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藏
2008年民族出版社所出书籍
《嘉兴藏》,全称《明嘉兴楞严寺方册本大藏经》,又名《径山藏》《方册藏》,是中华大藏经诸种版本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是自明末至清代由中国几代僧人历经200年刊刻完成的大藏经。由于刊刻时间长久,而且是边刊刻边流通,当年的《嘉兴藏》没有留下一套完整的目录或全书。
历史
万历七年(1579年),嘉兴市袁黄在云谷会参禅时,与幻余、法本二法师重新提出刻方册藏经之议。五台居士陆光祖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写就《摹刻书册大藏经缘起序》。万历十四年(1586年)秋,由紫柏真可密藏道开憨山德清等筹划,陆光祖和兴办义学的沙门担任校对。经费预定三万两,在十年内完成。
万历十七年(1587年),楞严寺紫柏真可大师首倡刻印于山西省文殊菩萨化现之地——五台山妙德庵开雕方册藏经,一年内共刻500多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刻印工程移至浙江余杭县的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和寂照庵内继续校刻。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真可被陷害入狱而死,德清县流放到南海。刻经之事在陆光祖冯梦祯袁黄等人的赞助下,分别在嘉兴市吴江区金坛区虞山等地照径山版的格式分担刻印。直到崇祯年间仍进度缓慢,直到清代康熙十五年(1676年)嘉兴楞严寺完工,由嘉兴楞严寺集中经版印刷流通。统一收贮于径山寂照庵和化城寺,因而得名《径山藏》,而请印接洽及装订发售则在嘉兴楞严寺。康熙年间,将全部板片移于楞严寺与装订发售一并进行,世称《嘉兴藏》或称《楞严寺藏》《万历藏》等。又因其是方形线装本,不同于其他木版大藏经的卷轴装和经折装,也称《方册大藏经》。
作品简介
民族出版社和北京慈航经典《嘉兴藏》编辑顾问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经过七年整理出《嘉兴藏》的全部收书目录。经过十数年的发掘整理,于2008年完成重辑与影印工作。这是《嘉兴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足本全书的形式面世,被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十五”重大项目。
作品起源
《嘉兴藏》原为明末清初刻选的私版藏经。发起于明嘉靖隆庆初。到万历七年基本确定。万历十七年在山西五台山开雕,一年内共刻500多卷。因该地气候寒冷,二十年迁到浙江余杭县的径山继续刊刻。后又分散在嘉兴市吴江区金坛区等地募刻,到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完工;由嘉兴楞严寺集中经版刷印流通。全藏分正藏、续藏和又续藏三个部分。正藏210函,完全按《永乐北藏》的编次复刻,千字文编次天字至史字,末附《永乐南藏》特有的5种,153卷。续藏95函,收入藏外典籍248种,约3800卷。又续藏47函,续收藏外典籍318种,约1800卷。康熙十六年以后,抽去续藏5函、又续藏4函,收入内容也略有变动。计正藏210函,续藏90函,又续藏43函,2090部,12600余卷。该藏除了改变历来佛经沿用的摺装式装帧为轻便的线装书册式外,主要是在续藏和又续藏中收集了大量的藏外著述,内容包括疏释、忏仪、语录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
作品简介
作品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