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江
博士
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京都大学博士后。
人物经历
1997年、2001年 先后毕业本科、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法学院;
2004年至2010年 在西南政法大学攻读民事诉讼法学博士学位;
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 大连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出国人员培训中心学习日语;
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 日本京都大学法学研究科外国人研究员;
2001年至今任职于河南大学法学院。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挂职担任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委员会委员
2013年1月至今河南中锦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2014年4月 至今 京都大学博士后(日本学术振兴基金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学术论文
2015年
1.《论精神障碍患者强制住院的民事司法规制》 《中外法学》2015年第5期
2014年
《论非讼事件审判的程序保障》 《法学评论》2014年第1期
《制定非讼事件法 调整国家监护性介入》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8日A06版
《二审发回重审事由的理解与适用》 《人民司法》2014年第5期
《非讼事件裁判效力与变更》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013年
1.《论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判的效力》 《法律科学》2013年第2期
2012年
1.《注重青年法官培养锻造称职法官队伍》 《人民法院报》2012.3.1.第5版
2.《非讼程序的未来走向:自足、独立与开放》 《人民法院报》2012.2.22 第5版
3.《法国法中的非讼程序及对我国的启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4.《论我国非讼程序的完善——聚焦于民诉法特别程序的“一般规定”》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5.《德国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之经纬》(译著)
6.《德日非讼程序审理对象评介》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2011年
1.《德国非讼事件程序法的新发展》 《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论非讼程序的功能》 《中外法学》2011年第4期
3.《论非讼程序在我国的重构》 《法学家》2011年第4期
2010年
1. 边缘下的主流——读王亚新先生〈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有感》
《人民司法》2010年第1期
2. 《存在关联程序下的诉讼中止》 《人民司法》2010年第2期
3. 《论民事诉讼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 《司法能动主义与我国非讼事件程序法的制定》 《人民法院报》2010年4月14日第8版。
5. 《日本法科大学院的功能定位及对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启示》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009年
1.《裁判书公开是审判公开的重要内容》 《人民法院报》2009年4月16日第5版
2.《民事证据应当单独立法》 《人民法院报》2009年4月21日第5版
2008年
《地震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若干问题》 《人民法院报》2008年6月19日第5版
2005年
《法制背景下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诉讼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2000年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现代法学》2000年第10期
主持项目
1.《河南省基层社会群体性纠纷的预防与解决》 河南省人民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2010)
2.《非讼程序特殊规则研究》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2011)
3.《和谐社会构建中我国民事纠纷预防机制的完善——以非讼程序为中心》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2011年)
4.《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制保障研究》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2年)
5.《非讼程序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4)
学术著作
1.《证据法学》(参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外国集团诉讼判例评析》(合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
3.译著:《现代社会与审判----民事诉讼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年8月
获得奖励
1.2010年度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大赛一等奖
2.2011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技能竞赛二等奖
3.201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2011---2013年度河南大学科研优秀奖
5.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9-2012)论文类二等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学术论文
主持项目
学术著作
获得奖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