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鸟科(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Paradisaeidae)是鸟类
雀形目下的一科,截至2013年,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认为该科下有16属41种59
亚种。该科物种的分布地主要集中在
新几内亚岛及附近岛屿,少数生活在
澳大利亚,在
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它们是
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水果为食,也会
捕食昆虫、蜥蜴等其他动物。该科物种有“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的交配制度,如该科中的极乐鸟属、
长尾𫛭风鸟属(Astrapia)、丽色风鸟属(Cicinnurus)的鸟类为“一夫多妻制;褐翅风鸟属(Lycocorax)和辉风鸟属(Manucodia)的鸟类为“一夫一妻制”。
雄性极乐鸟会利用身上华美的外表进行求偶展示,在此期间它们会一边伸展着身躯跳跃起舞,一边发出奇特怪异的鸣叫,一段持续几小时的展示表演只为获取
雌性的青睐。
该科物种大小不一,体长为16-110厘米,体重为50-450克;喙有多种样式,从短到长,从细长到粗壮,从直到明显弯曲都有。成年雄性通常有色彩鲜艳且精致的羽毛。
截止2023年,极乐鸟科共有43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个物种为易危(VU),6个物种为近危(NT)。2023年,科下所有种都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在极乐鸟科物种被发现的初期,其美丽的羽毛便被视作珍宝,作为服饰的装饰供人们穿戴。直至1927年,越来越多的极乐鸟科物种先后被列为保护动物,禁止狩猎和出口。
命名与分类
命名
1825年,
爱尔兰动物学家尼古拉斯·维格(Nicholas Vigors)较早命名了极乐鸟科。该科各
属下的物种名称多以其独具特色的外貌特征命名,比如
长尾𫛭风鸟属的学名“Astrapia”一词来自古希腊传说描述天神宙斯的闪电,这里用来形容长尾风鸟不同于其他鸟类的超长尾羽;六线风鸟属的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Parotia”表示耳边卷曲的毛发,用来形容六线风鸟耳朵后方的六根飞羽。
分类
极乐鸟科鸟类的近亲是
鸦科(Corvidae),其中包括乌鸦和
松鸦。通过对极乐鸟科的41个物种的基因序列研究并推断,极乐鸟的
物种形成主要发生在中新世和
上新世。最早可追溯到
渐新世晚期或早期开始分化,到
中新世分出五个主要分支,第一分支:性别上呈现单一形态的属:
辉风鸟属(Manucodia)、号角风鸟属(Phonygammus)和褐翅风鸟属(Lycocorax);第二分支:隆克森风鸟属(Pteridophora)和六线风鸟属(Parotia),是最早的分化分支;第三分支:十二线风鸟属(Seleucidis),嘴镰嘴风鸟属(Drepanornis),幡羽风鸟属(Semioptera),裙风鸟属(Ptiloris),华美风鸟属(Lophorina);第四分支:镰嘴风鸟属(Epimachus),肉垂风鸟属(Paradigalla),
长尾𫛭风鸟属(Astrapia);第五分支:威氏极乐鸟属(Diphyllodes),丽色风鸟属(Cicinnurus),极乐鸟属(Paradisaea)。在进化过程中,基于遗传学、形态学和求偶行为将极乐鸟进行分类仍存在争议,根据基因遗传分析初步确定了极乐鸟的发育划分,但其种间关系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截至2023年,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认为该科下有16属41种59
亚种,包括长尾风鸟属、丽色风鸟属、威氏极乐鸟属、嘴镰嘴风鸟属、镰嘴风鸟属、华美风鸟属、褐翅风鸟属、
辉风鸟属、肉垂风鸟属、极乐鸟属、六线风鸟属、号角风鸟属、隆克森风鸟属、裙风鸟属、十二线风鸟属、幡羽风鸟属。对于极乐鸟科下物种分类仍存在争议,也有认为该科下有17属45种。
形态特征
该科物种大小不一,体长为16cm-110cm,体重为50g-450g;大多数极乐鸟科物种有着高度的性别二态性,
