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叶兰属
微子目兰科
苞叶兰属(学名:Brachycorythis)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该属共有约32种,分布于非洲与亚洲热带地区。主要特征包括具有块茎,叶茎生,花单朵生于叶腋或叶状苞片腋内,一般较大。中萼片与花瓣常靠合,唇瓣较大,不裂,基部有距。距末端2浅裂,蕊柱粗短,蕊喙褶叠,花粉块2,粒粉质,由许多小块组成,具短的花粉块柄及粘盘。
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极少为附生的。块茎椭圆形或近球形,肉质,不裂,颈部生数条细长的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具多枚叶。叶互生,常密生呈覆瓦状,向上渐小成苞片状;花序顶生,常具多数花,花苞片叶状,常与花等长或长于花;花上举或弓曲,直立伸展或少为斜展,倒置(唇瓣位于下方),玫瑰色、紫色、紫蓝色、黄色或淡白色,常具紫色或紫蓝色的细点或斑点;萼片离生,中萼片直立,多少凹陷;侧萼片张开或多少反折,常较中萼片大;花瓣上举或直立;唇瓣前伸或反折,常较萼片和花瓣长,基部舟状,具囊或距,先端2裂或3裂,平的或侧裂片反折,边缘全缘;蕊柱粗短或纤细;花药先端常钝,2室,药室平行,几乎不延伸成管;花粉团2个,为具小团块的粒粉质,具短的花粉团柄和大而裸露的粘盘;蕊喙较大;柱头1个,大;退化雄蕊2个,位于花药基部两侧。
分布范围
苞叶兰属约32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南非和热带亚洲,主产于南非及马达加斯加岛。中国有2种,分别是短距苞叶兰长叶苞叶兰,产于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湖南省和台湾。
下级物种
短距苞叶兰Brachycorythis galeandra (Rchb. f.) Summerh.。
长叶苞叶兰Brachycorythis henryi (Schltr.) Summerh.。
短距苞叶兰
植株高8-30厘米。块茎长圆形,长1.5-2厘米。茎直立,密生4-6枚叶,基部具2-3枚圆筒状鞘。叶直立伸展,叶片椭圆形或卵形,有时为长圆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0.7-2厘米,先端急尖;总状花序疏散,具3-10朵花;花苞片叶状,和叶等大或稍小,较花长很多;子房圆柱状,扭转,上部稍弓曲,连花梗长达1.5厘米;花较小,粉红色、淡紫色或蓝紫色;中萼片线状披针形,长7.5毫米,基部宽1.5毫米,直立,先端急尖,具3脉;侧萼片宽披针形,长达8毫米,基部宽3.5毫米,稍偏斜,先端钝,具3脉;花瓣斜卵形,长6.5毫米,下部宽2.2毫米,先端稍钝,具3脉;唇瓣近圆状倒卵形,先端常微缺,长0.7-1.2厘米,宽0.6-1厘米,基部具短距;距圆锥状,长3-6毫米,末端不裂。花期5-7月。
产于台湾、湖南省(黔阳雪峰山)、广东省英德市乐昌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金秀大瑶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崇左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象州县隆林各族自治县马山县武鸣区桂平市昭平县八步区)、四川省米易县木里藏族自治县)、贵州省(安龙、兴义)、云南(巍山)。生于海拔400-1800米的山坡灌丛下、山顶草丛中或沟边阴湿处。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泰国也有分布。
长叶苞叶兰
植株高(21-)24-54厘米。块茎长圆形,长1.5-2厘米。茎直立,密生4-5枚叶,基部具2-3枚圆筒状鞘;叶直立伸展,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有时为椭圆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先端近急尖。总状花序疏散,具4-10余朵花;花苞片叶状,和叶等大或稍小,较花长很多;子房圆柱状,扭转,上部稍弓曲,连花梗长约15毫米;花较大,白色或淡紫色;中萼片狭卵状披针形,长13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具5脉;侧萼片和中萼片等长,相似,稍偏斜,具5脉;花瓣偏斜,卵状披针形,长12.5毫米,宽6毫米,先端钝,具3-4脉;唇瓣较萼片和花瓣长且大得多,近圆形,先端不微缺,长1.5-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具距;距近圆筒状锥形,长6.5-15毫米,末端2浅裂,末端之上突然收缩,常钩曲。花期8-9月。
产于云南省蒙自市普洱市腾冲市景洪市)、贵州省罗甸县)。生于山坡林下或山坡开旷草地上,海拔700-2300米。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下级物种
短距苞叶兰
长叶苞叶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