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鸭(学名:Anas sparsa)是鸭科鸭属的一个物种。该物种在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数据库中记录有2个亚种,分别为“非洲中部亚种”(Anas sparsa leucostigma)和“非洲南部亚种”(Anas sparsa sparsa)。该物种体高为35cm,体重1.2kg左右,喙呈粉色或黑色,整体羽毛为深灰色或黑色,背部有明显的白色斑纹,腿和脚呈
橙色。
非洲黑鸭主要分布在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和南部,从南非北部到
南苏丹和
埃塞俄比亚,边远
种群分布在非洲赤道西部、
尼日利亚东南部、
喀麦隆和
加蓬。生活在河流和溪流中,特别是在树木繁茂的山区,水深可达4250m的水域。它们是一种
杂食性动物,主要以草和其他水生植物、水生昆虫等为食;具有昼行性,白天喜欢待在河流和溪流,晚上则待在开阔的水域休息。
2016年非洲黑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在非洲,它们被当地社区和游客视为一种合适的野外狩猎目标。同时,由于非洲黑鸭与其他鸟类共享水域和湿地,在病毒的传播中可能起到桥梁作用,因此非洲黑鸭在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传播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分类和命名
分类
非洲黑鸭在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数据库中记录有2个亚种,分别为“非洲中部亚种”(Anas sparsa leucostigma)和“非洲南部亚种”(Anas sparsa sparsa)。非洲黑鸭从栖息在池塘的野鸭类群演化而来,它在基因上接近野鸭类群,因此属于鸭属,但在行为和羽毛方面却表现出一些不同于野鸭类群特性,所以非洲黑鸭又被归入Melananas亚属。
命名
Anas是鸭科的一个属名,源自
拉丁语“anas”,意为“鸭”。同时,Anas属的还有另一个同义词—Anassus。叙利亚的自然学家Rafinesque在1815年创造了“Anassa”这个属名,用于分类一群野禽。然而,在后来的鸟类学研究中,“anassa”(希腊语“anassa”意为“女王”)逐渐被用来指代“苍鹭”(heron),而不是鸭科物种。另外,“sparsa”是拉丁语单词“sparsus”的阴性形式,意味着“有斑点的”或“有斑纹的”,可能用来指代那些具有分散的斑点或斑纹特征的鸟类或其他生物。
形态特征
非洲黑鸭体长35cm左右,体重1.2kg左右。整体羽毛为深灰色或黑色,背部有明显的白色斑纹。喙呈粉色或黑色,腿和脚呈
橙色。
非洲黑鸭的羽色在不同季节和性别之间有所变化。
雄性在繁殖季节具有显著的黑色或暗棕色,而在非繁殖季节则颜色较淡,
雌性和幼鸟的羽色通常较为柔和,以棕色和灰色为主。头部具有独特的颜色和图案,面部则带有特征性的条纹或斑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非洲黑鸭主要分布在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和南部,从南非北部到
南苏丹和
埃塞俄比亚,边远
种群分布在非洲赤道西部、
尼日利亚东南部、
喀麦隆和
加蓬。
非洲黑鸭“非洲中部亚种”(Anas sparsa leucostigma)(Rüppell,1845)分布于尼日利亚、加蓬、喀麦隆以及非洲中部埃塞俄比亚至
津巴布韦间的广大地区;而“非洲南部亚种”(Anas sparsa sparsa)(Eyton,1838)分布于非洲南部的
纳米比亚、
博茨瓦纳、津巴布韦与
南非等地。
栖息环境
非洲黑鸭主要生活在河流和溪流中,很少离开生活水域。该物种喜欢水流湍急、底质为岩石的浅水河流和溪流,特别是在树木繁茂的山区,水深可达4250m的水域。同时该物种也可以在开阔、较干旱的湖泊、水库、泻湖、沙底河口、死水或缓慢流动的水域中生活。
生活习性
节律性
非洲黑鸭具有昼行性。白天喜欢呆在河流和溪流中进食、睡眠和梳理毛发,晚上它更喜欢待在大片开阔的水域休息。在一项实验观察中,非洲黑鸭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通常会连续觅食20~40分钟,然后短暂沐浴。当河流水位较低时,没有领地的非洲黑鸭通常会在水坝处沐浴,而有领地非洲黑鸭则会使用河流中剩余的深水潭进行沐浴。沐浴后,它们会爬到岩石上,往羽毛上涂油3~10分钟,然后睡觉30~60分钟。醒来后,非洲黑鸭会伸展身体、饮水,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进食。
范围定居
非洲黑鸭并不算是一种迁徙动物,因为其迁徙的距离很短,而其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定居。
南非的非洲黑鸭会从河流迁徙到当地大片开阔水域休息,并在清晨时返回河流。在一项实验调查中,非洲黑鸭的这种迁徙距离生活水域最远为9km。另外非洲黑鸭还具有领地意识,通常沿河以成对或小群分布。
觅食行为
非洲黑鸭是一种杂食动物,主要以草和其他水生植物、农业谷物、悬在水面上的陆地植物的果实、桑葚(Fructus Mori)、火棘(Pryacantha)浆果、落下的橡子、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动物、两栖动物幼虫和鱼卵为食。