雄性的体型相对于
雌性会更大些,成年后的雄性通常有色彩鲜艳且精致的羽毛,尾羽可能更加艳丽夺目;它们身上部分裸露的皮肤也含有色素,且其色彩相比雌性的更显明亮,这可能与雄性的求偶展示有关;该科中的威氏极乐鸟属(Diphyllodes)和极乐鸟属(Paradisaea)的雄性有着线状的中央尾羽。
极乐鸟科物种的喙有多种样式,从短到长,从细长到粗壮,从直到明显弯曲;在该科的大多数物种中,其翅膀是圆形的;有十根初级飞羽和十二根尾羽。
极乐鸟科中的卷冠辉极乐鸟(Manucodia comrii)体型较大,体长可达45cm,嘴部带有长长的喙,鼻孔处有深深的鼻沟。它腹部的羽毛里层是黑色的,边缘宽阔呈现紫色,其极具特征的羽毛有着最大程度的伸展。
华美极乐鸟(Lophorina superba)有着宽阔的胸盾以及可以变成头冠的披肩。
十二线极乐鸟(Seleucidis melanoleucus)属于中等体型,体长约为33cm,羽毛为黑色和黄色,十二线天堂鸟
雄性有着红色的虹膜,细长的黑色喙,身体侧翼有着浓密的黄色羽毛,这些羽毛的后侧生长着十二根黑色的细线,向前方弯曲,经过身体后躯。
雌性羽毛为棕色,下躯有着褐色条纹。它们的脚十分强壮,粉红色的爪子宽大有力。最广为人知的种类是
黑镰嘴风鸟(Epimachus fastosus),它们有着长且弯曲,如镰刀形状的喙,中央尾羽如长丝带般纤长扭曲,薄膜状的侧翼羽毛可以在随背部运动隐藏翅膀。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极乐鸟科物种分布在大陆
新几内亚岛和近海岛屿,
印度尼西亚的北摩鹿加群岛,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和中东部。
栖息环境
极乐鸟科下大多数物种生活在新几内亚高地及附近岛屿,主要栖息在亚热带雨林里或者
灌木丛中。如极乐鸟属鸟类主要生活在新几内亚及周边岛屿的低地和中海拔地区,也可能比较靠近人类聚居地。褐翅极乐鸟( Lycocorax pyrrhopterus)和
幡羽极乐鸟(Semioptera wallacii)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岛屿哈马后拉岛和北摩鹿加群岛的周边岛屿上。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极乐鸟科物种
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水果和
节肢动物门为食,还会以数百种植物的花朵、花蜜、树叶为食,还会
捕食一些
青蛙、蜥蜴等
两栖动物。大多数极乐鸟科在
早成雏阶段捕食节肢动物,在一定年龄后,转向以水果为主或水果和节肢动物混合的食性。比如该科下的辉风鸟属(Manucodia)和号角风鸟属(Phonygammus)的物种都以水果为主要食物。极乐鸟属的大极乐鸟(Paradisaea apoda)以水果和花蜜为食。
而嘴镰嘴风鸟属(Drepanornis)的主要食物是水果和昆虫,比如该
属下的黑嘴镰嘴风鸟( Drepanephorus albertisi)和
淡嘴镰嘴风鸟(Drepanornis bruijnii)。淡嘴镰嘴风鸟会低着头爬上松弛而沉重的
棕榈树枝去获取果实。这种果实也是
小极乐鸟(Paradisaea minor)和
十二线极乐鸟(Seleucidis melanoleuca)的食物。
为了获得营养丰富的水果,极乐鸟科的物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觅食,这占据了它们日常生活中较多的时间。在觅食中,它们小心谨慎地进入树丛并有所选择地获取食物,并在2min-5min后离开。有时它们会多次造访同一棵树丛,短暂停留后离开。大部分极乐鸟都不会在它们觅食的树上休息或筑巢,而且它们更倾向于那些被其他鸟类发现或占据的树丛上觅食。
社群行为
极乐鸟科中,两性之间的社群行为存在一定差异,如该科极乐鸟
属下6种鸟类,其
雄性个体不与
雌性一起成对生活。除了蓝极乐鸟(Paradisaea rudolphi)外,其余6个极乐鸟属物种都会进行群体展示。通过分析和区别极乐鸟之间的展示行为可以得知:雄性-雄性间的展示通常是建立和维持雄性间的等级地位,而雌性-雄性间的展示更多的是指向配对繁殖。这些雄性通常成群结队地进行展示,无论有无雌性在场,而如果雌性靠近这样的雄性则只为了交配繁殖,随后的筑巢和养育幼崽的任务由雌性独立完成。
极乐鸟科中的戈氏极乐鸟(Paradisaea decora)也会在树林间进行群体展示,场地通常由4棵主要的树组成,大致围绕成矩形,位于
