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 University School of
经济学),是南开大学下属的
专门学院,成立于1931年,位于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学院现有
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中心、办公楼和
南开大学图书馆经济学分馆。截至2018年3月,经济学院有教职员工19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084人。学院的党委书记为
李俊青,院长是
盛斌。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是拥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单位,设有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国际商务4个本科专业和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试点班。学院还设有理论经济学和
应用经济学2个
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博士后226人。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前身是1923年创立的南开大学经济学科。学院成立后从1935年起开始培养
经济学研究生。20世纪80年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个经济学院,是大学恢复学院制的开端。2015年,金融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从经济学院分出,成立金融学院。2016年,学院成立国际商务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承担了国家“
211工程”“
985工程”项目建设,全院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有20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奖励达120项。学院的国家经济学教学基地排名靠前,部分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历史沿革
1920年,
南开大学商科设立银行学系;1923年,设立
经济学系;1927年,设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前身);1931年,经济学系和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为经济学院,
何廉出任首任院长;1935年,经济研究所开始招收研究生,是自己培养的、教育部承认的第一批经济学硕士。
1947年,
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商业管理学系、银行会计学系合并为政治经济学院;后又改为财政经济学院,下设经济学系、企业管理系(原为工商管理系)、财政系、金融贸易系(原为货币银行系)、会计统计系、经济研究所;1951年,金融贸易系和会计统计系分别扩充为金融系、贸易系和会计系、统计系。
1979年,
经济学系和经济研究所招收文革后第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982年,设立旅游学系和金融学系,系主任为何自强和
钱荣堃;1984年,设立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为全国第一家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为李竞能;1985年,《
南开经济研究》创刊;1985年,国际经济系建立(后改名为国际经济贸易系),系主任为
薛敬孝;1987年,设立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为
鲍觉民;1987年,设立
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和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桑恒康和
李卓敏。1987年,与北美
精算学会签署了合作培养精算学研究生协议;1996年,设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系主任为刘茂山。
1997年,调整出管理学科,并入国际商学院(现为
南开大学商学院)。
2000年,成立南开大学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宫占奎;成立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
逄锦聚;成立南开大学
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
冼国明。
2001年,举办经管法试点班;2002年,设立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为刘秉镰;2006年,重建财政学系,系主任为张志超;2007年,设立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为张晓峒;2012年,与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外交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商务部、国资委、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单位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后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举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
2015年,调整出金融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泰达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并入经济学院。
2016年,设立财金研究所;举办经济伯苓班开班;设立国际商务系。
学院简介
1923年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先生开创了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科,1931年成立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70多年的历史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地盛誉。
今天的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已经是一个专业和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拥有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机构,有理论经济学和
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覆盖1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如金融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化建设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大批谙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善于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于中国和
世界经济实际的人才。注重完善人格的塑造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人才培养之宗旨;弘扬严谨治学、务实求真、锐意创新的学术风范,是科学研究之品格。
进入新世纪的
经济学院将以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通过优化、综合、交叉、延伸,进一步提高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把学院办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基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库。
南开大学经济学科是中国
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时,经济学科设有商学、银行学、会计学三个系。1927年成立了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成立经济学院。从1935年起开始培养
经济学研究生,至1950年共招收13届60多名研究生,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级管理人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重建。
在70多年的历史上,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经济学院现任院长梁琪教授,党委书记景维民教授,副院长
范小云教授、张伯伟教授、马骏先生,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高琪
南开大学是
综合性大学最早设立经济学科的大学之一。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31年,从1935年开始经济学研究生的培养,迄今为止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以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对中国
经济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国内外的经济学界享有盛誉。
现在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已经成为拥有六个
国家重点学科的、拥有
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资质的、专业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从1935年起开始培养经济学研究生,至1950年共招收13届60多名研究生,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级管理人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重建,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承传学术传统精髓,锐意进取创新,以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通过优化、综合、交叉、延伸,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基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库。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院优势
应用经济学排名全国第七,经济金融类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前三。
优势二、申硕通过率的优势。根据以往统计,
南开大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通过率为全国的2.8倍,为了保证南开大学北京班的全国统考通过率,北京班免费增设同等学力英语和经济综合两门考辅性质的课程,邀请专业英语考辅专家和负责经济学综合大纲编写或阅卷的南开老师进行授课。
