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福保(1852年-1915年),字咏春,号芸巢,江苏元和(今属
苏州市)人。晚清时期翰林,曾任翰林院
编修,官至侍讲,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晚年退隐教书育人,曾任
江苏师范大学学堂监督,也曾在苏州紫阳书院、存古学堂任教。民国四年(1915年)逝世。
邹福保自幼聪颖过人,八岁时便能作诗,且阅读速度极快。他在光绪五年(1880年)的乡试中获得
举人的资格。随后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会试中成为
进士,并在殿试中被钦定为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予翰林院编修职位。光绪十八年(1892年),邹福保担任会试同考官。次年,他又担任了
江西省乡试的副考官,选拔出多位后来成名的人物。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在大考中成绩优异,晋升为詹事司经局洗马。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邹福保被提升为翰林院侍讲,并担任
福建省乡试的主考官。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他再次以洗马身份担任顺天乡试的同考官。当得知母亲生病时,邹福保立即请求回家探视。不幸的是,他的母亲不久去世,邹福保悲痛欲绝,按照传统习俗在母亲坟前搭建茅屋守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皇帝恢复了他的职务,但他认为自己作为文学侍从对国家并无实际贡献,于是转而专注于研究实用学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于健康原因,邹福保辞官返乡。回到故乡后,他拒绝接受
江苏师范大学学堂监督每月三百元的薪金,并且无偿地担任学务处议长,负责筹备自治、咨询等机构的工作。地方官员因其高尚的品德和学术成就向朝廷推荐他,得到了皇帝的嘉奖。
宣统元年(1909年),邹福保在家中休养生息期间,致力于教育事业,在苏州存古学堂担任主讲。
辛亥革命爆发后,邹福保选择闭门不出,专心修养身体,不再参与社会事务。他通过读书、焚香和创作诗歌来排解心中的情感。邹福保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拥有超过十万册的书籍收藏。民国四年(1915年)五月,邹福保在自己的住所去世,安葬于江苏吴县木渎西跨塘塘头村。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文钥》和《读书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