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猛,男,博士,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含油气盆地构造;造山带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
讲授课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中国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概论》,《生态学》;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质学》。
教育经历
1970年9月-1972年.9月——长春地质学校地质专业。
1972年9月-1995年任长春地质学校地质专业讲师。
1981年-1985年——
吉林大学地质找矿与勘察专业进行本科学习。
1990年7月-1993年7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层古生物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3年7月 -1996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层古生物专业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
工作经历: 1995年-2000年职任于长春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
2000年-2004年职任于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授。
科研项目
1. 30届国际地质大会野外地质考查路线(T119路线)1996.领队.
2.北祁连蛇绿岩特征、造山带演化及深部作用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472101).主要参加人.
3.东部深层油气勘探综合
地球物理学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重点科技项目(970206-03),1997-2000.区域构造、盆地构造专题负责人.
4.中国大陆及海域
岩石圈结构与
动力学.国土资源部九五重点科技项目(9501201),1998-1999.主要骨干人员.
5.滇川西部
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盆演化的
同位素年代制约.(49902005).1998-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负责微体古生物和造山带
地层研究.
6.中国东部陆缘中区区域构造成盆规律综合研究(P0000202).
中国石化“十五”重点科技公关项目,2001-2003. 区域构造、盆地构造专题负责人.
7.滇西各类镁铁-超镁铁质岩SHRIMP年代学及其意义(402720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 负责微体古生物和造山带地层研究。
8.塔里木盆地
孔雀河地区沉积体系有效烃源岩与选区评价(XBKT2003KY10002).2002-200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新区勘探项目。盆地构造专题负责人.
9.中石化
松辽盆地南部区块石油地质评价(WX2005-YJ-001).2005-2006.中石化油田事业部油气勘探先导项目。盆地构造专题负责人.
10.营城组火山岩野外露头岩石分析及地质大剖面建立.2006-2007.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构造专题负责人.
11.大庆探区外围中
新生代相关盆地群成盆规律及构造演化史。国家油气专项(XQ-2004-07-03).2005.区域构造、盆地构造专题负责人.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深层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ZLJL—7.2—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学术论文
第一作者:
1.孙晓猛,公会力。超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灾害学,1990,(3)
2.Sun Xiaomeng et al. Seismite sequence and seismo-unconformity in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ir geologic significance. 30th inter 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1993,Vol 2 of 3
3.Sun Xiaome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ophiolite melange in JinshaJiang belt.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Abstracts, 1993,Vol 1 of3
4. 孙晓猛,聂泽同,梁定益。滇西北
金沙江带蛇绿混杂岩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现代地质, 1994,8(3)
5.孙晓猛,聂泽同,梁定益。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现代地质,1995, 9(3)
6.孙晓猛,聂泽同,梁定益。滇西北金沙江带硅质岩沉积环境的确定及大地构造意义。地质论评,1995,41(2)
7. 孙晓猛,张海清,姚文贵。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时代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论文集,地质出版社) 1996
8. 孙晓猛,张保民,聂泽同,梁定益。滇西北
金沙江带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形成环境及时代,地质论评,1997,43(2)
9.孙晓猛,张旗,钱青。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地球科学进展,1997,12(4)
10.孙晓猛,
杨遵仪,张梅生,聂泽同,梁定益,张保民.滇西北金沙江古特提斯造山带
地层及构造演化.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报,1999,29(1)
11.孙晓猛,杨遵仪,聂泽同,梁定益。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震积不整合及其地质意义。见
刘宝珺、
李思田主编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1999,(卷八)地质出版社
12.孙晓猛,张梅生,杨宝俊,彭向东。
东北地区前中生代区域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演化.
