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左的名称来源于
中原地区古代的地理观念,由于古人习惯坐北朝南,因此将位于太行山左侧的地区称为山左,与此相对应的是“江左”,指的是
长江下游地区。
明朝万历前期,山东籍的三位重要人物——
于慎行、
公鼐、
冯琦,因其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而被称为“山左三大家”。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倡导“
国风·齐风”,强调文风宏大雅正,追求自然之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当时的文风和诗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文学活动不仅在山东地区产生巨大反响,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有着显著的地位。
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人。他是明朝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文学家,在万历年间担任
礼部尚书、
东阁大学士。
于慎行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对明朝礼制建设的重要贡献而闻名。他的文学才华与
公鼐、
冯琦齐名,被誉为“山左三大家”之一。
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山东
蒙阴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曾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
侍读学士。公鼐出身于一个声势显赫的“馆阁世家”,自高祖起连续几代人都考中
进士,被誉为“江北进士第一家”。他在文学领域提出了“
国风·齐风”的主张,反对模仿复古,提倡创新,与于慎行、冯琦并称为“山左三大家”。
冯琦(1558-1604),字用韫,号琢庵,
临朐县人。他是明朝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与
公鼐并称“齐地二彦”。
冯琦在1577年考中进士,历任多个职务,最终官至
礼部尚书。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收录在《宗伯集》中,其中包括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冯琦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批判,尤其是他的奏章,反映了他对当时官场腐败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