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攸之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郭攸之,字演长,生卒年不详,南阳市(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裹阳一带)人,三国时蜀汉的大臣。
郭攸之早年以他的器名与德业闻名于当时,公元224年在蜀汉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成为君主的近臣。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将北伐,在《出师表》中曾赞侍中郭攸之,侍郎董允等人,忠良踏实、思想纯正;建议刘禅凡宫廷内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应和他们商量。
诸葛亮曾评价郭攸之性素和顺;但蜀臣廖立则评价郭演长是一个只会人云亦云的人,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配参与军国大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郭攸之,字演长,南阳市(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裹阳一带)人,以他的器名与德业闻名于当时。
政治经历
郭攸之,公元224年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成为君主的近臣,也深受诸葛亮的器重。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将北伐,在《出师表》中曾对刘禅说:“侍中郭攸之,侍郎董允等人,此皆忠良踏实,他们志向忠贞,思想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任用。我以为凡宫廷内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应和他们商量,然后施行,这样必能裨补阙漏,收到集思广益的效益。”郭攸之、董允等人负责毫不保留地向陛下刘禅提出忠诚的建议,同时还需考虑政事是否可行。
社会关系
刘备
郭攸之被刘备选拔为侍中以辅佐儿子刘禅治理蜀中。
诸葛亮
建兴五年(227年),郭攸之被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及: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坚贞诚实,是能够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皇帝刘禅)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研究书目
《三国志·蜀志·董允传》记载:诸葛亮将北征,向后主上疏后,“寻(不久,旋即)请祎(费讳)为参军;允(董允)迁为侍中,领(管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献纳(进言)之任,允皆专之矣。”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五年(227年),亮“率诸军北驻汉中市,临发,上疏曰:‘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忠良诚实),志虑忠纯(不夹杂私心),是以先帝简拔(选择提拔)以遗皇帝。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咨询)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补益缺漏之处),有所广益。……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人物评价
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三国志·蜀书·董允传》中诸葛亮 评)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贤良诚实的人,志向忠贞,思想纯洁,因此先帝才选拔出来交给陛下。郭攸之等人坚贞诚实,是能够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旺发达,就指日可待了。(《出师表》中诸葛亮 评)
担任中郎的郭演长,是一个只会人云亦云的人,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原本不配参与军国大事。(廖立 评)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卡牌展示.sanguocard.com.2024-05-2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政治经历
社会关系
刘备
诸葛亮
研究书目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