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009年12月
香港理工大学 应用物理 博士(导师Prof. Helen Chan)。
2010年1月∼2012年2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物理系 博士后(合作导师Prof. R.Ramesh)。
张金星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原子尺度精确控制
氧化物薄膜及异质结的外延生长,低维结构中畴壁与相界的构筑,探索氧化物表面与界面新奇的物理和
化学特性。设计和制备
信息技术、能源转化、传感驱动等方面的原型器件。特别是针对新一代信息器件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致力于探索和开发低功耗、宽频响应及可高密度集成的新型氧化物量子薄膜材料。
张金星教授在多铁性氧化物中实现巨大形状记忆效应(14%可逆应变),可逆形变量和输出功密度高于传统形状记忆合金;在层状
钙钛矿铁电薄膜中实现无束缚铁弹性翻转,创造了磁、电、弹耦合的薄膜集成;利用
水溶液实现了绿色能源大面积翻转铁电薄膜极化,摆脱了极化翻转对于传统外场(
电场、机械力)的依赖;在自组装铁电纳米岛拓扑受限畴壁中实现可控电输出,探索其潜在高密度、低能耗铁电基数据存储应用。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三篇)、《Nature Communications》(三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一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两篇)等期刊发表论文,在Nanoscale上撰写特邀综述。共发表论文65篇,被他引4500余次,受邀请参加
美国MRS等国际会议30多次。担任20多个期刊和
美国能源部项目的评阅人。申报6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4项已经授权),研究成果入选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期间优秀成果选编,共承担科技部等资助科研项目7项(其中主持5项、参与2项)。于2013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于2016年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得科技部首批重点研发计划(青年专项)“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项目的资助。
张金星教授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01-201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01-2016.12)、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14.01-2016.12)、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专项)“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2016.07-2021.06)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01-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