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他被派往
苏联留学,在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舍世金和库普利杨诺娃的指导下,专攻孢粉形态学,获副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金缕梅科和阿丁枫科花粉形态》,引起苏联孢粉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引用,苏联著名古植物学家塔赫他间特别赞赏这篇论文的观点。张金谈于1960年回国后,在植物研究所一直从事孢粉形态的研究,还接受江苏植物所、中科院养蜂所、成都生物所派来的进修生的培训任务,并为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北京师大、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的研究生和有关教师讲授孢粉形态专业课,同时带研究生。
张金谈任中科院植物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植物分类学报》常务编委、中国孢粉学会理事、古植物研究室主任、国际大气生物学协会理事等职务。他所在的孢粉实验室,惨淡经营了30多年,拥有孢粉研究实验材料12000多号,出版专著3部、发表研究论文70多篇,是被国内外公认为我国孢粉形态的研究中心,也是培养孢粉人才的中心。
张金谈擅长于孢粉形态的研究,特别是在结合植物分类和系统发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尤为国内外孢粉学界所重视。他的
金缕梅科花粉形态研究,富有独创性,领先当时国际水平,在解决植物分类疑难问题和阐明系统发育显示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由于这科花粉在
地层中经常遇到,因而在鉴定化石花粉上也起到重要作用。
出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张金谈还从事大气孢粉学的研究,先后在北京、
天津市、
南宁市、
上海市、内蒙等地与有关单位协作,获得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内开展这项科研打下基础,填补了空白。现在全国已普遍开展这项研究,他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技术顾问。他补推荐为国际大气生物协会理事,作为中国代表首次参加1986年在
瑞士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大气生物学学术会议;他的到来使代表们十分高兴,前协会主席S。NiIssoh(瑞典人)满怀激情地紧握他的手说:“你终于来了!”
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
徐仁教授领导编写《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一书,张金谈是主要编写负责人之一。全书66万多字,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部巨著,并于1978年获科技大会重大
科技成果奖,还译成英文本,在国外发行。张金谈与华南植物所同行合著的《中国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花粉形态》一书,共67万字,又是一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巨著,1983年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
二等奖。另外,1984出版的属于国内首创的《花粉症》一书,他是主要作者之一。
张金谈从1955年起发表在国内外一级刊物上的论文有30多篇,翻译和审校了《
孢粉学手册》、《孢粉学译丛》、《花粉与变态反应》等4本专著。张金谈又是一位业余科普作家,善于运用文艺笔触,深入浅出地介绍孢粉学知识。他的科普作品《孢子与花粉——地下勘探的尖兵》、《花粉与破案》、《花粉与健康》、《孢粉化石与石油勘探》等文章语言生动,把科技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