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是
荷兰画家伦勃朗·哈门斯·范·兰于1632年创作的肖像画,现藏于海牙毛里茨海斯美术馆。
尽管如此,但每个被画者的"肖似"必须符合要求。此画作于1632年,其时画家才26岁。
伦勃朗·范赖恩的创造性肖像风格已风靡整个阿姆斯特丹。当然,有时也因其中一位被画者未被摆在显著地位而提出抗议。所以,肖像画的收入虽然不少,但常常由于纠纷也不得不重画一幅。我们从这幅画上看到了画家的构思能力:教授在讲述解剖原理与手术实践的方法,显得十分老练的样子,其余的则凝神察看,聆听老师的讲述。光线是从左边射来的,正好落在尸体和所有人物的脸上,使人物的脸部被描绘得更正确传神。这种情节性肖像画不仅反映了
荷兰新兴资产阶级对绘画的新要求,也展示出那个时代对于科学的探求精神。
此外,为了满足订画者的愿望,
伦勃朗·范赖恩把8个人的姓名写在一张纸上,让画上其中一个人拿在手里,这种蛇足,是不得已的。在那个时代,被画者的姓名能留在画面上是最高要求,画家就作了这种巧妙的处理。不仅如此,画家还在右下角斜放着一本很大的解剖学讲义,这一道具从构图上看,也是艺术家的高妙经营。
荷兰原来是尼德兰的一部分。16世纪时,一个富庶的
荷兰,却被当时最封建与落后的专制国家
西班牙所统治着。尼德兰人民经过几十年的革命斗争,才使北方诸省首先获得了独立,1609年,成立了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独立后,经济迅速获得发展,在随之而来的思想自由中,产生了新兴的
民族美术趣味。美术很快从神话和宗教的狭窄范围中解脱出来,把描绘对象推向更广大的现实生活领域,便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为这一阶级所特有的贪图安乐的观念。在17世纪,荷兰美术中的肖像画成了最繁荣的画种。画家伦勃朗·哈门斯·范·兰即是当时最有影响的肖像画代表。《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是当时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
伦勃朗·范赖恩画的团体肖像画之一。画面上右侧那个主要人物,即是医学博士杜普教授,其余七人也都是真实的人物。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幅富有情节性的肖像画。作为团体肖像画,当时大多数作品也如我们今天习见的团体像照片一样,是平均排列的。而伦勃朗所创作的这幅肖像,则与众不同,他将人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把所有被画者组织在特定的情节之中。这种风格是深深被画者所欢迎的,于是
伦勃朗·范赖恩的订件应接不暇了。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van Rijn1606~1669),是世界美术史上一位伟大的
荷兰现实主义画家,荷兰最杰出的肖像画大师,也是17世纪整个
欧洲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油画和铜版画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伦勃朗·范赖恩1606年7月15日生于荷兰莱登城郊磨坊主之家,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他一生创作精力旺盛,画风质朴自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
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善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代表作品有《参孙被弄瞎眼睛》、《画家和他的妻子》、《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夜巡》、《浪子回头》、《扫罗与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