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莲珍(1929年8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
苏州市,历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所实验室碳-14题目负责人,兼中国科学技术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第四纪年代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常规14C测年课题负责人。
1955年蔡莲珍从
复旦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1959年2月,蔡莲珍和丈夫
仇士华一起调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65年,中国第一个碳-14测年实验室在蔡莲珍、仇士华等学者的努力下最终诞生。1972年蔡莲珍开始发表14C数据报告。1981年,蔡莲珍主持完成了14C测定年代用“中国糖碳标准”的标定。1996年,蔡莲珍参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
蔡莲珍先后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新技术优秀成果奖等奖项。蔡莲珍被称为是“雕刻中国考古学时间之轴”的人,破解了“
武王伐纣”年代等历史之谜。
蔡莲珍1929年8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
苏州市。1948年在苏州市苏州中学高中毕业。两年后考入
浙江大学药学系,次年转入物理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到上海
复旦大学物理系。
1957年,蔡莲珍和
仇士华因为一张“大字报”,被逐出了实验室。时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
夏鼐先生此时正筹备建立碳十四测年技术实验室。在夏的邀请下,1959年2月,蔡莲珍和仇士华一起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实验室刚起步建设,生活和科研条件都极其艰苦。经过几年努力,蔡莲珍和
仇士华完成了各项设施的设计制造,实验室开始运行。1965年,中国第一个碳-14测年实验室在蔡莲珍、仇士华等学者的努力下最终诞生。
1972年蔡莲珍开始发表14C数据报告,并面向全国考古界,不断积累数据。蔡莲珍完成了重要考古遗址和文化年代的确定、中国史前考古14C年代框架的建立和考古学中14C年代数据集的出版(1983年,1991年)等众多任务。
1996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已经退休的蔡莲珍、
仇士华夫妇作为碳-14测年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蔡莲珍和仇士华运用高精度测年手段,历时三年,经过反复测定,最终得出,“
武王伐纣”可能发生的年代范围在公元前1050年到公元前1020年之间,将原来112年的可能范围缩至30年,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的重大突破。
在筹备建设我国第一个碳十四实验室期间,有短时间蔡莲珍、
仇士华夫妇住在库房里,仇士华睡在库房的长桌子上,蔡莲珍跟女儿睡在小床上,小床底下都是器材。
蔡莲珍、
仇士华夫妇如今的家是一套不足80平方米的房子,还使用着四十年前的灯绳,墙上的裂纹也是年深日久。
央视新闻评:“蔡莲珍、
仇士华夫妇在国内开创了碳-14测年法,使我国考古学对绝对年代的判定有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202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