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关帝庙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清朝建筑
立马关帝庙,又名老公庙,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关帝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西顶路1号,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65.6平方米。
光绪七年(1881年)起,立马关帝庙便供出宫太监养老。1936年,立马关帝庙有主体房基地面积为3亩7分余,拥有房屋39间,主要用于供神、办理学校、自住和出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马关帝庙收归国有,庙内太监也全部搬到万寿兴隆寺。1950年成为海淀区教育局办公地点,后用作盲人五金厂职工宿舍,此后立马关帝庙逐渐成为民居。1958年3月,立马关帝庙尚存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及前殿配殿、后殿及后殿东西耳房各一间。
2001年,立马关帝庙被海淀区政府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腾退后移交给北京市道教协会。2024年4月,立马关帝庙的保护修缮工程获得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
命名
立马关帝庙祀奉的是关羽,因山门左侧之殿塑有一匹红色马,即“赤兔马”,故得名“立马关帝庙”。宫中年老病衰的太监可栖居于该庙安度晚年,清代最后的一位太监孙耀亭曾主持过立马关帝庙,所以该庙也称为“老公庙”。
历史沿革
立马关帝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慈禧的大太监刘多生主持,庙内多供奉关羽,以寄托无亲无故的残身,大太监崔玉贵献香火地680亩,宫中年老病衰的太监栖居于此安度晚年。历史上为北京市道教著名宫观,自光绪七年(1881年)始,立马关帝庙便成为由太监道士掌管,供出宫太监养老。有“末代太监”之称的孙耀庭曾在此居住。
1936年,立马关帝庙有主体房基地面积为3亩7分余,拥有房屋39间。附属房基地面积为26亩7分,拥有房屋29所,共计342间半(其中包含已坍塌的11间)。耕地总面积为7顷42亩余。主要用于供神、办理学校、自住和出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马关帝庙收归国有,庙内太监也全部搬到万寿兴隆寺,1950年,立马关帝庙成为海淀区教育局办公地点,并设立了蓝靛厂中学班。1952年,蓝靛厂中学班迁往万泉庄梁家花园,庙宇仍由十九中学保管,后北侧长房归北京市精神病院二所保管,蓝靛厂大街南面八十一号为北京蓝靛厂中心小学保管,立马关帝庙后曾用作盲人五金厂职工宿舍。此后立马关帝庙逐渐成为民居,由于疏于保护而很快破败。
1958年3月,立马关帝庙尚存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及前殿配殿、后殿及后殿东西耳房各一间。前殿内有石碑三通(光绪碑一,民国碑二)。此外,后殿北面长房、关林西侧两路建筑及蓝靛厂大街南面大殿和文化站也是立马关帝庙庙产。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立马关帝庙位于蓝靛厂西顶路1号,处于昆玉河西畔海淀区蓝靛厂大街东端,与蓝靛厂北路相交。立马关帝庙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65.6平方米。
气候
立马关帝庙所在的海淀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促,春温多变,秋季清凉,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等特点。
建筑布局
立马关帝庙建筑院落坐北朝南,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由三门殿、前殿、正殿组成,建筑面积1050.6平方米,中路建筑面积706平方米,西路为609平方米。东路南侧两进院落为关帝庙,东路北侧长房、中路和西路曾为太监们的居所。立马关帝庙所在的东路由山门殿、前殿、正殿组成,均是三开间,全盛时殿堂禅房共40余间。
立马关帝庙的主要建筑在东路。依次有山门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再进有后院正房,东西配房。西路依次为山门殿,中殿,东西配殿,二进院落有正房,东西配房。三门殿面阔3间,卷棚硬山调大脊。中殿面阔3间,卷棚硬山调大脊,顶饰绿琉璃瓦。后殿前面有汉白玉牡丹纹饰碑座及青石香炉座。
建筑特征
立马关帝庙采用多进式四合布局,东西两路,各有两进四合院,建筑群整体布局基本完整,东路南段关帝庙建筑等级较高,正殿使用了绿琉璃瓦与调大脊的形式,东路山门、前殿后檐和部分庑房所保留的旋子彩画也应为早期做法的遗留。而山门、前殿、正殿前檐的和玺彩画加苏式彩画的画法为清代末期或民国后所绘。这种不同等级建筑式样杂糅的现象源于立马关帝庙不同时期的建设与修缮,体现出立马关帝庙由道教庙宇向太监养老场所转变的过程中建筑等级下降的趋势。也体现了清末期后建筑等级规制不再被严格遵循的现象。
