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石岭风景区
自然风景与历史古迹并存的中国AAAA级景区
铜石岭风景区位于北流市民安镇,景区内自然风景与历史古迹并存。截至2018年,景区总面积达60平方千米,以勾漏洞和铜石岭景观区为主要游览线路,其中核心旅游区20平方千米,水上游览区的面积40平方千米。
铜石岭是由亿万年前海底火山爆发、地壳隆起而形成的,地质结构复杂:基部为沉积岩、中部为火成岩、顶部则为风化石,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景区内有多处深洞、石岩、悬崖和峭壁,有108处铜石奇景,另有七洞、十岩、十泉、三池等景点,而凉洞、门头洞、三娘洞、鸭儿洞、石花厅、会仙岩、千佛岩、人字岩等也同样具备观赏价值。此外,铜石岭还遗存有汉代冶铜和铸造铜鼓的遗址,北流市出土的120多面铜鼓以及世界铜鼓王的铸造地均位于此地。
1981年,北流铜石岭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玉林市十大景点之一。2017年,铜石岭被列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截至2023年,铜石岭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超过45万人次。
历史沿革
铜石岭是在亿万年前海底火山爆发、地壳隆起而形成的一座奇特山岭,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基部是沉积岩碳酸钙),中部是火成岩(紫红石),顶部是风化石(泥土),集许多深洞、石岩、悬崖、峭壁在一起,自然形成的铜石奇景就有108个,还有七洞、十岩、十泉、三池,加上凉洞、门头洞、三娘洞、鸭儿洞、地衣厅、会仙岩、千佛岩、人字岩等都很有观赏价值。奇特的石景多集中在山麓四周。如北路的双女石、蘑菇石、巨蟒石、奇鹅石、蛋石、苗女石、雄狮石,东路的鸳鸯石、卫士石、书童石、母子石、西施石、皇娘太子石,西路的观音石、红利市石、捻麻公石等;南路的灯盏石,八仙石、猪八戒石,蛟龙石等等,简直数不胜数,而且生动传神。
11月7日,由广西铜石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广西铜石岭历史文化生态健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在南宁市通过了由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
度假区将通过12年时间的精品化建设和品牌化打造,把铜石岭历史文化生态健康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华南知名的健康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华南一流的文化体验与健康养生旅游胜地、粤桂跨省通道上首席养老宜居栖息地、广西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自然资源
铜石岭在北流市城东10公里的民安镇附近,分大小二山,远望则像只有一山,北流河自南而北绕过山前。此山层变耸秀,巍峨壮观,石皆紫铜色,有的苍茫一片,气势雄浑。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峰怪石,丛立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最高峰凤凰顶海拔421.9米。大铜石岭三面绝壁可从东闸门、西闸门攀登山顶。山顶宽广数里,山峦层迭。山上有著名的石花厅,供奉佛像,过去有和尚念经。谷间有大池塘,名灵池,四季不涸。东面悬崖,有瀑布从顶上飞泻而下,半山悬崖上有岩洞,名"会仙亭",瀑布从檐前泻落,四时如雨,好似"水帘洞",盛夏清爽宜人。小铜石岭南面山腰、山麓分别有双女石"和"北流八景"之一的"石鲤喷泉"。铜石岭景观绮丽,气势雄伟壮观,集众多的深洞石岩、悬崖峭壁、石景奇观于一体,共有十岩、七洞、三池、十泉、108个奇异石景唐初建铜州,因此山而得名。铜石岭有汉朝冶铜和铸造铜鼓遗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核心旅游区20平方公里,水上游览区的面积40平方公里,非常适合科普探秘游的观光游客。
冶铜和铜鼓文化
铜石岭因春秋隋唐产铜而得名。1966年,发现这里有废弃的铜矿矿井,还有炼炉、炼渣、铜锭和风管。据考察,这是我国岭南地区最早的冶铜遗址。出土于北流市的、世界上最大“铜鼓王”所用的铜,经化验得知,其成分与铜石岭冶铜遗址的铜大体一致,可见“铜鼓王”的铸造应与这个冶遗址有关。“铜鼓王”被定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出。
中国发现的1400多个铜鼓中分7种形制,其中以北流型铜鼓形最大。铜石岭有辉煌的过去,历史上许多如雷贯耳的人物与这座铜山有缘。南越王赵佗,不惜跋涉1000多公里,来到广西北流铜石岭开矿、冶炼、铸铜,铜石岭成为汉朝南越国铜矿生产基地。历史上另一个大人物马援南征交州,铁骑奔驰在铜石岭的山道上。他们发现了铜石岭,发现了在铜石岭上劳作的民族“俚人”。据专家考证,俚人的后代即今天的黎族壮族,“俚”与“黎”通,其生活习俗基本没有改变,击鼓、歌舞、饮酒为“三大好”,正由于他们具有优秀的民族气质,才创造了辉煌的北流型铜鼓文化。
2015年7月中旬,联合考古队进入铜石岭冶铜遗址开展田野考古工作,对大小铜石岭的冶铜遗址遗存分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多处冶炼遗存点,并出土了鼓风管等遗物,还发现了古代矿洞。而两个年度的田野试掘、调查和补充调查材料,考古队对铜石岭冶铜遗址的年代、性质、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已经形成了整体性认识,并初步判定大铜石岭北坡和东南坡为遗址核心区域。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