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和找矿工作,中共党员。1937年6月生,男,
河北省满城区人。1964年8月于北京地质学院
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其后,即进入冶金部系统研究单位工作,曾任冶金部地质研究所和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1983年12月至今在冶金部物探公司→冶金部
地球物理学勘查院→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物化探研究所任教授,所长、名誉所长。
1991年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7年荣获“冶金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6年第三次全国黄金工作会议授予“八五期间为黄金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是“
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劳动模范”、“十五全国黄金行业科技标兵”,2007年荣获地质科学最高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终身奖。
从事勘查
地球化学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和有色及贵金属矿直床地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攻关、冶金部,
中国有色集团总公司、白银基金、国家黄金局及矿山各种科研项目80多项。是“八五”期间国家重点黄金地质科技攻关项目(90051-09)“我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综合方法找矿模型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国家攀登计划(85B-34)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研究和发展了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独创了构造叠加晕,使化探找盲矿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飞跃,为危机矿山在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盲矿一种直接、有效的新方法、新技术,已在30多个金矿山应用,找矿效果非常显著,目前,据部分矿山对部分的预测靶位验证的证明统计,就已获金
金属量140.6吨,潜在价值250亿元,延长了十几个矿山服务年限5—12年,不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矿山职工继续就业稳定社会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国家科技
二等奖二项、部
特等奖一项、
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五项、
三等奖六项。独创的“构造叠加晕型矿法”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地质科技成果。
李惠参加地质工作43年,长期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和找矿实践。先后完成国家、部级及矿山等科研、勘查等项目62项。在
地球化学方法理论和找矿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新技术,在胶东金矿、赣南钨矿、优质
锰矿石,有色金属矿产方面建立了找矿模型,在十多个矿山盲矿预测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二、四;获省部级科技进步
特等奖1项,排名第四;二等奖5项,其中排名第一的1项,排名第二的2项,排名第三的1项,排名第四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