吉林大学学报,1999,29 (Sup)
13.孙晓猛,张梅生,刘才,彭向东。嫩江断裂构造特征及其研究意义.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 29(Sup)
14.孙晓猛,张梅生,杨宝俊,朱德丰,万传彪。
松辽盆地地质、
地球物理学特征及构造演化.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30(Sup)
15.孙晓猛,张梅生,焦新华等。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中生代成盆动力学分析.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30(Sup)
16.孙晓猛,张梅生。东海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吉林大学学报,2001,31(Sup)
17.孙晓猛,刘鹏举,张梅生,郝福江,姚文贵,刘长垠..郯庐断裂带中段构造特征及演化.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Sup)
18.孙晓猛,李军凯,郝福江,姚文贵,张梅生,刘鹏举。
太行山南—丰沛断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Sup)
19.孙晓猛,张梅生,刘鹏举,郝福江,刘长垠,姚文贵.胶莱盆地控盆断裂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吉林大学学报,2002,32(Sup)
20.孙晓猛,张梅生,龙胜祥,郝福江。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
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与合肥盆地、周口坳陷控盆断裂的构造耦合。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2)
21.孙晓猛,吴根耀,郝福江,张梅生,刘鹏举。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期次及时空迁移规律。地质科学,2004,39(1)
22.孙晓猛,简 平。滇川西部
金沙江洋形成时代及威尔逊旋回。地质论评,2004,50(4)
23.孙晓猛,郝福江,张梅生,姚文贵. 中国能源矿产态势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资源开发与利用 2002,18(5)
24.Sun Xiaomeng et al .On Several Key Problems abou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 ProcSino-German.Symp.Paleont,Geol Evol Environm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2004
25.孙晓猛,
王璞珺,郝福江,包亚范,
韩国卿,马旭.中国东部陆缘中区中—
新生代区域断裂系统时空分布特征、迁移规律及成因类型.吉林大学学报,2005,35(4)
26.孙晓猛,龙胜祥,张梅生,刘晓燕,郝福江.
佳木斯市伊通断裂带大型逆冲构造带的发现及形成时代讨论.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5)
27.孙晓猛,王璞,刘朋举,郝福江。兴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新疆地质,2006,24(4)
28.孙晓猛,郝福江,程日辉,
王璞珺,刘鹏举。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盖层不整合序列及其构造演化.吉林大学学报,2007
29. 孙晓猛,朱德丰,
郑常青,
单玄龙,
程日辉等,
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期次及其储层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2007
30. 孙晓猛,
刘永江等,敦密断裂带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吉林大学学报,2008
31. 孙晓猛,王树琴,王英德,杜继宇,许强伟,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 岩石学报,2010 SCI
32. 孙晓猛; 杜继宇; 单玄龙; 程日辉; 王英德; 许强伟; 田景雄.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山带构造分带性及山前带变形特征. 吉林大学学报,2010 EI
33. 孙晓猛; 许强伟; 王英德; 田景雄;
王书琴; 杜继宇。川西北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
油砂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吉林大学学报,2010 EI
34。孙晓猛; 鲁宝亮; 张梅生; 杜继宇; 许强伟; 田景雄。
海拉尔区盆地及盆缘露头区典型构造样式及变形序列. 吉林大学学报,2011
35. Sun X M Geophysical features and tectonic attribute of the Derbugan fault in the western slope of Dahinggan Ling mountains, Chinese J, Geophys,2011,(54) SCI
第二作者及其他:
36.张旗,孙晓猛,
周德进.北祁连蛇绿岩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地球科学进展, 1997,12(4)
37.
钱青,孙晓猛,张旗等.北祁连九个泉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岩石
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动力学意义. 地质论评,1999,45
38. 张海清,孙晓猛.洋岛、海山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地质科技情报, 1997,16(1)
39.钱青,张旗,孙晓猛等.北祁连老虎山
玄武岩和硅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地质科学,2001,36(4)
40.钱青,张旗,孙晓猛等.北祁连九个泉玄武岩的形成环境及
地幔源区特征。岩石学报,2001,17(3)
41.张旗,王岳明,钱青,孙晓猛等.甘肃
景泰县老虎山地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中枕状熔岩的
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报,1997,
42.Wang P J, Sun X M. Relationship between Yanshanian orogeny and the evolution of Songliao basin,North/Northeast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2000,Vol.12
43.张梅生,
彭向东,孙晓猛.中国东北区
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
辽宁省地质,1998(2)
44.
