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第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埔光禄第,又称为光禄第围,即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坐南向北,背依漳溪河,建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张弼士在南洋发家后所建,已有100多年历史。大埔光禄第占地面积4336平方米,建筑面积4698平方米。 
大埔光禄第属土木结构建筑,为三进院落府第式四横一围楼,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间房。设有花园、果园、书斋和私人码头,前后修建了11年时间,最多时能住100多人。大埔光禄第是典型中原地区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具有客家民俗风格官府院第的建筑物。 
2019年10月7日,大埔光禄第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大埔光禄第建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前后修建了11年时间,是张弼士在南洋发家后所建。 
2006年10月1日,张弼士故居(大埔光禄第)修复首期工程完工后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特色
结构
大埔光禄第占地面积4336平方米,建筑面积4698平方米。光禄第属土木结构建筑,为三进院落府第式四横一围楼,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间房。设有花园、果园、书斋和私人码头,前后修建了11年时间,最多时能住100多人。 
特点
大埔光禄第,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建筑工艺极精湛、绘雕并齐、雄浑严谨、堂皇大观,是一座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中堂左右梁柱上书“学天下好人,养胸中正气”的对联,堂皇大厅穿凿鎏金的麒麟不死鸟及飞鸟走兽形态逼真,两侧厢房的中式屏风雕刻精细、金碧辉煌。正厅悬挂“五知堂”匾额,昭示张弼士一生“仁、义、礼、智、信”的处世操守。大厅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正门顶灰塑李鸿章手书的“光禄第”屋名,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
主要展览
遗存文物
大埔光禄第上、中、下堂布置展出了古代各类官用品实物、图片,详细展示清代的龙袍、凤袍、凤冠、官轿、兵器以及百年前贮藏在地窑的大酒桶、酒缸、酒坛、酒壶、酒杯等。设置了景区中英文介绍说明牌、指示牌、各种标志牌。展出客家民俗文化图片、客家民居图片、张裕酒文化图片及张裕系列酒实物等。
张弼士故居是弘扬客家文化张弼士酒文化的一个亮点,可以说是“一品”围龙屋,百年美酒香。 
文化活动
相关人物
“光禄第”的主人张弼士(1841—1916年),原名张弼士,别名振勋,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龙坪村人。父亲张兰轩是乡村塾师、医生。他年幼时随父读了3年私塾即到一家竹器作坊做工。18岁那年,因家乡遭受灾荒,他告别父母和结婚不久的妻子到印尼巴城(今雅加达)谋生。到巴城后,张弼士从最初当杂工,再到账房,直到自己开商行,经过了不断的努力和苦心经营,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
张弼士因实业兴邦有功,得清廷器重。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后,曾先后被任命为驻槟岛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及粤汉铁路、佛山铁路帮办、总办,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督办铁路大臣,中国通商银行总董等职。张弼士自应召回国后,多次受到光绪帝召见,上书提出兴办农业、水利、路矿等12条建议,被清廷采纳,清廷还赏赐他头品顶戴。辛亥革命后,他曾被袁世凯聘为南京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及南洋宣抚使,后又任参议院参政。民国五年(1916年)9月,病逝于巴达维亚共和国,享年76岁。
张弼士是有名的“红顶商人”、著名的爱国侨领、客家八贤之一,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制造者,第一批工业化国产机器制砖厂、玻璃工厂、机器织布厂的创始人,中国葡萄酒之父,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被尊称为“中国民族工业之父”。   
价值意义
大埔光禄第,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是广东省乃至中原地区、全世界不可多得的具有客家民俗风格官府院第建筑物,是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具有客家民俗风格官府院第的建筑物。
保护措施
1991年4月,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大埔光禄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大埔光禄第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大埔光禄第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车龙路东50米。   
交通
自驾往大埔光禄第:从梅州梅县机场出发,路程大约86千米,约需1小时。从梅州站出发,路程大约86千米,时间约需1小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结构
特点
主要展览
遗存文物
文化活动
相关人物
价值意义
保护措施
旅游信息
交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