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蚁伞
蘑菇目口蘑科真菌
白蚁伞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3-2.5cm,初期近球形或圆锥形至斗笠形,中部具突尖,光滑,具灰色、灰褐色至淡棕褐色放射状的纤毛细条纹,往往边缘开裂。
简介
分类地位:蘑菇目口蘑科、白蚁伞属
形态特征: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密,凹生或近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6cm,粗0.2-0.4cm,白色,纤维质,具丝光,基部钝或生成假根生白蚁窝上。孢子印带粉红色。孢子无色,平滑,宽椭圆至近卵圆形,6.3-7.5μm×3.3-5μm。褶侧囊体和褶缘囊体近棒状至宽椭圆形,顶端钝圆至稍凸。
习性与用途
生态习性:夏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往往几个菌体靠在一起近丛生。经济用途:此种子实体弱小,很好吃。其味道可与鸡肉媲美。
种植条件
栽培季节的选择
根据小白蚁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上海市地区的气候条件,基本可以确定小白 蚁伞的制种和栽培时间,如果辅以一定的加温设施,在温度较低的月份里也可以进行小白蚁伞的出菇。
培养料的选择及配方
小白蚁伞栽培可分别采用木屑、稻草、棉籽壳等基本原料,栽培试验表明,应用香菇培养料配方虽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栽培周期较长,秋季栽培需要跨越低温的冬天,增加管理成本。而以稻草、棉籽壳等部分代替,可以获得同样的生物学效率,且栽培周期缩短,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建议使用。
几种常用配方
配方一:木屑60%,棉籽壳15%,稻草15%,皮10%。
配方二:木屑80%,麸皮18%,石膏1%,蔗糖1%。
配方三:木屑59%,棉籽壳30%,麸皮10%,石膏1%。
配方四:木屑30%,棉籽壳30%,稻草30%,麸皮10%。
木屑必须先过筛,去除木块、木片,防止刺破塑料袋。稻草利用专门的机器切成3-4厘米长置于PH11的石灰乳中浸泡48小时,捞出,用水冲洗,使PH隆至7左右,然后沥干多余水分。棉籽壳和麸皮最好在日光下曝晒一天后备用。配方四的C/N较低,接种时的无菌要求较高。
生长要素
营养要素
小白蚁伞生长发育需要碳素、氮素和各种矿物质养分等。它是腐生性菌类,同其它真菌一样,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进行光全作用制造养分,而完全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质营生活。在它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碳素、氮素、矿物质及生长素等,均从栽培料内获得。
温度要素
菌丝生长的湿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生升温谟25-27℃。温度低于10℃,菌丝基本停止生长;低于20℃,菌丝生长缓慢。温度高于30℃,菌丝生长、稀疏,色泽变黄,易于老化;温度高于37℃,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0-32℃条件下都能出菇,这是与其它平菇不同的地方。原基形成和菇蕾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低于10℃,很少再产生原基。低于15℃,子实体生长缓慢。温度高于25℃,菇蕾生长快,成熟早,菌盖成熟时多呈漏斗状。出菇阶段,如果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原基容易产生。
水份与湿度
菌丝体生长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从原基形成至了实体成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原基产生少,菇朵易干萎。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易变软腐烂。
空气与光照
菌丝体阶段,一需要特殊的通气条件,子实体阶段,则需要有良好的 通气条件,如果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极易形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需要光照,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和分化。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产生。子实体在200-2000勒克斯光照之间,生长正常,光线过暗,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特别是光直射子实体易使子实体干枯。
PH值
喜欢在略偏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生活,培养料中最适宜的PH值为6.5~7。
种植管理
用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袋装入含水量为62-66%(配方不同,含水率有差异)湿重为1.1公斤、以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培养料,在22℃培养室里培养45天,菌丝即可生满菌袋并达到生理成熟。但不同原料的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其显著;而菌株不同,菌丝生长速度也有明显差异。
小白蚁伞要获得明显的潮次,必须对栽培菌包进行低温处理,栽培基质的配方对小白蚁伞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小白蚁伞的生长,决定小白蚁伞的栽培成本。小白蚁伞子实体的形成发育生长温度,湿度、光照、通气关系密切,要形成较为整齐的原基,需要至少8℃的温差刺激,出菇的最佳温度为20-22℃,子实体形成后,要保持9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在第一潮菇采摘后既要降低湿度以利于养菌,同时也要防止出菇表面因失水而干燥。
二氧化碳的浓度决定小白蚁伞菌柄的长短,为达到市场对较长菌柄的品质要求,需要适当减少通气,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菌盖的颜色不仅受菌株特性的影响,还受光照的影响,光照强度大,菌盖颜色深。用木屑作为主要的栽培基质。可出5潮菇,前3潮菇之间至少要养菌12天,3潮菇以后,养菌时间要在7天以上。在栽培后期,菌包失水较为严重,需要通过注水或浸泡的方法对菌包补充水分。在出菇阶段,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采收原则
掌握最佳采收期:各种菇耳基本上是在七八成成熟时,其外观优美,口感好。以香菇为例:七八成成熟的标志,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开展,尚有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菌褶已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时,为香菇最适时的采收期,适时采收的香菇,色泽鲜艳,香味浓,菌盖厚,肉质软韧。过期采收,菌伞充分开展,肉薄、脚长、菌褶变色,重量减轻,商品价值低。注重采摘技术:食用菌采摘,凡是带柄菇类,如香菇、蘑菇、草菇、赭鳞蘑菇、竹等采收时,必须根据采大留小的原则采收。摘菇时大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的基部,先左右旋转,再轻轻向上拔起。注意不要碰伤小菇蕾。对胶质体的菌类如银耳、黑木耳、毛木耳、以及丛生状平菇、风尾菇、金针菇等,采收时用利刀从基部整朵割下,注意保持朵形完整。
选择适宜天气:晴天采收有利于加工,阴雨天一般不宜采,因雨天含水量高,难以干燥,影响品质。但若菇耳已成熟,雨天也要适时采收,但要抓紧加工。对黑木耳、银耳之类,可采取停止喷水,加强通风,等天晴时采收。
配用适合盛器:采下的鲜菇,宜用小锣筐或小篮子装盛,并要轻放轻取,保持子实体的完整,防止互相挤压损坏,影响品质。特别不宜采用麻袋、木桶、木箱等盛器,以免造成外观损伤或霉烂。采下的鲜菇要按菇体大小、朵形好坏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装入盛器内,便于分等加工。
采前停水控湿:作为保鲜出口或脱水干燥的产品,其加工必须排湿或脱水。如果采前喷水,菇体含水量过高,加工鲜时菌褶变褐,若脱水烘干,菌褶会变黑,其产品不符合出口要求。若是内销,水分过高也会引起霉烂。因此采收前停止喷水,让菇体保持正常水分,不仅外观美,且商品价值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习性与用途
种植条件
栽培季节的选择
培养料的选择及配方
几种常用配方
生长要素
营养要素
温度要素
水份与湿度
空气与光照
PH值
种植管理
采收原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