简平,
刘敦一,孙晓猛.滇西吉岔
阿拉斯加州型
辉长岩SHRIMP测年:地质学报,2004.78(2)。
45.简 平,刘敦一,孙晓猛。滇川西部
金沙江石炭纪蛇绿岩SHRIMP测年:
古特提斯洋壳演化的
同位素年代学制约。地质学报,2003.77(2)
46.简平,刘敦一,孙晓猛。滇西北白马雪山和
鲁甸县花岗石基SHRIM 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地球学报,2003.24(4)
47.刘长垠,孙晓猛,郝福江,任东辉.东海陆架盆地断裂特征及其控盆作用.吉林大学学报,2002,32(Sup)
48.Liu Pengju Zhang Meisheng,Sun Xiaomeng.Tectonic Charax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Bohai bay Basin,China.J.Geosci.Res.NE Asia,2002,5(1)
49.程日辉,
王璞珺,孙晓猛.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系层序
地层与
海平面变化。大地构造与成矿,2006,30(3).
50.张梅生,孙晓猛,
彭向东等.
松辽盆地及周边地区中生代构造阶段划分.
吉林大学学报,1999, 29 (Sup)
51.焦新华,孙晓猛。根据重
磁异常特征的研究认识松辽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29(Sup)
52.彭向东,孙晓猛,张梅生等。中国东部陆缘及邻区中、
新生代区域岩石地层序列对比研究.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30(Sup)
53.张梅生,孙晓猛,彭向东等。
南华北盆地群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30(Sup)
54.张梅生,孙晓猛,杨宝俊等。
渤海湾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吉林大学学报,2000,30(Sup)
55.张梅生,孙晓猛,杨宝俊等。东沟——
东乌珠穆沁旗地球科学断面地质、
地球物理学特征的新认识.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30(Sup)
56.万传彪,
任延广,迟元林,孙晓猛。
海拉尔区盆地孢粉组合及其
地层时代.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30(Sup)
57.张松梅,张梅生,孙晓猛等。郯庐断裂两侧中生代地层序列与郯庐断裂水平位移研究.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29(Sup)
58. 刘志宏,周飞,吴相梅,孙晓猛等,
东北地区佳木斯市隆起与周缘中
新生代盆地群的耦合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2011
59. 鲁宝亮;
王璞珺; 张功成; 张斌; 孙晓猛,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基底结构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石油学报,2011
60. 王书琴; 孙晓猛; 杜继宇; 王英德; 许强伟; 田景雄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样式解析,地质论评,2012
61.
单玄龙; 罗洪浩; 孙晓猛 四川盆地厚坝侏罗系大型
油砂矿藏的成藏主控因素 吉林大学学报,2010
62 边伟华; 王璞珺; 孙晓猛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
二叠纪末-中三叠世基性
岩床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2010
63 张艳; 孙晓猛;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晚泥盆世火山岩~(40)Ar/~(39)Ar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岩石学报,2010
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5篇。
著作教材
1.Wu Genyao, Sun Xiaomeng and Zhong Dalai.Structural geology of the central sector of the heng duan mountains.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field trip guide.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August, 1996
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孙晓猛、姚文贵、张梅生著,
长春出版社,1999。
获奖情况: 1.1996年获
北京市地区优秀博士毕业生
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改革与建设。课题负责人。获
吉林大学2001年校级教学成果
三等奖,证书编号:20013647
3.《天体与地球》课程改革与建设。第二完成人。获
吉林省教学科研
一等奖(2001年),吉林大学2001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2001107036
4.中国东部陆缘主要盆地区及邻区区域构造和深层油气目标研究。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成果登记号:360-01-20610080-07
5.东部陆缘主要盆地区及邻区区域构造和深层油气目标研究。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第七完成人。发证单位: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证书号:2001-141.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