山脊下陡峭朝南的斜坡上。它们在展示时会有4只有羽毛装饰的和5只无羽毛装饰的
雄性同时出现在一棵树上,有羽毛装饰的雄性会将无羽毛装饰的赶走,但它们之间不会互相追逐。较为常见的是每棵树上有2只有羽毛装饰的雄性,展示的同时上演“二重唱”,它们响亮的叫声会在树林中来回穿梭,附近的树上都能听到。在这一过程中观看的
雌性不超过2只,无羽毛装饰的雄性不超过6只。
极乐鸟科中的雌性
淡嘴镰嘴风鸟(Drepanornis bruijnii)会和该科下的其他物种组成群体,其中包括丽色掩鼻极乐鸟(Ptiloris magnificus)和
十二线极乐鸟(Seleucidis melanoleuca),4种不同的极乐鸟在树林中聚集在一起觅食并不罕见,甚至形成了一个定期的日常聚会。
鸣叫特点
极乐鸟科的物种形态多样,其鸣叫声也是千差万别。该科下的极乐鸟属鸟类(多为
雄性)会在求偶展示的过程中发出鸣叫,其目的在于集合附近同伴的同时引起
雌性的注意。
极乐鸟科中的
淡嘴镰嘴风鸟(Drepanornis bruijnii)的鸣叫不同于
镰嘴鸟属的其他物种,它的鸣叫是一系列嘶哑而空洞的口哨声,有时候会发出一个或多个低沉的音乐咯咯声或咳嗽声,音调适中,传播范围较广。另外,在搜寻食物时,雄性还会发出轻声的带疑问的鸣叫,与其他极乐鸟科的叫声相似。
该科中极乐鸟
属下的
大极乐鸟(Paradisaea apoda)的鸣叫声较为独特,基本鸣叫声为低沉的“wauk”或“wonk”,这一单音能够发展出许多种不同的鸣叫模式。有的4-5个音符为一组,每个音符间隔1秒,除前2个音符音量
相等外,后续逐渐升高;有的音符在短时间内急速发出,并伴随着翅膀拍动;有的类似“eee-ak”的鸣叫声不断重复;有的是一系列相同音调的快速组合声,类似“wa-wa-wa-wa”;有的是一个或多个拖长的刺耳的鼻音“baa”;有的是缓慢而带有节奏的“click”声;有的是更突然更低沉的鼻音;有的是更刺耳的喉音“chug’-ich”或“chug’-a”。
生长繁殖
求偶
在繁殖期间,大多数种类的
雄性极乐鸟会独自在高高的树丛顶端展示自己的羽毛并有着复杂多变的行为,不同种类的极乐鸟的展示方式也各有千秋,大约有38个生物品种被分为14-20类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它们彼此之间血缘相近,其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一个正在求偶的雄性极乐鸟科会把自己原本鸟类的模样转变为抽象的几何形态,或如色彩鲜艳的盛开的鲜花,甚至如翩翩起舞的芭蕾舞者活跃在森林大地上,在展示过程中它们会不断重复着摇头、挥舞翅膀、跳起等动作,这些单独的动作被无数次的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一套相对复杂且独特的展示片段。
极乐鸟科下的
华美极乐鸟由于其
雌性数量较少,
雄性间的竞争尤为激烈,求偶展示占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遇到心仪的异性前平均一个雌性会拒绝15个-20个”潜在追求者“。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华美极乐鸟雄性会与多个雌性配对。当华美极乐鸟开始求偶时,首先会表演一系列的简单动作,伴随着泥土和枝叶的摩擦,雄性以响亮的鸣叫吸引雌性。当好奇的雌性靠近时,雄性折叠的黑色羽毛和松绿色的胸盾向上弹起,展开后对称地分布在头部周围,正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生物,同时其尾羽有节奏地发出噼啪声如同有规律地打响指。
筑巢
不同种类的极乐鸟科鸟类整体交配制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部分种类为“一夫一妻制”,比如该科下辉风鸟
属下的黑辉极乐鸟(Manucodia ater)和塔古极乐鸟(Manucodia alter)。它们成对生活,
雄性会协助
雌性建造巢穴。雄性麦氏极乐鸟(Macgregoria pulchra)会在雌性修建巢穴时陪伴在侧,而当雌性去觅食时雄性会帮助其照顾或喂养巢穴里的幼崽。它们有的在树丛中修建碗状巢穴或圆顶巢穴。
而极乐鸟科极乐鸟属鸟类则多为“一夫多妻”制, 通常由雌性独自筑巢并养育幼崽。同时,雌性会在其他雄性或天敌靠近时将其驱赶以保护巢穴,比如雌性褐镰嘴极乐鸟(Epimachus meyeri)会驱赶巢穴附近的雄性绶带
长尾𫛭风鸟(Astrapia mayeri)
幼鸟生长
交配完成后的
