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kit
开源的浏览器引擎
WebKit是一个开源的浏览器引擎,也是苹果Mac OS X系统引擎框架版本的名称。它主要用于苹果公司的Safari浏览器以及其他一些Mac OS X程序,如Dashboard和Mail。WebKit的前身是KDE小组的khtml引擎,它的WebCore排版引擎和JSCore引擎来自于KHTML和KJS。苹果在比较了Gecko和KHTML后选择了后者,因为它具有清晰的源码结构和极快的渲染速度。苹果将KHTML发扬光大,并推出了装备KHTML改进型WebKit引擎的浏览器Safari。 除了用于Safari,WebKit还被用于其他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它被用于Apple iOS、BlackBerry Tablet OS、Tizen和Amazon Kindle的预设浏览器。WebKit提供了一系列的C++应用程序接口,用于在视窗上显示网页内容,并实现了一些浏览器的特色功能,如使用者连结点击、管理前后页面列表和近期历史页面等。 WebKit的HTML和ECMAScript代码源自于KDEkhtml和KJS库的一个分支。目前,WebKit由KDE、Apple、谷歌诺基亚、Bitstream、BlackBerry和Igalia等独立开发。它支持OS X、Windows、GNU/Linux和其他类unix系统操作系统。2013年,Google宣布建立了WebKit中WebCore元件的分支,称为bilibili link,用于新版Google Chrome和欧朋浏览器。 WebKit的WebCore和JavaScriptCore元件使用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其他元件采用BSD许可证。截至2013年3月7日,WebKit商标已被苹果公司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注册为其商标。
背景
WebKit所包含的WebCore排版引擎和JSCore引擎,均是从KDE的KHTML及KJS引擎衍生而来。它们都是自由软件,在GPL条约下授权,同时支持BSD系统的开发。所以Webkit也是自由软件,同时开放源代码
WebKit的优势在于高效稳定,兼容性好,且源码结构清晰,易于维护。
尽管Webkit内核是个非常好的网页解析机制,但是由于以往微软把IE捆绑在Windows里(同样的Webkit内核的Safari捆绑在Apple产品里,Google Chrome捆绑在谷歌产品里),导致许多网站都是按照IE来架设的,很多网站不兼容Webkit内核,比如登录界面、网银等网页均不可使用Webkit内核的浏览器。
WebKit内核在手机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Google的手机Android、Apple的IPhone,诺基亚’s Series 60 browser等所使用的Browser内核引擎,都是基于WebKit。
WebKit是一个开源项目,其起源可追溯到K Desktop Environment(KDE)。WebKit项目催生了面向手持移动设备的现代Web应用程序。虽然设备本身的能力和形态因素都相当重要,但移动用户最热衷的仍然是内容。如果移动用户可用的内容只是Internet用户可用内容的一个很小的子集,那么用户体验充其量也只能划分为二等。
WebKit还应用在了桌面的Safari浏览器内,该浏览器是Mac OS X 平台默认的浏览器。不管我们讨论的是桌面版本还是IPhone或Android上的浏览器引擎,WebKit均优先支持HTML层叠样式表特性。实际上,WebKit还支持尚未被其他浏览器采纳的一些CSS样式—这些特性正在得到html5规范的考虑。
HTML5规范是一个技术草案集,涵盖了各种基于浏览器的技术,它包括客户端SQL存储、转变、转型、转换等。HTML5的出现已经有些时间了,虽然尚未完成,但一旦其特性集因主要浏览器平台支持的加入而逐渐稳定后,Web应用程序的简陋开端也将成为永久的记忆。Web应用程序开发将成为主导—并且不只是在传统的桌面浏览器空间,还将在移动领域。移动将一跃成为首要考虑,而不再是后备之选。
应用平台
IOS
2007年6月29日,IPhone上市,WebKit进入iPhone OS平台,而且立即成为iPhone OS平台独一无二的排版引擎。
谷歌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中内置的浏览器也是采用的WebKit引擎。
诺基亚 S60:
诺基亚公司将WebKit移植到Symbian S60操作系统中,并开发了基于Webkit的手机浏览器“Web browser for S60”,广泛用于诺基亚、三星电子、LG等基于Symbian S60操作系统的手机中。
Web OS:
Palm推出第一款基于WebKit的操作系统,Palm Pre是第一款基于该系统的手机产品。
尽管WebKit的原型K内核是由Qt写成,但Linux下目前最受瞩目的WebKit项目却是Gnome领导的WebKit/Gtk+。随着奇趣科技于2008年6月被诺基亚收购,Qt方面也加快了WebKit的“回归”进程。
Midori,Google Chrome,GNOME的Epiphany、KDE的Konqueror,浏览器。
Webkit内核在Windows上发展最晚,Safari(for Windows),Midori,Google chrome,具有双核模式的傲游3和傲游云浏览器是最为常见的Webkit浏览器。2009年推出的SafariGoogle Chrome以及2010年推出的搜狗浏览器V2.0Beta和傲游3.0beta都使用的webkit引擎完全通过了acid3测试满分!
引擎分类
浏览器的内核引擎,基本上是四分天下:
泰鼎微系统:IE以Trident作为内核引擎;
Gecko:Firefox是基于Gecko开发;
WebKit:Safari,Google Chrome,傲游3,猎豹安全浏览器,百度浏览器欧朋浏览器浏览器基于Webkit开发。
Presto:Opera的内核,但由于市场选择问题,主要应用在手机平台--Opera mini
注:2013年2月Opera宣布转向WebKit引擎。
注:2013年4月Opera宣布放弃WEBKIT,跟随谷歌的新开发的blink引擎。
内核介绍
webkit内核的浏览器
2008年9月2日,谷歌发布的第一个版本Google Chrome(中文名为Google Chrome Frame)就采用了Webkit引擎。
2009年,广受关注的Android的自带的浏览器也是Webkit内核,加载网页速度比IE手机浏览器快了近一倍。
2010年1月24日,搜狗发布搜狗浏览器V2.0Beta,采用Chromium引擎,并支持与IE引擎互相切换。
2010年1月24日,傲游浏览器3.0beta发布。2012年5月31日已发布3.3.9.1000。傲游3修正了众多假死问题。拥有双引擎切换功能。
2010年9月16日360极速浏览器发布,这是一款使用Chromium开源代码(基于webkit内核)的浏览器,网页浏览比ie快一倍。
2010年6月11日阿里云浏览器内测第一版(0.1.9.0)发布,这是一款集成Chromium内核、IE内核的浏览器。
2010年5月25日,腾讯控股推出的QQ浏览器采用webkit内核以及IE内核。
2011年7月18日,百度集团推出的百度PC浏览器支持IE和Webkit双内核智能切换。
2013年2月,欧朋浏览器宣布将用WebKit替代当前的核心浏览器引擎。
2013年4月4日谷歌星期三(4月3日)宣布,他们将利用WebKit渲染引擎开发自主的网页渲染引擎“Blink”。
WebKit2
WebKit2发布于2010年4月8日,Webkit2的目标是将元件抽象化,并提供更干净的网页渲染,它会利用从周围的界面或是应用程式的壳,建立一个环境使网页的内容(ECMAScriptHTML排版等等)将会在另外一个程序(Process)运行,比起WebKit,这个抽象化的做法打算令WebKit2可重复使用一个更简单的程序。因为WebKit2对比起WebKit有一个不相容的API,所以导致他的名字被改变为WebKit2。
WebKit2仅开放于麦金塔、Windows及MeeGo-Harmattan.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背景
应用平台
引擎分类
内核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