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献华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员
李献华,男,1961年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83年,李献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1988年12月,李献华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1989年,李献华通过系统研究华南元古代地质和岩浆作用,提出华夏与扬子陆块在9亿年前拼贴形成华南大陆。2004年,李献华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资助。2007年,李献华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 (GSA Fellow)。2019年,李献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2月23日,李献华访问资源所,并作题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进展”的学术报告。同年6月4日,李献华主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月球形成与演化”讨论会。2023年8月23日,李献华出席在青山宾馆举行第二届包头创新发展奖颁奖典礼奖。2024年6月7日,李献华主持了“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上半段的学术报告会。
李献华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火成岩地球化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化学地球动力学、微区原位同位素实验。截至2024年6月,李献华累计发表学术论著340余篇。1989年,李献华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2009年,李献华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1年,李献华获“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称号。2023年,李献华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1年,李献华出生于江苏南京,籍贯为浙江温州市,高中就读于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1983年,李献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年12月,李献华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9年,李献华等用高精度单颗锆石U-Pb定年方法最早在华南古生代花岗岩中发现25亿年残留锆石,证实华夏陆块存在太古代地壳物质,同时发现了古元古代Nd同位素正异常,据此提出华南前寒武纪地壳增生演化的年代框架,修正了以往认为Rodinia在10亿年前聚合的认识。1997年,李献华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年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资助;2005年11月202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2007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 (GSA Fellow);2016-2021年研究“新元古代-古生代转折期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的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项目;2019年起研究“中国主要稀土矿床成因与资源潜力研究”地质地球所重点部署项目。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2月23日,应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邀请,李献华访问资源所,并作题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进展”的学术报告。同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阿波罗月球样品”研讨会,会议由李献华主持。会上,李献华院士作了题为“月壤样品研究的科学目标、技术方案与组织管理措施”的报告。同年5月22日,为顺利进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面向矿床学研究的变革性原位分析新技术”项目中期验收工作,项目组召开了年度进展报告及学术交流讨论会,项目负责人李献华参加会议,他汇报了“基于微区原位分析技术的精细成矿过程研究”课题的总体工作进展。同年6月4日,李献华主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办“月球形成与演化”讨论会。2021年是李献华院士带领月球研究团队以“中国速度”刷新人类对月球认知的一年。7月12日接收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品,7天完成分析测试,16天完成论文撰写投稿,10月19日于《自然》(Nature)杂志同时发表3篇论文。2022年,李献华参加综艺节目《开讲啦》。
2023年,李献华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ESI全球地学高被引学者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h-index = 81。2023年8月23日,李献华出席在青山宾馆举行第二届包头创新发展奖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2024年6月7日,“嫦娥六号着陆区地质背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三楼2层报告厅举行,李献华进行了上半段的学术报告会议主持。
研究方向
李献华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火成岩地球化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化学地球动力学、微区原位同位素实验。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李献华主要从事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方法以及中国东部地壳演化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1)同位素三元混合模式;(2)华南花岗岩中太古代残留锆石的发现;(3)华南地壳增长和构造演化的年代学格架;(4)造山运动和沉积岩的Nd同位素组成急剧变化的偶合关系;(5)华南新元古代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Rodinia古大陆聚合-裂解的关系;(6)南中生代岩浆活动、岩石圈伸展构造和地幔地球化学演化。负责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国家"973"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著150余篇,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引用。主要研究方向是瞄准当前国际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最根本问题--大陆岩石圈物质增长、保存、消减和演化,将高精度、高灵敏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与地质、构造、岩石、矿物、流体地球化学等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选择华南和南中国海地区,开展大陆岩石圈演化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
李献华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他领导的团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如精确测定中生代锆石U-Pb年龄与微量元素等。他对华南大陆的研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证实华夏陆块存在太古代地壳物质,明确华夏与扬子陆块拼合时代,提出新元古地幔柱模式及相关认识,修正了关于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的观点;还提出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俯冲始于二叠纪的新认识,揭示华南印支期造山运动机制,建立华南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年代学格架,并指出不同时期岩浆活动的成因。这些成果极大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2012年,李献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讲授博士专业课《现代地球化学课程》中的《同位素年代学与微区分析》部分。
招生
李献华招生专业为070902-地球化学,招生方向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
指导学生
李献华指导众多学子,其中包括侯成福、林广春、葛小月、周继彬、邓文峰、祁昌实、叶美芳、王选策、黄会清、叶海敏、但卫、王亚飞、李潮峰、陶继华、高钰涯、杨亚楠、江小燕、杨传、刘宇、吴黎光、路凯以及廖鑫等。
教育成果
2019年,李献华在教育领域获得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个人作品
参加综艺
主要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4年6月,李献华累计发表学术论著340余篇,以下为其中一部分。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李献华为记录地球脉动翻山越岭,为研究月壤深耕40余载,丈量地球年轮,刷新月球认知,他用潜心研究实现“中国速度”。(《科技日报》评 )
李献华教授是一位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他领导的团队在激光ICP-MS和离子探针微区原位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突破,显著提升了分析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他在华南地区的地质研究中,特别是在揭示华夏陆块太古代地壳存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机制以及古太平洋板块运动对华南岩石圈演化的影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李献华教授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微区原位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而且为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提供了关键证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竞争力。(何梁何利基金评)。
李献华在其所研究的学科内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处评) 
李献华“在西太平洋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别是华南岩浆岩成因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突出贡献”。(美国地质学会评)
参考资料
李献华院士.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2024-06-10
李献华.中国科学院.2024-06-10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基金.2021-09-15
李献华院士到资源所作学术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06-10
大厂高级中学走出两名院士.http://news.yangtse.com.2024-06-10
《开讲啦》李献华:从地球到月球.央视网(cctv.com).2022-06-30
国际学术期刊任职情况.http://www.igg.cas.cn.2024-06-10
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http://www.igg.cas.cn.2024-06-1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招生
指导学生
教育成果
个人作品
参加综艺
主要论文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