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9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007年发行的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特种邮票,是国家邮政局为纪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于2007年3月20日发行的特种邮票,由王虎鸣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志号为2007-9。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特种邮票是新中国第一套银行题材的邮票,面值为1.2元,发行数量为1200.08万枚,票图为“驿使图”。
发行背景
1986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办理储蓄业务,经过20余年发展,成为中国金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06年底,拥有3.6万个储蓄营业网点、4.5万个汇兑营业网点和2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其中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位于农村地区,成为连接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要渠道。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存款规模居全国第五位,邮政储蓄绿卡客户超过1.4亿户,每年通过邮政储汇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2.1万亿元,其中从城市汇往农村的资金达到1.3万亿元。同时,在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五分之一。邮政储蓄本外币资金自主运用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此外,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跨行交易成功率位居全国前列,交易差错率保持全国最低水平。
发行过程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邮政总经理、党组书记刘安东被任命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而原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局长陶礼明则出任该行的行长。在成立仪式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刘安东亲自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揭牌。为庆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当天发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特种邮票一套。
邮票资料
参考资料:
邮驿典故
驿使图》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个牧羊人无意间发现了嘉峪关市新城古墓群。1972年-1979年,甘肃省文物部门先后8次,共挖掘13座古墓。其中8座是彩绘壁画砖墓,共出土壁画砖660块,画像砖中反映了魏晋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内容,而《驿使图》画像砖出自5号墓。
驿使图》画像砖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米色底,黑色轮廓线,画师用寥寥几笔画出了古代驿递过程的一个瞬间,以形写神,勾勒出驿使手持文书策马奔腾,再现16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历史画面。驿使骑着疾驰的马,快速地传递着重要的信息,手持的传符是通过关卡的凭证,没有画出嘴巴,凸显了驿传保密的严谨性。
驿使图》有两处画得非常出色。首先,画家对马的描绘非常生动,四蹄腾空,长尾轻甩,浓墨飞白,一挥而就,展现了马高速飞驰的雄姿。其次,驿使面部的嘴巴部分采用了留白手法,没有着一笔墨迹,暗示了保密的含义,为整个画面增添点睛之笔。
相关历史
中国古代的邮驿系统历史悠久,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商朝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邮驿作为古代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和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通常不对普通民众开放。在日常生活中,邮驿是政令上传下达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中央与地方及地方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战争时期,邮驿则发挥着及时传递军情、协助指挥作战的关键作用。当遇到重大灾异或事变时,邮驿更是政府采取特殊措施、处理紧急情况的重要手段。
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尧为了听取民意,特别修建了一条康庄大道,并设置了专门的官员“纳言”,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关于政府组织通信活动的记载。其中有一片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一位年迈的信使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走了26天,行程将近600里,但最终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因过度劳累而去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殷商王朝与外地的信息传递逐渐形成了驿传制度,并设立了供贵族阶级人员途中食宿的“羁”舍。到了西周时期,全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邮驿通信职官系统。到了战国时期,单骑通信和接力传递的方式开始出现,简和符节也流行起来,人们在邮传简牍时还会进行加封保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我国最早的邮政法——《行书律》。该法的制定旨在确保公文、书信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邮驿系统在秦汉时期开始不断完善,一直发展到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封建王朝时期,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系列与邮驿系统相关的汉字,如“置”“驿”“邮”“塘”“所”“亭”“传”“铺”等。
目录
概述
发行背景
发行过程
邮票资料
邮驿典故
相关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