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俨
明朝的官员
高尔俨(1605~1654),字中孚,天津市静海区子牙镇宗保村人。是明朝末期的一位人物,是崇祯时期的进士,曾任秘书院侍讲学士、弘文院大学士。有著作《古处堂集》四卷。
人物诗作
《送倪相如先生之任营丘》
难将好雨挽干旌,一片浓云似别情。叆几层遮望眼,廉纤祇自送春声。渊明禄薄原如寄,司马才优岂市名。百里可能烦卧治,临沂市从此播余清。
《长堤翠柳》
春风几度柳丝柔,金缕千条半未抽。雨含寒烟迷远道,晴交乱影入清流。疏黄不解流莺语,翠黛偏添少妇愁。最是含情娱客处,长留明月伴行舟。
《远树穿云》
海国风光入画图,收来处处共铺。长宜绿荫分晴雨,看尽寒烟半有无。几道明霞山色晚,一行白鹭野云孤。游人极目浑无际,日暮聊堪对酒垆。
《深院》
深院寂无人,繁花开自落。众鸟不啼花,惊飞响寥廓。
《雨后游浣园观奕晚棹而归》
骤雨过秋林,河汉为倾倒。雨歇碧天空,微云淡缥缈。兴高不畏湿,缓步沙洲道。遥望绿成荫,物象皆可了。深林一径微,轻风乱啼鸟。转曲不见人,但闻新蝉绕。稍前树作屏,堂上二三老。棋声落清寂,萧散人语杳。开樽后院宜,薄润晴偏好。郁葱带雨痕,残阳明树。交枝覆堂阴,暑气静如扫。携酒上琴台,脱帻观林表。俯眺碧流暗,孤帆宿归早。酒酣出林间,樵歌来幽窈。晚烟归棹急,明月落川皎。
历史考证
1983年第二期《故宫博物院院刊》中《清代九卿小考》一文载:“顺治九年(1652)6月21日《内三院九卿等题为满汉一体行商事本》,其所署衔名是……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吏部尚书高尔俨。“自隋唐以来,吏部列为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的长官为吏部尚书。在顺治八、九、十年的三年中,担任相当现今组织部长的高尔俨,是天津市静海区人,也是天津市在清代的第一个“部级”官员。
个人生平
高尔俨字中孚,生于1605年(明代万历三十三年乙巳),卒于1654年(清代顺治十一年甲午),终年49岁,谥文端。他22岁时中举,35岁时进士及第,为一甲第三名。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高尔俨任礼部右侍朗,1651年任吏部尚书,1653年为弘文院大学士,同年因病退休。在高尔俨之后,天津市宝坻区杜立德、静海县的励廷仪也曾先后于康熙帝雍正年间任吏部尚书。据记载,高尔俨仁孝性成天才豪逸,沉心博古,无经史气,谈笑洒脱。他晚年究心性理,栖志清虚。高尔俨的书法劲,诗文受到书画家戴明说的赞赏,说:“公诗文洒洒成家。”如《深院》:“深院寂无人,繁花开自落。众鸟不啼花,惊飞响寥廓。”著作有《古处堂集》、《西铭衍义》、《孝经释略》、《劝善》等,并有后人编的《高文端公文集》。杜依中在《集》中序道:“(高尔俨)注疏似程明道夫子,奏议似范文正公,文章之波澜似苏轼,诗歌之冲淡似陶渊明。”高家在清代为官者,尚有高尔修、高尔宪和高尔俨的儿子高恒懋及孙子高缉睿等。
人物故事
高尔俨少年时即应童子试,郡邑皆夺冠。督学左大人,看到高尔俨的试卷后惊喜地说:“此宰相才也。”天启七年(1627),高尔俨乡试中举,但会试落第,高尔俨并不气馁,更加发奋读书。十余年后终于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同馆蒋德特别欣赏高尔俨器识宏远,特赠以手评《资治通鉴》、《经世八编》两本书。第二年,母亲去世。高尔俨闻讯,哀毁节,病几流血。但在父亲面前又要强作欢颜,以示安慰。崇祯十六年(1643),服孝期满,回朝。当时“礼闱”改在八月,高尔俨被任命为分校官,他以服丧刚满,不易参加而辞。甲申国变,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入北京。高尔俨因父亲年事已高需要侍俸而没有殉节,父子相抱痛哭。高尔俨也曾降附于农民军,被南明福王定为“从逆”叛臣。顺治二年(1645)四月,高尔俨受李若琳的举荐入清代为官,授秘书院侍讲学士。七月升礼部侍郎,以礼制、文教、风俗、人心为己任。顺治帝三年(1646)高尔俨知贡举,当时兵荒马乱,常有被交通道路阻隔不能如期赴考的举子,高尔俨请求延期,以等后至者,此科得人最盛。顺治五年调吏部右侍郎,六年加右都御史衔。顺治八年(1651)三月转吏部左侍郎。八月本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历秉衡,黜徙进退,推布公,朝野然。”顺治九年(1652)侍宴中和殿,赐貂镶朝衣一套,封赠三代如其官。顺治十年(1653)正月,御史昊达弹劾高尔俨“任用匪人,漫无铨别,且以部事批决于家,不宜任冢宰。”皇帝令下部察,以所劾无据免议。二月,高尔俨以身体有病,请求辞官。顺治帝谕吏部:“高尔俨存心醇谨,行事和平,近告病谢事。其病朕已悉知,内院事务殷繁,高尔俨仍以太子太保补弘文院大学士其勉力入院办事,毋以疾辞。”
高尔俨从翰林官至宗伯、铨宰以至入阁,一言一行,必求无负圣贤,无君父。其斋有联云:“学识逊古人,愿贤士夫告以有过,晨昏对上帝,幸诸君子言不及私。”后人称他待人接物,平易近人,言论丰采,辄如饮醇、坐春风,终身不忍忘。家乡遭遇兵之后,地荒民贫,高尔俨力言当权者请免除地丁额银一万六千两,受到家乡人的世代崇敬。顺治十年(1653),高尔俨病重,入直侍俸皇上时,旧病发作,被扶归宅第。皇上派学士同御医前往看视慰问。高尔俨疏请归乡。数月后,高尔俨病情加剧,于枕边书写道:直心悬大道,无将迎,无系恋。并勉强支撑起身体写遗疏:“祈举经筵,圣学,除贪吏,拯民生。”他的遗疏惟以君亲未报为胘,无一私语及家人。顺治帝见遗疏后下谕:“大学士高尔俨和平清谨,历著勤劳,虽谢病事养,病恒异痊,可以竟谟,忽闻逝,朕深悯恻,应给恩恤,着从优察例。”特赠少保,赐祭葬,谥文端。
人物墓碑
1975年5月,在静海区子牙公社宗保村北数百米处发现几百座晚期墓葬,通过石碑碑文得知,此墓地即文献记载的高家坟,经清理、发掘,墓葬形式有三种:一为船蓬顶砖券墓,此种形式多为合葬墓;二为白灰捶顶墓,有的有多层套棺;三为土竖穴墓。
由于高尔俨病故后,顺治帝钦赐祭葬,赠“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牌匾,故其墓葬独立于高家坟,葬于静海城南。陪伴他长眠地下的只有其子高恒懋。
后世纪念
其墓葬独立于高家坟,葬于静海城南,陪伴他长眠地下的有其子高恒懋。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首次南巡路过静海区时,钦赐高尔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牌匾,从此康熙皇帝题写的这块御碑成为大运河上的一个历史景观。
参考资料
高尔俨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1-10-12
目录
概述
人物诗作
历史考证
个人生平
人物故事
人物墓碑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