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NA病毒科
小DNA病毒科
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Parvoviridae),又称“细小病毒科”,是最小且最简单的DNA病毒,学名中的Parvo来自拉丁文“Parvulus”(很小)。少部分此科的病毒有环境耐受性。在1960年代被发现会感染哺乳纲,可分成两类,一类可自己进行复制,另一类则要依赖其他种类的病毒才能进行复制。1980年代始发现会感染人类的小DNA病毒。
本科病毒病毒粒为直径18~26纳米的二十面体,无囊膜,等轴对称。蛋白外鞘由60个次蛋白衣拷贝构成,主要蛋白是VP2或VP3。外鞘能帮助病毒在酸性中的稳定性,遗传物质为单股直线形的脱氧核糖核酸,大小约5kb。基因组为线型 ssDNA(单链DNA),分子量为(1.5~2.0)×106,多数成员含负链DNA;病毒粒有32个壳粒,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形态,氯化铯浮密度为1.39~1.42,病毒耐热,耐酸,耐乙醚;在细胞核内复制。本科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每种病毒只能感染一种动物(个别例外),仅少数致病。
基本特性
病毒基因组为线形单链DNA,分子大小4-6kb,分子量1.5-2.0×106,G+C含量41-53%。一些成员选择将负极的单链DNA包装在衣壳中(MMV),其它成员则是等量包装两极单链DNA(腺相关病毒),或不等量地包装两极单链DNA(BPV),粒子中包装正链的百分率可能在1%到50%之间变化,它可能受生产病毒的宿主细胞影响。在体外,互补链可形成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一般有2-4种粒子蛋白(VP1-4),VP1分子量80-96×103,VP2分子量为64-85×103,VP3为60-75×103,VP4为49-52×103。病毒蛋白代表同一基因产物的不同形式,病毒缺乏酶类。粒子中的主要蛋白种类是VP2和VP3,在一些病毒粒子中还可检测到亚精胺、精胺和腐胺
细小病毒具有两个主要基因,REP(或NS)阅读框编码蛋白具有转录和DNA复制功能,CAP(或S)阅读框编码壳蛋白。在脊椎动物的细小病毒和一些浓核病毒中,两个基因都位于相同的脱氧核糖核酸链上,而在浓核病毒属的成员中,两个阅读框分别位于两条互补链上。在部分病毒中也可检测到其它小阅读框。MMV的REP阅读框产生两个主要非结构蛋白,分别为NS1和NS2。
MMV在REP(NS)阅读框中发生突变可阻止病毒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由于一些病毒选择性切割,REP基因产物可产生不同的形式。MMV的壳(CAP)阅读框产生三种蛋白,VP3在完整衣壳中通过蛋白酶切割VP2产生,VP1和VP2都不包括它们的N末端。VP1由一个剪切的mRNA合成,该mRNA上游带一个小的阅读框,小阅读框中具有VP2编码序列5’端的氨基酸基元。细小病毒使用选择的剪接供体,而浓核病毒使用选择的剪接受体来达到它们的目的。VP1通过它在衣壳结构中特定位置的优点有利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REP或CAP的突变能反式互补。位于两端的回文序列在顺式DNA复制发生中是必需的。
病毒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并可能需要宿主细胞通过它的S期,这说明宿主和病毒的复制关系密切,病毒复制可能涉及宿主的DNA复制酶,病毒基因组进入双链DNA需要前面的mRNA转录发生DNA合成由自体引物机制和存在的回文序列进行。复制中间体是一个线形双倍体,在一个末端共价连接发夹引物。共价连接由REP蛋白破坏,发夹被转移到子代链。亲代链的3’端缺口是用转移序列作为模板进行修饰而产生。
Rep68和Rep是两个大复制蛋白,当异构体从结构V转变为结构VI时,它们也具有解悬酶活性。结构VII、VIII与结构I、II相等。结构VII可能在单链去除过程中被包埋到衣壳中,或者进入模板扩大途径。根据病毒种类不同,mRNA转录可能有1个(B19病毒、Iteravirus、Contravirus)、2个(浓核病毒、MMV)或3个(腺相关病毒启动子。一些mRNA的切割使蛋白产物的选择形式产生。mRNA被加帽,加帽的多聚腺接近基因组共有3’末端位点,或者位于基因组中间或近末端的选择性聚腺苷化位点。
与其它病毒共感染对细小病毒有利,这些共感染病毒有腺病毒科、疱疹病毒,化学物质和其它物质的处理也对细小病毒有利细胞核中的病毒蛋白以空衣壳形式积累,子代感染粒子聚集在宿主细胞核中。
自主细小病毒需要宿主细胞通过S期,特定的细小病毒在辅助病毒(如腺病毒和疱疹病毒)存在时进行有效复制,这些辅助功能涉及腺病毒和疱疹病毒早期基因产物和细小病毒复制的反式活化作用。辅助功能似乎与辅助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功能相关,而不是辅助病毒基因产物直接参与细小病毒的复制。
细小病毒与肿瘤细胞系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增加的脱氧核糖核酸复制引起,或者是由于这些细胞的分化状态产生。这些肿瘤细胞不是由病毒作为癌激发因子产生。特定的细小病毒和选择的致癌腺病毒科协同感染可降低这些病毒的致癌作用,这可能是由于促进细胞死亡所致。
在一定的条件下,细小病毒DNA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通过辅助病毒感染这些整合的病毒基因组可活化,在特定的宿主中整合位点可能是特异的。
分类
按病毒的性状和复制方式可将本科分为 3属:①小DNA病毒属:存在于哺乳纲和鸟类,其中能诱发畜禽疾病的有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致牛肠炎心肌炎的牛小DNA病毒,引起猪流产、不育的猪小DNA病毒。致狗白细胞减少或肠炎的狗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致雏鹅肝炎、肠炎的鹅小DNA病毒及水貂的阿留申病毒;②浓核病毒属:存在于节肢动物门(见昆虫病毒);③腺病毒科伴随病毒属(腺相关病毒):存在于哺乳动物和鸟类。AAV为缺损病毒,它需在宿主同时感染腺病毒并以其作为辅助病毒时才能复制。人的AAV有4型,人血清中普遍存在抗体,但与疾病的关系未定。此外,尚有禽、牛和狗的AAV。
亚科
