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翼龙属(属名:Sinopterus,意为“中国之翼”)是
翼龙目翼手龙亚目古神翼龙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国
朝阳市的九佛堂组,年代为下
白垩纪的巴列姆阶到阿普第阶。
中小型的
翼手龙类,两翼展开最大约1.2米。吻端尖长,无齿,具角质喙。
头骨相对低长,前颌骨和齿骨弧形脊突低而小,前颌骨后延脊突与头骨分离,与顶骨上延脊突近平行并向上弯曲。鼻眶前孔大而长,超过头骨长度的1/3。
肱骨、桡骨、翼掌骨和第一翼指骨依次加长,后三者分别是肱骨长度的1.5、1.6和2倍。
腕骨粗大,未愈合。肩骨强烈弯曲,乌喙骨关节肩胛骨一侧异常膨大。
胫骨长度是股骨长的1.4倍。
趾骨短。中国翼龙代表了古神翼龙科的最早记录,该科可能起源于
辽西地区,然后逐渐向外扩散。中国翼龙已经报道了2种,即
董氏中国翼龙(S. dongi)和谷氏中国翼龙(S. gui)。
中国翼龙的化石主要分布于
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中国翼龙的第二个有效种是
凌源市中国翼龙(S. lingyuanensis),由已故中国古生物学家
吕君昌等人于2016年发表。
其标本(编号JPM-2014-005)也是接近完整的骨架,前肢指爪相当发达,爪子弯曲且末端尖锐,比脚爪还大上许多,加上后足纤细,不利于在地面行走,显示凌源中国翼龙很可能有树栖的习性。另外在个体旁也保存了两条鱼,因此也不排除以鱼类为食。
中国翼龙的第二个有效种是谷氏中国翼龙("S. gui"),标本(编号BPV-077)是接近完整的骨骸,也在同一
地层发现。谷氏中国翼龙的体型只有
董氏中国翼龙的60%,两者的差别在于不同的身体比例。谷氏中国翼龙被首次叙述时,它们是九佛堂组所发现最小的缺乏牙齿
翼龙目。种名“谷氏”献给
兰州大学古脊椎动物学家谷祖纲。但2019年一份来自中国
翼龙发表者
汪筱林等人的研究显示,谷氏中国翼龙应是董氏中国翼龙的年轻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