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苞南星
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
黄苞南星(学名:Arisaema flavum (Forsk.) Schott),属于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天南星属的一种植物。其块茎近球形,鳞叶锐尖,叶片鸟足状分裂,花序柄常先叶出现,长于叶柄,绿色,檐部长圆状卵形,肉穗花序两性,子房倒卵圆形,柱头盘状,扁平;膛室裂孔小,圆形;附属器极短的椭圆状,果序圆球形,浆果干时黄绿色,倒卵圆形,花期5-6月,果期7-10月。主要生长于砾石坡或灌丛中,常见于西藏自治区地区的荒地、田边、路旁以及庭院中。
形态特征
黄苞南星的块茎近球形,直径约1.5-2.5厘米。鳞叶3-5枚,锐尖,其中最长可达25厘米。叶2-1对,叶柄长度为12-27厘米,具鞘部分约占总长的4/5;叶片呈鸟足状分裂,裂片数量为5-11(-15),芽时中裂片向上,其余向下,形状为长圆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长度为2.5-12厘米,宽度为0.6-3厘米,颜色鲜绿,侧脉与中肋形成锐角上升,细弱,通常不连接成为整合的集合脉。
花序柄通常早于叶子出现,长度超过叶柄,约为15-30厘米,颜色为绿色。佛焰苞是本属中较小的类型,长度为2.5-6厘米,管部呈现卵圆形或球形,长度为1-1.5厘米,直径为1-1.4厘米,颜色为黄绿色,喉部略微收缩,上部通常为深紫色,具有纵向条纹;檐部为长圆状卵形,长度为1.5-4.5厘米,宽度为0.8-2厘米,先端逐渐变窄至锐尖,颜色可能为黄色或绿色,内部至少在下部为暗紫色,略微弯曲。
肉穗花序为两性,长度为1-2厘米,下部雌花序长约3-7毫米,子房呈倒卵圆形,柱头为盘状且扁平;上部雄花序长约3-7毫米,雄花紧密排列,雄蕊通常为2个,接近无柄;膛室裂孔小而圆形;附属器非常短,呈椭圆状,长度为2-5毫米,粗度为1.5毫米,颜色可能是绿色或黄色,干燥时带有皱纹。果序为圆球形,直径约为1.7厘米,具有宿存的附属器。
浆果在干燥状态下呈现出黄绿色,形状为倒卵圆形,长度为3-4毫米,顶部宽度为3-5毫米,含有3颗种子,形状为卵形或倒卵形,颜色为浅黄色,大小约为2-2.5毫米。花期一般在5月至6月,果期则在7月至10月。
分布范围
黄苞南星在中国的主要分布区域包括西藏自治区南部至东南部、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西北部,生长环境主要是在海拔2200-4400米的砾石坡或灌丛中。此外,它还广泛分布于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和地区。
生活习性
黄苞南星是一种适应力较强的植物,在多种环境中都能生存。除了自然环境外,它也能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如荒地、田边、路旁以及庭院中生长,甚至被视为一种常见的禾本科杂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黄苞南星的块茎在藏医中有一定的用途,主要用于退烧、杀菌和杀虫脒。它可以治疗咳嗽痰喘、破伤风、口噤强直、小儿惊厥、癫痫等症状,对于疖疮和去除骨肿瘤也有一定疗效。
食用价值
黄苞南星的块茎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作为食材使用。将其干燥并研磨成粉末后,可以与其他原料混合制成面团或饼类食品,经过长时间的烹饪后即可食用。
参考资料
黄苞南星 Arisaema flavum (Forssk.) Schott.黄苞南星 Arisaema flavum (Forssk.) Schott.2024-09-1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