非洲黑鸭通过潜鸭特有的觅食方法来进食:主要是用嘴、头或头颈潜入水中。非洲黑鸭在湍急的溪流中进食时,它们会站在部分淹没的岩石顶部并用喙刺入岩石下或潜入急流或瀑布底部来觅食。当河水较少时,它们会也在离开水域飞上河岸,在树林中四处寻找食物。
换羽行为
成年非洲黑鸭会经历大约25~30天的不能飞的换羽期。雄性通常在10月和2月之间换羽,而雌性在11月和2月之间换羽。在该物种在换毛期时不能飞行,需要在其觅食区域附近有遮盖物(例如倒伏的树枝或底切的堤岸)。
领地冲突
非洲黑鸭表现出严格的领地性,每一对非洲黑鸭占据一段河流,并且会驱逐所有包括同种以内的入侵者。领地的防御是由雌雄非洲黑鸭合作进行,它们通过游泳驱逐策略、空中追逐和用翅膀战斗等方式参与到领地的防御中。
防御行为
非洲黑鸭对潜在的捕食者非常警惕,它们会在隐蔽的地点休息。非洲黑鸭在面对鱼鹰(Hnfiaeetus wocifer)、灰鹭(Ardea cinerea)等天敌时,会做出头直立、主尖高高翘起的下潜前姿势,下潜可能是非洲黑鸭躲避猎食鸟类攻击的一种重要方法。另外,非洲黑鸭的羽纹为黑褐色,上部有水绿色或白色条纹,在周围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叫声
雄性非洲黑鸭在与
雌性接触时,或者在分离时,以及在相互问候时,有时会发出安静、带有喘息声的口哨声“weep”,这通常是一系列有规律的声音。此外,类似的口哨声可能伴随着该物种的求偶展示。雌性则会在与雄性接触和飞行中发出重复的“嘎嘎”声,还有在接触时发出的“渐弱”叫声,由5-8个音符组成,以及在相互问候时发出的响亮的“ga-ga,ga-ga,ga-ga”的叫声。在飞行前,雄性会发出快速的“peep-peep,peep-peep”或“pepepepepe”的叫声,而
雌性则会发出响亮且音量逐渐增大的“ka-ka-ka-ka-ka-ka-ka”的叫声。
生长繁殖
非洲黑鸭1~2年达到性成熟。繁殖时间主要在5月和6月。交配制度时一雄一雌的单配制,并成对在领地生活。在11月至2月期间,成年非洲黑鸭会经历换羽期,此时可能会出现配对关系的暂时减弱。非洲黑鸭平均寿命20至30年。
筑巢交配
雌性非洲黑鸭会筑巢,通常由草制成,内衬羽绒,类似于一个深碗,放置距离水域约2米的地方。非洲黑鸭的求爱过程相当复杂,有咬脖子、潜水和其他各种表现,只有当配对成功后才能繁殖,配对关系可能会持续超过两年,并且雌雄两性都会为了配偶和领地时会用其翅膀上的硬质部分,如初级飞羽或次级飞羽的尖锐边缘,来进行争斗或防御。在埃塞俄比亚,非洲黑鸭可在海拔高达4000m的地区繁殖。
产卵孵化
非洲黑鸭产卵从7月开始,8月至9月达到高峰,通常在10月结束。一次的产卵量为4~8个,孵化期约为30天,孵化过程仅由
雌性单独完成,并且雌性通常在早晨产卵。在孵化期间,雌性平均每天离开巢穴两次,一次时间约一小时。离开巢穴的雌性会去与
雄性一起进食、梳理毛发和洗澡。
幼鸟生长
幼鸟通常通过潜水进食,也可在水面捕食昆虫,约在80天左右后成熟。当雌性发现危险后,它们会将雏鸟隐藏起来,保护它们免受掠食者的侵害。
种间关系
开普灰獴(Herpestes pulverulentus)、非洲斑鹰鸮(Bubo africanus) 、尼罗鳄(Crocodylus niloticus)等动物是非洲黑鸭的潜在捕食者。
另外,非洲黑鸭会对其他水禽具有敌意,表现为游泳驱赶、张嘴威胁、短距离追逐等行为。特别是对黄嘴鸭(Anas undulata)表现出较强烈的敌意,对其他鸭种则相对较好。
寄生性鼻螨(Rhinonyssus rhinolethrum)等
寄生昆虫可寄生在非洲黑鸭身上。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非洲黑鸭的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其分布范围相当广泛,这种下降并没有达到生态保护界所关注的临界点。具体来说,非洲黑鸭的分布区域远远超过了20000km²的易危界限,因此没有触及基于地理范围的保护标准。此外,尽管种群数量有所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并没有达到十年或三代内超过30%的弱势阈值标准,这表明种群数量的下降并不是非常剧烈。同时,非洲黑鸭的成熟个体数量也超过了10000只的易危种群规模标准,且没有出现持续的显著下降。
保护等级
2016年非洲黑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
致危因素
该物种主要受到森林砍伐,修建水坝、抽取水、淤积、污染、河岸植被等影响其
栖息地的因素威胁。同时外来生物群的
捕食以及与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的杂交也是潜在的威胁因素。
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
非洲黑鸭在
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传播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有研究表明非洲黑鸭在禽流感病毒传播中的具有潜在作用,由于非洲黑鸭与其他鸟类共享水域和湿地,它们可能在病毒的传播中起到桥梁作用,尤其是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之间。
狩猎价值
在非洲,非洲黑鸭作为一种野生动物,被当地社区和游客视为一种合适的野外狩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