• 亚科 小DNA病毒亚科
• 属 小DNA病毒属Parvovirus; 例: 小鼠细小病毒Murine Minute virus
• 属 红病毒属Erythrovirus; 例:B19 virus
• 属 依赖病毒属Dependovirus; 例:Adeno-associated virus 2
• 属 阿留申群岛水貂疾病病毒属Amdovirus; 例: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
• 属 洞角科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Bopavirus; 例:Bovine parvovirus
• 亚科浓核病毒亚科
• 属 浓稠病毒属Densovirus例:Junonia coenia densovirus
• 属 重复病毒属Iteravirus例:Bombyx mori densovirus
• 属 短浓稠病毒属BrevidensovirusBrevidensovirus; 例:Aedes aegypti densovirus
• 属 环星黑烟浓稠病毒属Pefudensovirus; 例:Periplanta fuliginosa densovirus
典型病毒
人类细小病毒B19
人类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人类乳头瘤病毒 B19,简称B19),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的小DNA病毒,该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是传染性红斑[传染性红斑是儿童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又称第五病,Erythema infection,EI)]和急性关节病。但该病毒在一些血液病和免疫受损病人可引起再生障碍危象,在妊娠妇女可引起胎儿水肿乃至死胎,它并且也被认为和其它疾病包括关节炎有关。Parvovirus 类风湿性关节炎1 起初被认为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但现在已被推翻。
犬细小病毒是1978年澳大利亚的Kelly和加拿大的Thomson等同时从患肠炎的病犬粪便中分离获得的,从发现该病毒至今,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是危害犬类的最主要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对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和常用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10℃存活6个月,37℃存活2周,56℃存活24小时,80℃存活15分钟,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该病毒对乙醚三氯甲烷,醇类有抵抗力,对紫外线甲醛水溶液次氯酸钠氧化剂敏感。
健康犬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后,病毒主要攻击两种细胞,一种是肠上皮细胞,一种是心肌细胞,分别表现胃肠道症状和心肌炎症状,心肌炎以幼犬多见。
小鹅瘟病毒
小鹅瘟病毒是小DNA病毒科的成员之一。 1956年在中国扬州首先分离到此病毒,以后证明是中国各地雏鹅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的病原,对5~25日龄的雏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本病毒无血凝性,除雏鹅和疣鼻栖鸭雏外,不能使其他动物致病。可用未经免疫的母鹅所产卵孵化的鹅胚(12~14日龄)分离培养,并可在鹅胚细胞中增殖而引起细胞病变。用减毒活疫苗免疫母鹅可预防雏鹅发病。
DNA病毒
DNA病毒:是生物病毒的一种,属于一级
繁殖: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物。他不可单独进行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可。
繁殖方式:复制。
繁殖过程:吸附(病毒粒子借衣壳上的受体与宿主细胞“粘附”在一起,否则,病毒粒子将不能侵入宿主细胞。)注入遗传物质, 接着就是利用寄主细胞的营 养 进行DNA的复制和protein的翻译,然后就是装配,最后就释放.
DNA病毒很少,基本上都是核糖核酸病毒,目前知道的有乙型肝炎病毒T2噬菌体,天花病毒,花椰菜嵌纹病毒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NV)第七次报告(1999),将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单股DNA病毒,DNA病毒——双股DNA病毒,DNA与RNA反转录病毒,RNA病毒——双股RNA病毒,RNA病毒——单链、单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类病毒等八大类群。此外,还增设亚病毒因子一类。这个报告认可的病毒约4000种,设有三个病毒目,64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33个病毒属,其中29个病毒属为独立病毒属。亚病毒因子类群,不设科和属。包括卫星病毒和prion(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朊病毒)。一些属性不很明确的属称暂定病毒属。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感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常引起宿主发病。但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也可与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显的疾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特性
分类
亚科
典型病毒
DNA病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