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
青衣、
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
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裳制,
东汉以后的朝服包括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
蔽膝。朝服也被汉
文化圈国家广泛采用,包括
日本、
朝鲜、
越南、
琉球王国均制定了朝服制度。
朝服形制
在
周朝以前,
中原地区的服装主要采用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制。《
礼记·玉藻》中就有"朝
玄端,夕
深衣"的记载,意思是说早朝为大礼,一定要用玄端朝服,到了夕朝,就可采用轻便一些的深衣。诸侯以天子之燕服为朝服。朝服虽然可代替祭服用于祭祀,但主要用途还在于朝会,它是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先秦以
皮弁、玄端为朝服,皆以十五升
葛布为之,即二尺二寸幅内含一千二百缕的
苎麻布。
刘庄制定朱衣朝服,后世朝服则所谓进贤冠、纱袍,以罗为之。一直沿用至明朝。大唐开元礼规定朝服包括:冠,帻,缨,簪导,绛纱
襌衣,白纱中单,白裙襦,赤裙衫,革带,钩,假带,曲领方心,绛纱
蔽膝,袜,,剑,双绶。长三尺,上广一尺,下广二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有个名叫田恬的
田蚡,穿着一件名叫"褕"的衣服上朝,结果被
刘彻怒斥为"不敬",尽管他身份不低,结果还是被免去了侯爵。
历史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
周朝已有朝服。 《周礼·春官·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视朝,则
皮弁服。"皮弁服就是最早的朝服。这种衣服多采用细白布制成,衣裳分制,下裳也用白色。和这种衣服相配套,头上也戴白色的冠帽:其制为尖顶,造型像两只
手掌相合,名称叫"弁"。制作弁的材料,通常用白色
鹿皮,所以又称为"
皮弁"。皮弁之服不仅用于天子,士以上的男子觐见君王也可用之。由于衣裳采用白色,素而无纹,不能辨别各人的身份,所以特在皮弁上加以区分。具体做法是在皮弁上加以玉饰,天子用五采玉;侯、伯、子、男用三采玉;卿大夫用三采玉;士一级则不用玉饰。另外在玉饰的数量上也有些区别。以示尊卑。明代朝服没有文武之分,只有品级之分。
卿士退朝以后回到府邸,如果要自己听朝,即朝见比自己身份低的人,则不能再著皮弁之服,而要换上一种"缁衣",即以黑布制成的朝服。《诗经· 郑风·缁衣》中即有"缁衣之宜兮"的说法。汉代的
毛亨对《
诗经》加以注释:缁,黑色,卿士听朝之正服也。"宋代儒学大师
朱熹则说得更加明白:"卿士朝于王,服
皮弁不服缁衣,退食私朝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
春秋战国时的卿士朝会之服,大多用黑色布帛制作,其形端庄方正,因称"
玄端"。和玄端配套的首服是委貌,这是和皮弁造形相似的一种冠饰,只是不用鹿皮,而代之以黑色缯绢。因为这种朝服是用委貌和玄端组成的,所以"委端"就成了朝服的代名词。《春秋谷梁传·僖公三年》记载:"
阳谷县之会,
秦桓公委端笏而朝诸侯。"晋
范宁注:"委,委貌之冠也。端,玄端之服。"唐
杨士勋也解释说:"谓之玄端者,其色玄而制正幅无杀,故谓之玄端。桓公会诸侯,因使诸侯朝己'故服朝服也。"也有将"委端"两字倒过来,称作"端委"的,如《左传·昭公元年》:" 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
西汉君臣朝会之服也用黑色,只是在领袖部分缘以绛边。曾经因为替妻子画眉而名噪天下的汉京兆尹
张敞说过:"敞备皂衣二十余年,尝同罪人赎矣,未闻盗贱起也。"他所说的"皂衣",就是指朝服。"备皂衣二十余年",就是说当了20余年的官。可见西汉时,尽管祭服制度不甚完备,但朝会之服仍有章可循。
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天子)历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
刘庄永平二年依据
周朝冠服之制,参酌秦制,制定了冕服、佩、绶和朝服等一系列制度。汉明帝制定朱衣朝服,成为后世典范。
唐宋朝服
唐朝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仍穿朝服。朝服的样式,承袭汉朝
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
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佩
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
隋唐,虽然在最隆重的礼仪服装朝服仍跟上传统,但是穿得最多是
公服,成为了后代服色制度的另一个传统。
宋代延续了汉朝隋唐的朝服,也叫具服,朝会时使用。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
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
蔽膝,
方心曲领,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皮履。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
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
明朝朝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凡大祀、庆成、
青衣、
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都用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
佩绶,白袜黑履。以梁冠上的梁数区别品位高低。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笼巾
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
香草五段,前后玉蝉。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
金蝉。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后玳瑁蝉。俱插雉尾。驸马不用雉尾,其余与侯同。一品七梁,
玉带玉佩具。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玉绶环2。二品六梁,革带,绶环犀,余同一品。三品五梁,金带,佩玉,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金绶环2。四品四梁,金带,佩药玉(即玻璃),余同三品。五品三梁,银带钑(音sà飒)花(即银质饰有凸纹金花),佩药玉,黄、绿、赤、紫织成盘
砖雕锦绶,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2。一至五品都用象牙笏。六、七品二梁,银带,佩药玉,黄、绿、赤织成练雀三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绶环2。
御史服
獬豸(神羊)。八、九品一梁,乌角(牛角)带,佩药玉,黄、绿织成
鸂鶒二色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铜绶环2。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将朝服上衣改成赤罗青缘,长过腰止七寸,不掩没下裳。中单改成白纱青缘,下裳赤罗青缘,前三幅后四幅,每幅三积(褶),革带前缀
蔽膝,后
佩绶,系而掩之。
大带表里用素色。万历五年令百官
青衣朝贺,不准穿朱履。冬十一月百官可戴
暖耳。
高丽国王王建临死前召大匡
朴述熙亲授十条训要,其四曰“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殊方异土人性各异,不必苟同。
辽朝是禽兽之国,风俗不同,言语亦异。衣冠制度慎勿效焉。”朝鲜世宗大王命令拟定吉凶兵军嘉
五礼,“取本朝已行典故,兼取唐、宋旧礼及中朝之 制。”中朝指的就是当时朝鲜的
共主明朝。朝鲜李朝的祭服、朝服大体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八年改制前的样式。1884年,朝鲜进行了甲申衣制改革。
李熙颁布衣服简化令,朝服逐渐退出公共领域,士庶都将漆笠、周衣改良作为日常服。
日本朝服
日本朝服被称为
礼服。 1871年夏季召开宫中服制改革会议,
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提出改革服制。1871年9月3日,
明治天皇废止奈良朝以来的唐风样式的诏书认为“如今衣冠之制、模仿自中古唐制、风格流于软弱”。1872年11月12日太政官布告第339号废除了朝服制度,代之以衣冠、
狩衣,且仅作为神道祭礼礼服。国家公务活动则代以洋服。
参考资料
礼书通故.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