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龈内
阿米巴虫(Entamoeba gingivalis),属于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目、内阿米巴科、
内阿米巴属,是最早被描述的人体阿米巴原虫之一。它主要存在于人体口腔内的齿龈部位,是一种非致病性的
原虫。研究表明,口腔疾病的患者的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齿龈内阿米巴仅有一个生长阶段——滋养体期,其直径范围在10至20微米之间。
细胞基质分为内外两层,外质透明,负责运动和摄食功能,是伪足的主要组成部分;内质则包含了
细胞器、
细胞核以及食物泡。伪足内外质界限明确,活动能力强,能够快速变形,呈现出多种不规则形状。食物泡通常含有细菌、
白细胞,偶尔也会有红细胞。细胞核的
核仁位于中央位置,周围分布有均匀的核周染色
质粒,这些特点使其形态类似于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齿龈内阿米巴在口腔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尤其是在患有口腔疾病的人群中更为普遍。在
牙周炎和牙周疾病患者中,其检出率超过50%。此外,这种
原虫还能够在
艾滋病的唾液和牙釉质表面上被检测到。有研究表明,齿龈内阿米巴与
放线菌可能存在共生关系,并且可以在口腔以外的组织中发现,比如女性的外生殖道。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也有所不同,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尽管齿龈内阿米巴与某些口腔疾病有关联,但它并不是这些疾病的
病原体。
齿龈内阿米巴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在中国,平均感染率为42.25%,其中健康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38.88%,而在口腔门诊病人中的平均感染率达到55.90%。通过对齿龈内阿米巴
核糖体小亚单位
核糖核酸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发现它不具备形成
包囊的能力,因此没有包囊期,无法通过消化道传播。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如接吻,或者通过飞沫传播。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取牙垢、龈间隙组织或脓溢液制作
生理盐水涂片,使用吉木萨-瑞氏染色法、
铁苏木素染色法、帕帕尼古拉乌染色法以及洛克氏液血清培养法等。
齿龈内阿米巴主要
寄生在口腔齿龈区域,通过二分裂的方式繁殖,自身不会引发疾病。然而,它常常伴随齿龈的化脓性感染一起出现。可能是由于直接接触或通过飞沫传播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