优势三、精品小班教学。北京班全部授课均有南开大学资深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授任教。招生人数每个班在50人左右,保证学员有充足的学位证书名额,及获得南开硕士导师高质量的论文指导。
优势四:学费优势。
南开大学北京班经济金融类课程的学费仅为2万元,远低于人民大学等同档次大学的相同专业。
办学规模
专业系所: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台湾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学研究所、国际保险研究所、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APEC)等八个研究机构。院部设有教学科研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电化教学实验中心和《
南开经济研究》编辑部等管理和教学辅助部门。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中心和办公楼。
南开大学图书馆经济学分馆设在经济学院楼群内,拥有中外文藏书20余万册。截至2018年3月,经济学院有教职员工19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3人,副教授68人,讲师27人,其他专业技术和行政人员42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90%。学院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经济学科主任、秘书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新增学院
学科体系
学院学科专业门类较为齐全,是拥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单位。现有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并设有
博士后流动站。其中,理论经济学包含
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等6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包含
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财政学、劳动经济学等7个二级学科。设有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
国际商务4个本科专业,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试点班以及经济伯苓班。长期以来,在国家和社会机构举行的各类评估中,
南开大学经济学科一直位居前列。2016年初,在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举办的201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评价中,在全国高等院校二级院所经济学学科转载排名中,经济学院转载量位列第2名,综合指数位列第二名;“理论经济学”学科转载位列第3名,综合指数位列第3名;“
应用经济学”学科转载位列第1名,综合指数位列第1名。教育部2017年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理论经济学为A,排在
复旦大学和人大之后,与
北京大学同级;应用经济学为A-。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2000年以来,全院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439项,科研经费达16718.87万元,出版学术著作、
教科书和研究报告5502项。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
211工程”、“
985工程”的项目建设,全院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奖励120项,出版的学术著作、教科书和研究报告370部,包括《
中国社会科学》、《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尖期刊在内的论文2000余篇。学院的教学手段、学术研究、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对外交流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学院的国家
经济学教学基地建设名列前茅,目前已有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经济学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联合
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培育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并于2014年9月获批成立,这是国内经济学领域唯一的协同创新中心,旨在打造理论研究的高地,政策咨询的智库,经济学人才培养的重镇和国内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的重要话语平台。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奖频频,其中包括
逄锦聚教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原新教授获得2015年度
中华人口奖;
盛斌教授、梁琪教授、赵津教授、张兵教授、郭玉清副教授等6人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等;在
天津市第十二、十三届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中,教师累计共获得21个奖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此外,教师还获得其他省部级(包含各类专业协会)奖项20余项;最后,这几年来,经济学院广大教师获得
南开大学校级人文社科成果奖累计达258人次。
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创立了中加
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的“南开-约克模式”;与北美精算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得到国际认可的精算师考试中心;与
英国、
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诸多国家的著名高校和知名学术机构都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受国务院委托举办过20余期中加联合培训中国对外开放领导干部班;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与美国、
新西兰等国家一些高校进行学生交流互换、
双学士培养等合作项目。近年来学院多次举办百人以上高规模国际会议,派出150余人次教师出国访问和学习进修,每年接受30余名外藉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学院已实现从“经济学院的国际化”向“国际化的经济学院”的跨越,并向着“身国际一流经济学院之列”的目标坚实迈进。
对外交流合作
学院与东欧、北美、
大洋洲、
亚洲等各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和著名学府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创立了中加
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的“南开—约克模式”;与北美精算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得到国际认可的精算师考试中心;受国务院委托举办过26期中加联合培训中国对外开放领导干部班;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
英国和
澳大利亚等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五年来先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7次,有60多人次参加国际会议,派出70多人次的师资出国访问和学习进修,每年约接受20多名外藉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校训
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理念,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平台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与品质,为国家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策。学院与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
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为其提供业务培训、项目咨询、课题研究、区域发展规划等项目。同时,学院面向社会开展了多门类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班,为提高经济管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动
天津市经济社会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校内地图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10日,入选中国老龄协会公布的“首批老龄科研基地”。
学院发展
目前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集中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运行与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企业与组织理论、转型经济、
世界经济理论、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地区与国别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apec研究、国际金融、货币银行、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中国农村经济史、城市与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人口与
人力资源、人口与
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并在这些方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博士生。在加强基础理论学科建设的同时,加大发展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经济学科。以
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
区域经济学、经济史等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通过优化、综合、交叉、延伸,进一步提高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把学院办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