雌性极乐鸟通常会产下1枚-2枚蛋,3枚及以上的少见,孵化时间大约为14天-27天。刚孵化的幼鸟大多没有羽毛或毛发较为稀少,无法独立站立或行走,它们的眼睛会在大约6天内张开,在8天-10天左右开始长出羽毛,直至20天-30天,但它们在数周之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雌性在大约1岁左右达到性成熟,
雄性通常在2岁-4岁左右,而需要完全长出用于求偶的华美羽毛则需要4年-7年的时间,各物种不尽相同。
极乐鸟科的物种普遍寿命较长,野生极乐鸟的寿命尚不明确,但戈氏极乐鸟在圈养条件下能活到30岁。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极乐鸟科下有13个物种的
种群数量保持稳定,30个物种的种群整体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包括红极乐鸟(Paradisea rubra)、威氏极乐鸟(Diphyllodes respublica)、卷冠辉极乐鸟(Manucodia comrii)等。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2022年戈氏极乐鸟在全球的数量约为430只-450只,呈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极乐鸟科的物种受到农业种植、树木砍伐和石矿开采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其
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是持续存在的威胁。截至2016年,东弗格森木材购买区恢复采伐。在诺曼比岛上,正在戈氏极乐鸟
种群栖息地附近进行矿产勘探。在
诺曼比岛的其他地区,自给农业用地的扩张导致极乐鸟科栖息地被花园取代。在弗格森岛上,正在进行的矿产勘探影响到附近的戈氏极乐鸟种群。
在1880年代和1890年代,使用极乐鸟的羽毛做装饰的流行时尚差点使许多极乐鸟走向灭绝,由于人们对极乐鸟皮毛的需求量大,每年出口的极乐鸟皮毛多达50000张。直到20世纪20年代所有极乐鸟科受到保护被禁止出口,这一做法才逐渐减少。
保护级别
2023年,极乐鸟科下的所有物种都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截至2023年,极乐鸟科下共有43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个物种为易危(VU),6个物种为近危(NT),35个物种为无危(LC),具体情况如下表:
保护措施
极乐鸟科下的所有物种都受到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新几内亚岛政府的精心保护。在它们的
栖息地外建设繁育设施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对于极乐鸟物种的威胁,人工繁育的极乐鸟在美国的多个地方展出,包括布朗克斯、
圣安东尼奥、
洛杉矶、
圣迭戈和檀香山的动物园。
主要价值
早在2000年前的
亚洲,极乐鸟美丽的羽毛便被视作珍宝。在新几内亚的传统中,人们使用极乐鸟的羽毛制作服饰,在重要仪式中佩戴。在1522年,极乐鸟的皮肤和羽毛被带到
欧洲,其独特而美丽的羽毛被制成帽子或衣服上的装饰品,深受人们喜爱。
相关知识
1962年,
新几内亚岛当地的旗帜上印有极乐鸟图案。1972年3月11日,该国国家议会承认带有极乐鸟图案的旗帜,并于1975年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后运用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注册的船只。
艺术家和自然学家让·巴蒂斯特·奥德伯特(Jean Baptiste Audbert)使用其发明的彩色印刷工艺绘制极乐鸟图像,在它们身上涂上金色和银色的线条模仿其在大自然光照下的色彩和金属光泽。
1968年,一对小华美极乐鸟在动物园养育一只幼崽,这是动物园第一只成功养育的极乐鸟,也是美国首次孵化出极乐鸟。在1981年,北美饲养的第一只
新几内亚极乐鸟在动物园孵化。1999年,在动物园的失落森林中开设了一个专门用于养育极乐鸟的独立鸟舍。
圣地亚哥动物园已经成为丽色极乐鸟和
华美极乐鸟的鸟舍。
参考资料
极乐鸟科.birdsoftheworld.2024-11-22
极乐鸟.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