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香炉是铜做的焚香器具,(西关铜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铜香炉虽然质地相同但是不同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却把他们做成了作成种种形式。铜香炉用途亦有多种﹐有熏衣铜香炉﹑或陈设铜香炉﹑或敬神供佛铜香炉。铜香炉中最知名的是
明朝制造的宣德炉。
历史沿革
熏香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著名的博山炉就是人们为熏香而设计的。熏香炉也叫香熏或者香炉,最初采用
青铜为材料,汉代的博山炉就是青铜制成的。其实,熏香并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点缀,还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驱散蚊虫等作用。汉代以后,香炉的材质逐渐丰富起来。宋代出现了瓷制的博山炉,但是禁不住
清化粉的烧烤,很快就变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诸如此类,以后出现的玉质香炉、翡翠香炉等等,也都是一种用来陈设或者把玩的观赏品。与实用器相比,陈设器的价值也许更高。
明代
朱瞻基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责成宫廷御匠参照皇府内藏的定、汝、官、哥、均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
宣和博古图》、《
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
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了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能知其名而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宣德铜炉
据历史记载,宣德三年,皇帝下旨铸铜炉,合计一万八千余件,现竟然失落得几乎无迹可寻,就连
台湾省的
故宫博物院,也仅收藏了四座。其实,当时宣炉除了供御用外,也用来分赐给诸王、臣下及京内各郊
祭坛,甚至于各地的闻名寺院,分布得非常广泛,然而在改朝换代之际,许多宣炉(包括后仿炉和私款炉),不但失散了,甚至于销毁,至今宣炉已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后仿炉、私款炉亦珍贵。原因是宣炉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间遭到了多种劫难。
崇祯铸钱
崇祯是
明朝最后一朝,内忧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崇祯曾将内府库藏的历代各种铜器,全数发给
宝源局,拿去熔铸钱币,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
宣德年间的铜器。
咸丰铸钱
清代咸丰年,亦是内忧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为了发行钱币,不惜把皇宫、内廷保存的各种铜器(包括皇室历代旧藏的铜炉、薰炉、铜龟鹤等)毁掉用以铸钱。
战争损毁
日本人做枪炮缺乏铜料,于是在我国各地搜集铜器,熔化后改做枪炮。如北京大慧寺内正殿原有高达十几米的铜观音像,在民国时期被日本人毁掉,换成了木制观音像即是一例。
民间熔损
第一次是在1950~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时,战争需要大量的枪炮弹药,便发动民间收集“旧铜”,从各地所收集来的旧铜器中,自然有不少的铜炉。
第二次,1958年
大跃进大炼钢铁时,全民征集铜铁,老百姓家里的铜器,如铜盆、铜锅、铜勺、铜炉等都贡献出来了。
第三次,是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各种古旧铜器,包括铜炉,自然作为
迷信品“破四旧”被收集到铜材厂熔掉。虽然后来经文物部门拣选出不少,但已被熔化的自然也不在少数。这是建国后三次铜炉大劫难。
几十年来东西方的海外买家都大谈
考古学,争相购买明清铜炉,然而有些人只会要求铜质精美,却不懂欣赏皮色的美丽,一些商人为了迎合买家,竟把旧炉磨成崭新的炉,破坏了不少好炉子。
有些玩家专门讲究炉色的绚烂,于是一些商人又将色皮剥蚀晦暗的旧炉,重新敷上色皮,破坏了原炉的美。
有些好炉,往往厚重,一些世俗的人怀疑是纯金铸造,就凿底部来化验,破坏了炉。或有部分铜炉的炉身镀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黄金,人为地“杀鸡取卵”。
正因为明清铜炉历史上经历诸多劫难,损失惨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炉已成凤毛麟角,后仿炉和私款炉亦成为珍罕的历史文物。
常见种类
现代铜香炉本以仿古居多,虽然质地相同但是不同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却把他们做成了作成种种形式。围绕香炉的自身意义在演变,大胆创新,造型新颖,比例协调大方,比起古代香炉,添加了一份活力,加浓了些色调,更加象征着国家的文化底蕴。现代铜香炉用途亦有多种,有熏衣铜香炉﹑或陈设铜香炉﹑或敬神供佛铜香炉。
高27厘米、炉口直径26厘米,炉身有款识,上款为“
光绪癸卯年季冬旦”,正款为“德溥南天”,下款为“沐恩弟子宣光德和号袁铭初敬涭,粤东省城天平街天成店造”,材质为
黄铜、兽头耳,炉身炉底连为一体。
这件炉虽然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比起来同时期所造的炉来,从它的特征、整体用料、做工来看,这是那个时期的最高档的东西了。这个炉直观来讲,一个是它的个头比较大,它的用铜非常的讲究,就跟它的重量有关,这个炉是有30多斤重,非常的沉,所以说它用铜的质地非常好。再一个就是它这个炉,本身是仿照那个
大明宣德炉的样式所做的,但是一般的炉都是座跟炉是分开的,这个是合在一起的,它那铸造的难度就加大了。再一个就是它那两个狮子的兽头,雕工刻的非常精致,非常的到家,整体感觉这件炉,它的线条非常的流畅,有一种非常古朴的一种感觉。
鉴别方法
第一,要知道真宣德炉选用的是一种风磨铜。反复提炼,同时铜中加入金、银等贵金属,这样,愈烧愈纯,金银等贵金属便浮于表面,轻轻擦拭,便泛出光泽,所以说铜质非常精细,而作假者不知其内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不了解其比例,因此从铜质上能鉴别真伪,须看宣德炉底、足,露铜精者为真,粗劣者为假。
第二,真炉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灿烂自然、柔和;而伪者照于外表,非自然生成。
第三,真假宣德炉不管是圆形还是方型,也不管是陶耳,还是桥耳、半环耳,相同型者,轻浮者为假,浑厚古朴者为真。
第四,真
宣德炉的款识有一、二、四、六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结构严谨,字体规整;而假宣德炉一般为“大明宣德年制”的六款,随意书者为多,字体不规整。
第五,鎏金或散鎏金宣德炉真者,金水很厚,呈黄中闪白色;假者,金水薄,不均匀,显轻浮。
宣德炉的价值要根据实物的年代、品相、形制、款识以及是否有名人收藏过等等综合因素判断。
史料典故
据说,
洪武三十年的一天,
朱棣做了一个梦:太祖皇帝
朱元璋赐他一个象征着权力的大圭,大圭上携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正当他半梦半醒、回味无穷之际,有人来报皇孙
朱瞻基降生了。朱棣心念一动,不久,明太祖去世,朱棣以“清军侧之恶”为名发动靖难,成为永乐皇帝,皇孙朱瞻基深受宠爱,其父
朱高炽也因他被册立为皇太子。
洪熙元年五月,朱瞻基即位,改元
宣德。他就是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生活充满情趣,热爱书画、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他就是被后世誉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的明宣宗,
明朝“永宣盛世”的开创人。
李忱继位后,整个国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风行追求物质享乐。
朱瞻基检视宫内所有收藏品,总感慨遗失的太多,经常考虑要增加宫内的收藏物品。
据文献记载,宣德三年初,宣德皇帝得到了南方遢罗国(今
泰国)刺加满霭进贡的几万斤风磨铜。这触动了他改善郊坛、太庙及内廷之鼎彝陈设的想法,于是决定用此铜铸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