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报
关中报
《关中报》作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党委的机关报,受到了中共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创刊一周年时毛泽东欣然为《关中报》题名。
创办背景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抗战以后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不断挑起军事摩擦,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此时的关中分区地理位置特殊,北与陕甘宁边区相连,东、西、南三面同国民党统治区接壤,使得这里成为守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南大门。为了指导关中分区军民建设边区和进行反封锁、反摩擦斗争,时任分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关中分委机关报。1940年4月12日《关中报》在关中分委机关驻地新正县雷庄畔的一户农家窑洞里印出了第一张油印小报,宣告了她的光荣诞生。
高层重视
历经10年的战火洗礼,《关中报》共出版700多期,发行58.6万份,其主要内容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创刊原则
《关中报》是中共关中分委创办的唯一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它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大众的代言者。因而,从创刊时就有一个原则:为人民,写人民,大家写,大家看。习仲勋对报社提出,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就是要树立走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的办报方针。并指出,由于关中分区地处黄土高原,多半是山梁梁、沟洼洼、穷窝窝,经济不发达,教育相当落后,革命队伍中干部文盲、半文盲居多数,这就要求报纸要在通俗上下功夫,要写老百姓的事,说老百姓的话,使他们看的明白,听得懂。同时,报社还倡导区乡干部和积极分子组织读报组,在田间地头,利用劳动间隙,由识字的人给不识字的人读报。
习仲勋主张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和评论。《关中报》办的比较出色,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通讯工作,认真做通讯员的培养工作。通过通讯员联系广大读者,经常研究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当时,作者投稿踊跃,仅1944年1月至8月就有636人投稿2568篇。
创刊人物
习仲勋早年的求学经历中一直主动学习各种进步思想,1928年他考入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这所学校诞生于五四运动学潮。习仲勋曾回忆道:“我们进行校内的学生运动和校外的革命活动,对外主要是每天晚上外出散发标语传单,采取各种方式对工农兵商学进行宣传,反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当时,一批进步青年组织建立了“渭北青年社”,出刊《渭北青年》杂志,习仲勋曾经就是分社的社员,这段经历可看作是他新闻宣传思想的萌芽。此外,在1933年巩固扩大南梁革命根据地时,习仲勋也参与出版了革命委员会机关报《西北红旗》以及特委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生活》,这为创办《关中报》积累了珍贵的办报经验。
习仲勋在西北区报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写任何文章,只能遵循党的统一方针,违背党的统一方针,就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必须牢记。”《关中报》的10年,正处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成熟时期,报纸内容始终把宣传好和贯彻好毛泽东思想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着重点,关中分区党委领导同志一直亲自领导和指导办报,并对《关中报》采取“抓整治、严把关、多指示”的领导方式,为了确保报纸的稿源和报道质量,分区领导经常自己动手审稿和写稿。
群众路线是习仲勋革命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在他看来会做群众工作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新闻工作者就是群众工作者,是比工会、青年团、妇联、农会更加广泛,更多方面的群众工作。”他的这一工作思想在《关中报》的创办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关中分区大生产期间,《关中报》记者经常到田间地头和群众家里,了解群众的生产经验以及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人物,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生产知识,同时还经常在报纸上介绍从群众中收集到的天气农谚。《关中报》创办以来,深得全分区干部与群众的欢迎与爱护。如农民姜子玉说:“《关中报》对我们做庄稼帮助很大,常提醒我们啥时候下种,啥时候收割,我们爱看。”铁匠郭自立说:“《关中报》通俗,写的真,印的清,我们工人看了容易懂,能从报上知道很多东西,还能当字帖一样写字,当书本一样学文化。”
习仲勋以其政治家的风范,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关中报》的创办,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动员群众、教育群众、鼓舞军民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当前做好新闻工作提供了历史经验。
报刊内容
当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陕甘宁边区受到胡宗南部疯狂进攻,南线的关中分区遭到重兵“围剿”的严峻形势下,《关中报》的内容多以军事报道为主,侧重地方群众性游击战争报道,并且兼顾全国范围的主力部队作战报道。当时报纸社论《坚持游击战争,打击敌人收复失地》,一面宣传全国各战场人民解放军的辉煌战果,一面报道分区各游击队机动灵活出击的胜利消息,并揭穿了国民党怀柔区与屠杀的两面政策,号召军民一起克服悲观失望、怯敌怕斗的动摇思想,坚信自卫战争必将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区广大干部和群众。为了紧密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报纸还会报道国际形势,1949年中国人民庆祝苏联十月革命32周年,《关中报》发表的社论《学习苏联建国经验建设新中国》中写到“在三原县巨大的广场挤满了男女群众,各中小学共约千余人的十五个秧歌队,扛着五星红旗,高举着纪念苏联十月革命的标语和旗帜,在悠扬的乐鼓声中,涌现到会场分头进行秧歌表演”。文章中强调要加强中苏友好关系,保卫世界和平,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苏联的建国经验,使中国很快变成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关中报社人员从领导到工人,大多年龄在二十五六岁以下,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下,但就是这样一批文化不高、革命历史不长的年轻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经10年寒暑,在习仲勋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坚持无产阶级办报的理念,在关中分区党政领导同志共同关怀下,出色完成了党的任务,把《关中报》办得光彩夺目。“1944年10月陕甘宁边区文教群英会上《关中报》被誉为边区地方报纸的模范。党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也发文给予高度评价:“《关中报》办的最好!”《关中报》取得的成绩与习仲勋丰富的办报经验以及成熟的新闻工作思想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创办背景
高层重视
创刊原则
创刊人物
报刊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