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敦
现代蒙古语对其皇后娘娘的称呼
“可敦”古回鹘音,现代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读作“哈腾”,是裕固族的先民即古代回鹘人和现代蒙古语对其皇后娘娘的称呼。
人物地位
可敦,我国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汗国、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可汗的正妻。
名称详解
可敦,亦写作“可贺敦”、“可孙”、“恪尊”、“合屯”、“合敦”。《新唐书。突厥传上》:“突厥阿史那姓,盖古匈奴北部也。居金山之阳,臣于蠕蠕,种裔繁衍。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魏书。蠕蠕传》:“大会国人,号地万(人名)为圣女,纳为可贺敦。”
历史含义
可敦,英勇美丽的萨尔玛珂。时至今日,裕固姑娘出嫁,仍然沿袭着戴头面的传统仪式,是为了纪念美丽、聪明、贤惠和令人敬佩的可敦萨尔玛珂。
歌谣
草原上也一直流传着歌唱她的动人歌谣:
提起萨娜玛远近闻名,
说到萨娜玛人人崇敬。
她的眼睛变成明亮的灯笼,
照亮黑夜走路的人。
她的鲜血变成甜甜的泉水,
穷苦人的牲口喝了个够。
她的头发变成了丰茂的牧草,
裕固族人的牲畜吃了个饱。
……
历史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裕固人的故乡西至哈志住着有两个头目:裕固人的白头目和外族人的黑头目,他们各自掌管着自己的领地,互不侵犯。但是白头目手下有个大圈头(大管家),总是处心积虑地盘算着篡夺大权。他暗中挑拨,两面编造谎言搬弄是非,使白头目和黑头目互相仇恨,引发了战争。双方越打越气,越打越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为了借用黑头目的手除掉白头目。大圈头暗中将白头目的战略计谋报告给黑头目。白头目带领全体年轻战士浴血奋战却每战必败,兵马越来越少,白头目自己也战得精疲力竭,遍体鳞伤,整个部落面临着民族灭绝的危险。就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白头目的可敦萨尔玛珂挺身而出,她毫不犹豫地脱下可敦宫妆,穿起战袍,提着宝刀,率领着她平时操练的全部落的女子杀向战场,败下阵来的男兵,看见女子都这样勇敢,也都鼓起勇气,跨上战马,随着萨尔玛珂一起奋勇杀敌。萨尔玛珂指挥大军冲进敌营,把正喝庆功酒的黑头目和他的战士们砍杀得东倒西歪,哭爹喊娘。
萨尔玛珂和她的女子兵大获全胜,白头目带着满身伤痕出门迎接。人人都颂扬这位武艺高强、人才出众、品德高尚的可敦是一位拯救民族的英雄。
大圈头的美梦被破灭了,他把萨尔玛珂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又故计重施,利用白头目多疑、妒嫉的缺点,千方百计地挑拨白头目和萨尔玛珂的关系。白头目听信谗言,妒心大发,怀疑妻子要取代他的头门之职,从此便与可敦分居,并下令不准可敦见他。夫妻各居一方,可敦日夜怀念着白头目的伤势,而大圈头却对大头目说,可敦天天在部落里饮酒作乐,居功自傲,全不把你汗王放在心上,夫妻间感情距离越拉越大。萨尔玛珂多次想看望丈夫,却都被挡了回来,见不到丈夫,伤心的可敦决定回尧乎尔部落的娘家探望年迈的父母。
大圈头利用这个时机,暗中派人黑夜到山洞抓住好多活鸽子,装进两个两褡裢,佯说是大头目送来的礼物。并为萨尔玛珂准备了一匹剪鬃烈马,把“礼物”放在马背上。临行前,还叮嘱可敦说:你要记住,这两褡裢礼物是你丈夫的一片心意,他要我告诉你,现在不能打开。到了你家的山岗上能望见帐房时,你就可骑在马上,解开褡裢口绳看看吧。看完后,你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去看望你的父母了。”
到了山岗,善良的萨尔玛珂可敦遵照丈夫的交待,解开褡裢口绳,刚要看时,忽听得“扑啦啦”一声,这一响吓惊了烈马,它没命地狂奔起来。萨尔玛珂没有提防,整个身子被烈马甩了下来,可是一只脚仍被套进马镫里……当娘家人抓住烈马时,萨尔玛珂已被拖成了血人,前胸后背血肉模糊。全部落的尧乎尔老少听到萨尔玛珂惨死的噩耗,都悲痛万分。
从此,为了纪念这位民族女英雄,尧乎尔姑娘出嫁,必须戴上“凯门拜什”(即头面)。头面分两条在前胸,一条在后背,前面两条从耳际到脚面,全用红色珍珠或珊瑚珠镶嵌,表示遮住萨尔玛珂的乳房。后背的一条上穿缀二十三块白色海螺骨磨成的圆块“董”,从上到下缀在一条红底布带上,表示遮护萨尔玛珂的脊骨。白色尖顶的帽顶上缀有红缨穗,表示萨尔玛珂头项的鲜血,腰里扎上红色的系腰,表示萨尔玛珂的鲜血洒在故乡的大地上。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地位
名称详解
历史含义
歌谣
历史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