亩。可开发利用的二、三产业用地8万亩,市内建成区面积28.4平方公里,三环内城市规划区80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2020年,于洪区常住人口为35万人(包含监狱城、教养院及武警部队人员)。家庭户236955户,家庭户人口为584509人,家庭户户均2.47人;户籍人口32244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63016人。  居民由汉、满、朝鲜、锡伯、蒙古、回、苗、侗、壮、土家、维吾尔、俄罗斯达斡尔族等13个民族构成。
人口
2021年6月1日,沈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于洪区常住人口为1066062人。
民族
居民由汉、满、朝鲜、锡伯、蒙古、回、苗、侗、壮、土家、维吾尔、俄罗斯、达斡尔等13个民族构成。
经济
综述
2016年,于洪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0亿元,下降24.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6.9亿元,下降69.6%;另一方面,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全面推行,地方税收大幅减少,导致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实现36.7亿元,下降5.7%(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4.9%),上述指标未能完成年初计划任务。但同时,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经济回暖向好的态势逐渐显现,制造业税收实现4亿元,增长24.3%;批发零售业和运输仓储业税收实现2.13亿元,增长35%;房地产销售额、销售面积、销售套数等主要指标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土地交易额实现38.7亿元,是去年的3.2倍。
2020年,于洪区生产总值38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76.4亿元,下降1.3%。三次产业结构为2.6:26.3:71.1。
2021年,于洪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18亿元,按 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亿元,下降1.1%;第二产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6.9%; 第三产业增加值292.8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为2.5:27.4:70.1。
2022年据市统计暨普查局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 0.1%;第二产业增加值128.4 亿元,下降1.6%;第三产业增加值 289 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为2.4:30:67.6。
第一产业
2010年,于洪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7583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8.2%,其中,种植业73614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7.2%;林业3681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6.9%;畜牧业72288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0%;渔业10284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7716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4.4%。
2020年1月2日,于洪区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19年,于洪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6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下降7.1%;第二产业增加值9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262.4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为2.6:25.5:71.9。
第二产业
2010年,于洪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354157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77户,实现规模以上产值8878637万元,占全口径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4.9%,同比2009年提高0.8%;实现利税总额567047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8%。家具、五金两大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3户,占全区规模企业户数的22.3%,实现产值4413438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产值49.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1户,全区实现高科技产值2778105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1.2%,同比2009年提高0.7%。
2010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7992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6.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97853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20.5%。
第三产业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72535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7.9%。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1724万元,同比增长14.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15241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8.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371万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实现21509万美元,出口完成16494万美元。
交通
于洪区地处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域,是沈阜城际连接带龙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东北高速公路网的枢纽核心,沈阳市八个主要城市出入口均在区内。拥有沈山、秦沈等多条铁路干线,沈西大型铁路编组站坐落区内,专用铁路已并入东北地区路网。沈大、京沈、沈彰高速公路和101、102、304国道等道路纵横交错,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于洪区的临港优势明显,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0公里,距营口港仅166公里,大连港丹东港葫芦岛港锦州港等北方重要港口均在4小时车程辐射圈内。
社会
科学技术
截至2010年,于洪区科技投入费用602.82万元,争取上级科技支持资金5000万元。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创建高新技术企业1家。
教育
截至2010年,于洪区各级公办学校58所,其中,小学40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中2所,公办职高2所。在校学生31295人,其中,义务教育28118人,高中2827人,职高350人。全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7.9%,高考升学率达到98.1%。
2022年末,于洪区各级公办学校共54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小学34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743人,小学专任教师1810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5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5198人,小学在校学生44488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668人。全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89.51%;高中升学率99.35%。
卫生医疗
截至2010年,于洪区参合人数150058人,参合率99.87%,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0元,报销封顶线为5.5万元,提高了报销比例。全年共支出合作医疗资金2506.28万元,资金首次支出率达到87%,累计受益66181人次。出色完成甲型流感病毒防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乙肝疫苗补种、结核病防治项目、地方病防治项目等重大疾病控制工作任务。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乙类传染病818例,传染病发病率271.79/10万,较2009年下降了14.51%。
2022年末,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均为100%,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均为100%。我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接受健康管理人数101090人,社区健康管理人数86692人。全年发放各种健康宣传资料66.01万份,开展大型大型宣传咨询活动99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714场,基本公共卫生机构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132块,累计更换792次。
社会保障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2591元,增长1.5%;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7989元,增长2.5%。基本养老保 险参保人数达到23.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5万人,发放失业金5139万元,失业补助金800万元,技能补贴165万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2022年末全区低保户2314户,共3213人,全年向城乡困难 群众发放低保金2692.7019万元,电价补贴13.192万元。 向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62.6万元。区慈善会发放 救助资金33.1179万元,受益人数约为1100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养老床位28张。年末全区各类收 养性社会福利机构达41个,床位达5462张,收养各类人员2319人。
文化事业
于洪区图书馆藏书量达28万册,阅览座300个,365天开馆,2022年接待读者约10万人次。开展品牌文化活动——“于洪文化讲坛”进社区10场。于洪区图书馆公众号2022年发布信息120次,组织线下活动19次。
2022年,全区共有体育场地1246个,其中1个区属大型体育馆:于洪区人民体育场(馆);1个大型公园:丁香湖;3个体育主题公园(或广场):丁香东湖智慧体育公园、黄海体育公园、和谐广场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共有23个,太阳能健身驿站4个。体育场地面积286.3343万平方米,人口106.6062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平方米。 每万人体育场地达到12个。室外晨晚练活动点位增加到186个。组织队伍参加市级体育赛事活动5次,举办区内体育赛事活动8次。2022年度维修器材188件,安装普通健身路径15套、智能健身路径2套、综合训练站21个、篮球架11副、 笼式足球场2处、乒乓球桌4个。
旅游
永安桥
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子乡永安村东头。又名大石桥。清崇德六年(1641年)秋修筑盛京到北京的大御路时建成,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桥。1979年沈阳市政府已拨款全面整修。
丁香湖公园
丁香湖公园位于沈阳西北部,西至裕虎铁路联络线,南至昆山路、沈山铁路,东至六零灌渠。丁香湖水面面积达3.1平方公里,有9公里长景观路,是沈阳最大的人工湖。湖周围修建了4处休闲广场,3处亲水平台,还有4个观景台,是沈阳市民又一处重要的亲水休闲场所。
参考资料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口情况.中国小康网.2024-08-28
民族概况.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2024-08-28
于洪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政府.2024-04-04
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政府.于洪区人民政府.2024-02-27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于洪区.国家统计局.2021-04-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
气候特征
水文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交通
社会
科学技术
教育
卫生医疗
社会保障
文化事业
旅游
永安桥
丁香湖公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