立马关帝庙山门面阔三间,硬山顶过垄脊筒瓦屋面,前檐彩绘综合了和玺彩画与苏式彩画的画法,后檐则为旋子彩画。部分墙体为后期重砌红砖。山门东西两侧各开砖制门楼一个,硬山顶过垄脊筒瓦屋面。门楼两侧各有随墙庑房三间,连接一进院东西配殿,硬山顶过垄脊筒瓦屋面,梁架绘旋子彩画。
一进院正房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脊角吻兽残。前后檐彩画做法与三门殿相同,前檐部分彩绘盒子内绘有神兽等形象。门窗为后期改造,槛墙后期抹灰。主要入口处的台阶两侧有垂带装饰,踏跺部分有五个层级。西配殿硬山顶过垄脊筒瓦屋面,梁架绘苏式彩画。东配殿后改机瓦屋面,建筑主体被遮挡,可见门上横陂窗,局部保留步步锦窗棂。东西配殿局部可见步步锦窗棂。
二进院正房硬山顶调大脊绿琉璃瓦屋面,采用龙纹瓦当滴水,博缝板、戗檐板均为绿琉璃砖。前檐彩画做法与山门殿相同,后檐砌绿色琉璃砖。廊心墙用琉璃花砖拼成牡丹图案,象眼、梁与穿插枋之间均为琉璃砖。次间槛墙为琉璃花砖拼成的六角花卉造型。门窗是后期改造,原本安装有四扇六抹隔扇门,但现在只剩下了一扇。槛窗上有斜向排列的方形格子图案,并且有横向的坡度或倾斜部分,共有三扇这样的窗户。山墙的上部采用绿色琉璃砖作为墙面,中部则以五层进出的抹红灰软心进行装饰。下部的基础部分则用腰线石和角柱石包围,墙体则是用城砖精心砌筑而成。主要入口处的台阶为三级垂带踏跺设计。正殿的东西两侧各连接有三间的耳房,耳房的屋顶采用过垄脊筒瓦结构,东侧耳房的后檐部分仍然隐约可见传统的旋子彩画。东西配殿各有三间房屋,屋顶为硬山顶过垄脊筒瓦结构,梁架上施以精美的苏式彩画。门窗经过后期改造,台基也进行了重新砌筑。南侧则连接有随墙建造的庑房。
正殿的后面设有一个夹道,并在东墙上开设了一扇院门。夹道的北侧是七间南房,屋顶采用硬山顶鞍子脊合瓦结构,北墙全部用红砖砌成,局部区域可以看到苏式彩画的残迹。在东路的最北端是一排五间的长房,屋顶同样是硬山顶鞍子脊合瓦结构,梁架上绘有精美的苏式彩画。门窗经过后期改造,部分墙体也采用了红砖进行砌筑,台阶为三级设计。正房前部设有一个抱厦,采用悬山顶过垄脊筒瓦结构,进深为五痹,梁架上也绘有苏式彩画。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东西配殿各有三间房屋,屋顶均为硬山顶合瓦结构,梁架上绘有苏式彩画,东厢房的山墙采用了具有民间特色的虎皮石墙心。
文化活动
立马关帝庙的西配殿和西跨院为大太监们的“宝库”,里面堆满了大太监们数十年积累的财宝。宝库的各个房间不得有窗户,每年正月初一早上,建庙的几位大太监们的嫡系太监便聚集到正殿祭拜武财神关羽,然后不分老幼,只按辈分顺序鱼贯进入宝库,不点灯火,不论是一般物品还是无价古玩,摸着一件就走,被称之为“摸造化”。
其他看点
西顶娘娘庙
西顶娘娘庙,又称中顶庙,位于海淀区四季青蓝靛厂,紧挨着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在2003年左右的时候,周边计划进行大规模的拆迁,西顶娘娘庙也面临着即将迁出的命运。因西顶庙独特的工字型大殿结构,经过多方协调考察,古庙最终得以保留,并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免拆迁造成损坏。
开发与保护
2001年,立马关帝庙被海淀区政府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立碑公示,该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终于确定保存下来。2017年,立马关帝庙被腾退后移交给北京市道教协会,10月10日,北京市道教协会立马关帝庙修复筹备工作组在立马关帝庙正式挂牌成立。同年11月,曙光街道党工委书记冀国瑞、办事处主任胡宏宇、办事处副主任段泽明会见北京市道教协会工作人员,共同会商立马关帝庙后期恢复原址原貌事宜。
2024年4月,立马关帝庙的保护修缮工程获得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该工程建筑修缮面积2122.55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及院落修缮,消防、安防、防雷工程和市政接入工程。
参考资料
区委常委任武军调研我区道教宫观保护情况.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2024-04-26
立马关帝庙.海淀博物馆.2024-09-15
海淀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3-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信息资源库.2024-09-15
道教立马关帝庙移交工作顺利完成.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9-15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
建筑布局
建筑特征
文化活动
其他看点
西顶娘娘庙
开发与保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