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基坦斯基
罗基坦斯基
卡尔·冯·罗基坦斯基(Carl von Rokitansky,1804年2月19日—1878年7月23日),奥地利医学家,主要领域为病理解剖学。他在维也纳医学院完成学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担任病理解剖学助教,并于1844年晋升为教授。罗基坦斯基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积累了丰富的病理解剖学资料,并对疾病的病理和治疗学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罗基坦斯基提出了一种体液病理学说,即把体液的各种状态称为体质,每种体质都有易患的疾病,体液成分发生障碍是疾病的基本原因。他认为疾病与血液有着密切联系,是血液中蛋白发生病变,导致了“融合”的病理状态。
人物生平
卡尔·冯·罗基坦斯基于1804年2月19日出生于克尼格雷茨(今捷克斯洛伐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他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学医,182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罗基坦斯基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留在维也纳大学从事病理学研究。1828年,他成为维也纳医学院病理解剖学助教,1844年晋升为教授。他在病理解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讨论了许多病理学问题。他解剖了维也纳中心医院的所有死者,到1875年,他解剖的尸体数达到3万具,而指导学生的解剖约有6万具,做的法医尸检超过2万5千具。
他于1878年在维也纳去世。
主要贡献
罗基坦斯基在病理学上的研究对临床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首先鉴别了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描述了肺气肿急性黄色肝萎缩、脊椎前移症等的病理变化,并证明了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他的主要著作有《病理解剖学手册》。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