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栋,1938年9月9日出生于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男,
汉族,油菜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
中原地区油菜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
波特兰开拓者队之一。在国内首次育成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波里马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并被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育成华杂2号、3号、4号等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在生产上推广,为中国油菜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9月9日,傅廷栋出生于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天花塘乡塘村。5岁时父母亲双亡,与
叔父、堂兄等一起生活。小学念了4年多,之后考入连滩镇第五初级中学。
1951年,从连滩镇第五初级中学毕业,因为当时家乡只有
广东省喜泉农业职业学校不收学费,加上少年时代的傅廷栋对生物很感兴趣,特别喜欢养鸡、养虫、养鱼,于是他就报考了农校。
1954年,从喜泉农校(现肇庆农校)农艺科毕业,分配到广东省
中山市农业局横栏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1956年,国务院发出《动员在职干部报考高等学校》的通知,傅廷栋获准报考,并考取了华中农学院(现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196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得
学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62年,考取了油菜遗传育种学家
刘后利教授的研究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系统进行了不同生育期
甘蓝型油菜品种形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1981年至1982年,在原西德
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öttingen)合作油菜育种研究。
1991年7月10日,在
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上,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
巴黎)专门为傅廷栋个人举行颁奖仪式,授予他世界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杰出科学家”奖章和证书。
傅廷栋发现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
细胞质雄性不育(PolCMS)”,“为杂交油菜实用化道路铺平了道路。”(Robbelen,1991);在世界油菜杂交种应用的第一个10年(1985—1994年),只有中、加、澳等国共注册了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约有70%是利用他发现的PolCMS育成的。他育成优质油菜杂交种15个,累计推广近亿亩;2017年育成中国第一个抗根肿病(4号小种)的油菜杂交种华油杂62R。在北方麦后的秋闲地、在南方稻后的冬闲田研究和推广复种饲料(绿肥)油菜,对保护生态、解决秋冬青饲料不足和盐碱地开发有重要意义,并进行大面积推广。1972年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波里马
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后育成了稳定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华杂2号、华杂3号、华杂4号等。1975年在中国国内首次育成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傅廷栋培养博士、硕士40余人。他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如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
杨光圣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傅廷栋是
中原地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油菜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中农业大学评)
1996年,傅廷栋将国家奖励个人的五万元“何梁何利奖金”用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设立“优秀特困生自强奖”和“优秀学生奖”,2001年他又将个人所获
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三十万元奖金捐作奖学金,此后傅廷栋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2008年傅廷栋第三次将个人所获奖金十万元捐作植科院“傅廷栋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