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图书馆,有南校区总馆、北校分馆、特藏分馆三座馆舍。截至2015年5月,湖南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35000多平米,阅览座位3800余个,20多个不同服务功能的阅览室,周开放时间101.5个小时。
湖南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馆和秘书处所在单位,也是
湖南图书馆学会、湖南省科技情报学会等协作机构的主要成员,学校依托图书馆成立有湖南大学信息研究所。二十年来一直主编和承办《高校图书馆工作》杂志(CN43-1032/G2 ISSN1003-7845),对国内外公开发行。
历史沿革
湖南大学图书馆前身可远溯至创建于
北宋年间的岳麓书院御书楼。20世纪初,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衍变为
湖南大学,1929年12月开始兴建新图书馆,1933年竣工,但1938年4月10日毁于日军侵华战火。此后,经过1947年重建、1951年扩建,1979年新建,2000年与湖南财经学院图书馆合并、2002年湖南计算机专科学校图书馆并入,现有3幢馆舍和29个院系资料室,馆舍总面积35000多平米,阅览座位3800余个。馆舍包括:特藏分馆(1947年建、1951年扩建)、总馆(1979年建)和北校区分馆(原
湖南大学图书馆,1983年建,1999年扩建)。尤其是坐落在岳麓山下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御书楼,与特藏分馆、总馆由西往东分布在湖南大学的中轴线上,承载着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轨迹,形成了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遥相呼应的奇特景观。
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决定了湖南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色。20世纪初,开始筹备湖南大学,1924年,由于
湖南图书馆开馆在即,筹备到的图书全部转赠湖南图书馆。1926年,随着湖南大学的正式成立,也加大了文献采集的力度,到1937年湖南大学图书馆就收藏有63000多册图书,且门类齐全,其中不乏珍本、
善本、孤本,当时为华中南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但日军侵华战火使其荡然无存,抢运出来的少数图书也已流落海外。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尤其是古籍再次随专业被分流到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地。
2000年合并以后,学校加大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图书馆也调整了文献信息采集的方针,文献购置逐步向数字资源采购为主,占到总采购经费的2/3左右。印本文献建设,在满足大层面本科生所需文献的前提下,保证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项目所需文献,并适当倾斜学校新设专业所需文献;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上,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以及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采取引进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对重点数字资源和教学数字资源的引进,逐步形成合理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截止到到2012年底,订购中外文报刊3595种,拥有藏书612.65万册,其中印本藏书308万册,数字资源110个,本地存储容量62TB,折合馆藏304.65万册。此外,湘籍名人作品收藏中心收藏有以湘籍台胞李佑增先生为代表捐赠的竹雕、字画、图书等作品2万多件。在区域内形成以理工科文献、经济文献、外文文献和数字资源为特色的资源体系。
2014年11月14日上午,湖南大学图书馆与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
馆藏图书
湖南大学图书馆设有文献采访部、资源加工部、文献借阅部、数图建设部、研究合作部、读者服务中心、科技查新中心、特藏分馆、北校分馆及馆办公室共五部二中心二分馆一室机构,实施全馆业务运作和行政管理。
图书馆全面建成并开通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南北校区均采用标准PDS布线,网络主干为万兆以太网,近千个信息点均为千兆到桌面,充分满足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网络平台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
机构设置
图书馆现设有以下五部一室二个中心和二个分馆共10个部门,即文献采访部、资源加工部、数图建设部、研究合作部、文献借阅部、办公室、科技查新中心、读者服务中心、特藏分馆、北校区分馆。现有在职职工143人。
馆藏资源
湖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由南校区总馆、北校分馆、特藏分馆和专业分馆组成,所有图书期刊均已实现统一管理,并通过CALIS示范馆建设,实现编目外包。馆藏资源全面整合,已实现纸本图书、期刊整合检索、数字资源整合检索,检索结果与E读、CCC实现互嵌,校区间实现通借、通还、通阅和个性化自动服务体系。南校总馆入藏的纸本文献为综合性图书,北校分馆以经济类为主,专业分馆收集了部分与其学科专业设置密切相关的文献,以图书、期刊、工具书为主。藏书覆盖面较广,学科门类齐全,载体形式多样。
湖南大学图书馆已经形成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体系,并逐年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到2012年初,湖南大学图书馆拥有馆藏595.4万册,其中纸本文献297.7万册,包括图书、报刊两大类,其中外文图书24万册,中外文报刊近4000种,各学科的核心期刊基本收录齐全;数据库109个,容量57.7TB,折合数字资源297.7万册。图书馆开发自建了多个专题特色数据库,深层次地揭示了本校收集的富有学科特色资源、地方特色资源、馆藏特色资源的文献。其中《书院文化数据库》、《湖南民俗数据库》和《湖南人物库》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建设立项项目,《书院文化数据库》为重点资助项目,填补了CALIS项目书院文化专题数据库的空白,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资源共享
本馆大力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积极参与全国性、区域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将服务范围由本校扩展到全省乃至全国高校。湖南大学图书馆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共建共享资源和联合参考咨询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CALIS虚拟参考咨询系统、CASHL文献传递系统、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湖南三校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平台等。本馆是CADAL(大学
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项目计划)的
湖南大学服务中心,参与协同服务平台的建设。
专业分馆
湖南大学图书馆下设十一个专业分馆,分别为
经济学分馆、法学分馆、
管理学分馆、
人文科学概论分馆、理学分馆、传媒与艺术分馆、
化学与
环境工程分馆、土木与
建筑工程分馆、机械与材料工程分馆、电气与
信息工程分馆、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御书楼分馆,共包含 29个学科资料室。现有在编资料人员3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9人;各分馆现收藏了近36万册中外文图书,订阅了3273种中外文报刊;共有阅览座位529个,检索终端127台,总面积为5283平方米,并全部通过校园网与图书馆资源服务器相连。
分馆主要收录相关学科馆藏,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分馆开放采用统一的模式向读者提供开放服务,实行管、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除了为相关院系师生提供借阅服务外,还为校内其他读者提供阅览服务。同时,分馆下属资料室也提供入学教育、检索培训、参考咨询、代查代检、定题服务等深层次的服务。
服务指南
进入
信息时代,随着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湖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体系和服务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传统意义上的藏书与借书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多功能信息服务能力的信息中心。除了传统服务项目外,还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特色信息服务,包括科技查新、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定题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学科共享空间等,并在读者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开放了全国第一家“诚信”阅览室,通过读者自治,探索一套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节约人力物力开展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在全国高校首创并设立了“读者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图书馆开放时间一览表(南校区)
图书馆开放时间一览表(北校区)
文化交流
图书馆注重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设有"友好文库"、"海内外湘籍名人作品收藏中心"、“杨度研究中心”,引进国外优秀学术专著,开展国际资料交换业务,接受团体、个人赠书、捐款,以求广汇名篇、共繁文苑,弘扬湖湘人文之光,办出本馆地方特色。已与美、加、日、德、英、
新加坡、
韩国等600余家国内外大学、学术团体、图书馆建立了稳定的资料交换关系,先后接受了2125个海内外团体、机构和个人捐赠的出版物上万种,陈列展示并提供阅览研究。其中杨度研究中心为学校2011年6月批准设立的专门研究中心,是国外唯一一个杨度研究的专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