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黄28是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1993年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脂肪、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高产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0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早熟,生育期100—104天。百粒重18—20克,具有产量高,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和花叶病毒病,抗霜霉病,抗倒伏,品种优,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该品种株型收敛,
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叶片卵圆形。平均株高69.17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6.87个,百粒重18.1克,种皮淡黄色,微有光泽,粒形椭圆,褐脐。生育期104天,抗病、抗倒性好。
蛋白质含量40.68%,脂肪含量21.42%。
2000—2001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区试,2000年,平均亩产184.42
千克,比对照鲁豆11增产5.98%,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系)第八位。2001年,平均亩产163.04千克,比对照鲁豆11增产4.23%,不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系)第八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3.73千克,比对照鲁豆11增产5.15%。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21千克,比对照鲁豆11增产5.1%。
大豆对土壤肥力要求虽不十分严格,但良好的地力条件仍是夏大豆高产的基础,采用3年以上与非
豆科作物轮作,不重茬。播种前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200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20公斤做底肥,翻压入土,耙平、细。
大豆种子
蛋白质含量高,发芽出苗时需水较多,应足播种,确保苗全苗壮。有墒足墒,无墒造墒,于6月20日前播种。若墒情不足,会造成出苗困难,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播前精选种子,剔除病粒、虫食粒和杂质,并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种衣剂拌种。可采用机播和人工播种,精量机播利于抢墒播种,播种质量较好,可增产10%—25%,行距一般15—3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亩播1.5万—1.8万株,肥地宜稀,贫瘠地宜密。
如因整地、土壤墒情、播种技术不好等原因,造成缺苗断垄,疙瘩苗,应在第1对真叶长出后尽早移栽。为防止缺苗,应培育预留苗,及时移栽补种。间苗定苗也是大豆增产的一项措施,间苗时去杂去劣去病苗,3—5叶时一次定苗,既可以充分发挥所有单株的生产潜力,保持纯度,也可避免因群体过大引起的倒伏和群体不足造成的减产。据试验,大豆间苗比不间苗一般可增产15%—20%。
大豆出苗后至封垄前中耕2—3次,幼苗刚出土时就可进行第1次中耕,齐苗定苗后和封垄前各中耕1次,中耕可防除杂草,保墒促幼苗根系下扎,培育壮苗,第3次中耕可结合培土进行。适时培土可促进根系生长,利于旱天灌溉,涝天排水,预防倒伏,一般在分枝后期进行。
大豆苗期分枝或初花期尚未完全形成根瘤,可每亩追施5—10公斤
磷酸氢二铵。底肥未施磷钾肥的一般每亩追过
磷酸钙25公斤左右和
硫酸钾7.5—10公斤,鼓粒期追施叶面肥,大豆整个生育期需水较多,分枝期对水分较敏感,遇旱需及时浇水。花荚期、鼓粒期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旱涝均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应及早旱浇涝排。
如果阴雨天多,降水量大,会导致植株营养生长过剩,生殖生长受抑制。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防止徒长倒伏,调节代谢,是减少大豆落花落荚的有效措施,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通常在开花期或结荚期喷洒多效唑,适宜浓度为0.01%—0.02%。
大豆病害主要有大豆花叶病毒病、
孢囊线虫病、霜霉病、根腐病、叶斑病等。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用
多菌灵防治
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10%
吡虫啉或1.8%
阿维菌素防治
蚜虫、
红蜘蛛等。用菊类农药防治食心虫、
豆虫、
豆荚螟等害虫。
人工收获应在大豆黄熟末期进行,即大豆的叶子部分脱落,大部分茎呈棕黄色,少部分
豆荚变成品种的固有颜色,籽粒和荚皮开始分离,机械收获在完熟初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