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
田螺是一道由田螺、
紫苏等材料制作而成的
粤菜。田螺与石螺不同,它的特点是壳薄肉厚。与一种叫
紫苏的芳香草同炒一,便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
最初是从
顺德区传入
广州市的,但当时人们并未懂得使用紫苏叶炒田螺。虽然他们尝试过使用辣椒、蒜头、
豆豉为炒田螺的佐料,但始终却未能除去田螺的泥腥味,实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后来,泮塘一个叫李细苏农夫无意中发现了用紫苏叶炒
田螺可以除去田螺本身的泥腥味,于是这个方法就很快流传开来了。不久,人们再加以改进:在田螺下锅前先用油捞一下,然后再下紫苏叶炒,这样更能带出田螺的鲜味。于是乎,和味炒田螺逐渐成为了广州人所喜爱的一道特色美食。
菜品特色
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欢,连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都十分喜欢,常常在街头小食档(也可在高级宾馆酒楼里),围着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尝紫苏炒田螺。炒时,还可放上辣椒、
花椒、葱、蒜、
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炒
田螺的时候都比较喜欢放一些配料,其中假蒌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配料了,假蒌属于温性,田螺是凉性,和假蒌放在一起就刚好温性和凉性的中和了,炒出的田螺也非常香。
洗螺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民间办法。先将田螺放进盛满清水的盆子里,再把菜刀、
锅铲等非
不锈钢铁器插进螺堆。第二天就可以发现这些铁器上爬满了螺,不仅盆底沉下一层螺吐出来的泥巴,母螺还产下很多螺崽。如果清理干净后再重复处理,螺就继续吐泥下崽。这样,螺的肚子里便干净多了。
拑螺尾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土制的斩螺工具,简单非常:用一块260mm×80mm的结实
实木板,钉上一块1.5mm厚的曲尺形铁板,铁板的一端高度280mm,分别钻上三个18、16、14mm的孔,另一端80mm固定在木板上,那么可根据螺体的大小,把螺尾放进孔内,突出来螺尾尖部位手起刀落。方便、快捷,很快地,数斤螺就“搞掂”。
制作方法
做法一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二
用料
详细步骤
做法三
用料
详细步骤
炒螺
调料:蒜茸、
酸笋、
豆豉、紫苏叶、
辣椒油、油、盐、
料酒(少量)、葱、姜、红辣椒、青辣椒、小个红
指天椒。
猛火烧
干锅菜,下油(约两大勺。油一定要放得大方,上盘时一个个油亮油亮的),待八成热下蒜茸、酸笋、豆豉、葱、姜、红辣椒、青辣椒、小个红指天椒一起爆香,然后下洗好沥干的
田螺爆炒5分钟(其间要不停翻搅),再放辣椒油、紫苏叶、盐、料酒继续爆炒5分钟即可上碟。
这里是以酸笋来炒螺。将螺与酸笋一起炒了,再放入自制的辣椒油,最惹味。
美味提示
苏叶是一种紫色植物的叶子,有特殊的香味。我们那里以前在菜地里都种,作香料。我认为它有很好的去腥效果。炒田螺不能少的香料。
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螺肉不熟不进味;火候太过,螺肉又很难吸出来。
食用指南
用食指和拇指把螺的尾部放进嘴边,先吸出其汁,顺带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这叫“欲擒故纵”,再把螺体转过来,把头部放入唇里用力一吸,整个螺肉便丢进口里,细细品味,味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鲜美,那甘香,令人总有品不足、尝不够似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各人发出“滋滋”的响声,俗称“亲嘴”。如同奏起一首独特的交响曲,那种美妙的乐趣,令人回味无穷。另注意
田螺要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凉了时,肉会变硬变老。
田螺又名
香螺,通常生活在池塘、水田、小溪或河沟里。为满足人们需要,这些年来有的地方已发展人工养殖。田螺个体不大,肉不多,其真正的肌肉只是螺口伸出来的头和足,因此在吃田螺时,我们只吃其肉,弃五脏而不吃。
田螺是
卵胎生的,其卵在雌体的输卵管内
受精卵,并发育为
沼螺,然后才生出来。春夏之交,田螺一般都怀仔,所以有“三月田螺一肚仔”的说法。只有六、七月后,
田螺的产仔期过去,才慢慢肥壮起来。到
中秋节前后,正是田螺最肥满之时,吃进去又没有满腹小田螺仔的扫兴之感。
买回来后要养几天才行。首先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一盆(或桶)放入清水将田螺养着,再滴几滴植物油在上面(让它把肚子里的脏东西吐出来),每天换一次水,5--7天就可以炒着吃了,很干净的田螺。
炒田螺怎么烧好吃?
1. 将田螺放在盆里用清水泡养三天,每天换水二、三次,最后把田螺刷洗净,剁去螺蒂;
3.
旺火烧热炒锅,下油,加入豆豉、蒜、
紫苏茸爆香,盛起;
4. 洗净炒锅,旺火烧热,下油,倒入
田螺,然后将精盐用清水搅匀,淋入锅内炒匀,加盖约3 分钟,放豆豉、蒜、紫苏茸透炒一次,再加盖约3分钟,再炒,直至透熟。
炒田螺的制作要诀
1. 嗜辣者可放辣椒少许,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