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发展机制”(CDM)是由发达国家根据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发起的一种机制,通过投资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来达到自身的减排承诺。全球已注册和未注册的CDM项目总量约为1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信用由联合国根据CDM的相关条款发放,每个信用代表一吨二氧化碳,国际市场售价介于15-18美元。截至2007年1月,全球已注册的CDM项目约500个,中国批准的项目达300个,其中37个项目已获注册并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碳信用
定义
碳信用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代表着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果。在全球二氧化碳交易市场中,碳信用被视为一种商品,其交易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期货交易和直接转让销售合同两种形式。碳信用的买卖双方包括多种类型的企业和个人,如国际多边援助机构、大型排放行业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等。
清洁发展机制的优势
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一种双赢的机制,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资金和技术,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发达国家在国内实现减排的成本。例如,英国工业企业在国内减排的成本高达20-30欧元/吨,但在发展中国家购买碳信用的成本仅为7-10欧元/吨。
实施流程
CDM项目的实施涉及多个专业机构的合作,包括政策法规和企业财务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在联合国“国际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预注册阶段,需要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对项目申报资料进行核实,并出具结论性报告。CDM项目成本通常在2.5万至25万美元之间,包括项目核实服务费和注册费。
资产负债表影响
碳信用的出现为企业资产负债表引入了新概念“碳资产”和“碳债务”。碳资产是企业获得的额外收益,具有可出售性和储备性,其价格会随着市场波动。碳资产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带来无形的社会附加值。
市场的形成
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源于《京都议定书》及其规定的减排目标。该协定规定了36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的减排比例,其中欧盟国家的目标最为严格。未能达标国家将面临惩罚,超额排放的部分将被罚款。《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灵活减排机制包括联合履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机制,这些机制促进了项目碳交易市场和贸易项下的碳交易市场的形成。
全球交易市场
全球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尤其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和化石能源使用率的上升,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排放差距为碳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机遇,通过技术转移和碳权交易,发达国家可以降低国内减排成本,加速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进程。
交易所
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正在逐步推进,包括在新疆、青海等地的试点工作。中国政府已批准设立“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用于支持气候相关的项目开发和社会效益。此外,中国和联合国正在筹备在北京建立一家二氧化碳交易所,这将进一步开放中国的碳排放信用市场,并与现有的国际交易所形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