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沙洲大桥
1997年建于湖北省的斜拉桥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是长江武汉段的第三座公路大桥,也被称为武汉长江三桥。该桥全长3589米,桥面宽26.5米,由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桥与预应力混泥土箱梁组合而成的斜拉桥。1997年3月28日开始建设,2000年9月8日正式通车。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设计时速80公里,日通车能力5万辆次,分流过江车辆29%,连接汉阳区江堤乡洪山区青菱乡,是打通武汉中环的两座桥梁之一。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桥与预应力混泥土箱梁组合的斜拉桥,最大跨度为618米,为世界第三大。
历史沿革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是长江武汉段的第三座长江公路大桥,也被称为武汉长江三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公里处。1997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3000名建设者39个月的奋战,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2000年9月8日正式通车。
设计参数
大桥全长3586.38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栓焊结构钢箱梁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组合的斜拉桥,跨径为50米+180米+618米+180米+50米,(最大跨度为618米,为世界第三大桥)全宽30.2米,桥面净宽26.5米,桥面设6条机动车道,车行道宽22米,中央分隔带宽1.5米,路缘带宽度共1米,两侧各设宽0.75米检修道,检修道与机动车道间设置0.25米的防护栏。A型主塔高175米,采用高强平行钢丝斜拉索。设计时速为80公里,日通车能力为5万辆,分流过江车辆29%,主要分流外地过汉车辆。
技术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首次在长江深水中采用大规模自浮式钢吊箱围堰施工主塔钻孔基础,大大节省了基础工程费用。
武汉白沙洲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特大型斜拉桥,主梁为钢箱梁与PC箱梁混合型结构形式,每塔每柱斜拉索24对,主跨梁端索距12m,边跨梁端索距4.5m~12m不等,斜拉索由垂7mm高强镀锌钢丝同心左向绞合而成。钢丝束外有一密绕包层。斜拉索外包桔黄色的中压聚乙烯(简称PE料)保护层。两端均为带螺纹的冷铸锚。本桥斜拉索共有5种规格,其中最长为主跨24号索,长331m,重18t。斜拉索的挂设与张拉是斜拉桥施工的关键所在。为了将具有索长、索重和水平转轴倾角小等特点的斜拉索安全地挂设、张拉.且又不损伤PE套,并能适合12m标准节段钢箱梁的悬拼新工艺快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先塔上挂索,而后粱端软牵引,最后塔端张拉及索力调整的施工方法。
存在问题
白沙洲长江大桥于2000年建成通车至2010年9月,十年间维修“整容”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陷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的怪圈。
2009年,该桥耗资逾亿元大修,当时要求是最少管5年。同年7月,白沙洲长江大桥将全封闭维修,过往通行车辆需要按交管部门指示的通道绕行。本次大修主要是在白沙洲大桥桥面改铺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上铺装沥青混合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沥青铺装层与钢桥面膨胀系数不一样,加之武汉冬夏温差较大,沥青铺装层容易出现裂缝,产生滑移。又由于白沙洲大桥为多点弹性支撑结构,车辆通行时会产生振动,易导致桥面沥青铺装层断裂。白沙洲大桥作为货车过江的主要通道,日均车流量近7万辆,且约25%的车辆超载,超过设计通行能力,更加剧了对桥面铺装层的破坏。通车后才9个月,但2010年4月的时候,桥面又已经是大坑套小坑,深坑套浅坑了。
特色与价值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作为88公里武汉三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桥南岸在武昌洪山区青菱乡长江村与北京—香港公路正交;北岸在汉阳区江堤乡老关村与318国道连通。白沙洲大桥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国道由“瓶颈”变通途,有效地分担了武汉城区内环线的交通压力,疏散市内交通,极大地加快了武汉大江南北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带动了武汉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7日,湖北武汉受低温冻雨影响,白沙洲长江大桥等桥梁出现主 、主拱、拉锁结冰凌现象。梁上有冰柱坠落,桥梁部分易落冰车道封控通行。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设计参数
技术
存在问题
特色与价值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