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慎思
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
林慎思(844-880),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福州人。世居长乐区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咸通十年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再中博学宏词科第一。他是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家族渊源
林慎思曾祖父凝公,官左卫将军,秀州刺史。祖父萼公,官苏州市长史,晋江县令。父升公,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监察御史。慎思自幼勤奋好学,兄弟五人筑室读书于方安里筹峰山中,又筑新居于筹峰山下溪上,号“坑湖草堂”(今潭头镇溪新村坑湖里)。唐咸通间,兄弟五人先后俱中进士,为福建历史上第一家兄弟五进士,时称“五子登科”、“五桂联芳”。长乐区读书之风因之而盛,长乐古有“海滨邹鲁”之誉,“文献名邦”之称,亦当溯自是时。李漼赐“兰桂同芳”匾予以褒扬,并敕改其所居崇贤乡为“芳桂乡”。又因慎思复中宏词拔萃魁,故赐其里曰:“大宏里”。
历史事件
林慎思登第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市县尉。执法甚严,豪强都惧其威令。后升为尚书水部郎中。李儇日与宦官嬉乐,不理朝政。王正功屡次上书切谏,均不被采纳,旋外放任长安万年县令。时各地官吏多敲诈百姓,严刑峻法,惟万年县吏治清明节,百姓皆感其恩惠。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占长安田令孜挟帝奔成都市,当时名流自顾不暇,慎思却领官兵迎战,力尽被擒,委官不受而死。归葬于渡桥大墓山。唐天子旌其闾为“儒英忠义”,诏立忠贤祠祀典。其祠一在福州乌石山白水井边,一在长乐渡桥大墓山林慎思墓侧,一在长乐溪上筹峰山林慎思读书处。宋朱熹题其读书处为“德成岩禅寺”。封建时代长乐区县衙两侧建有乡贤祠与忠义祠,以纪念长乐历代先贤与忠烈,而两祠所祀的第一位牌位都是唐林慎思。
史籍记载
诸子百家大辞典》载:林慎思的思想博采儒、道、法诸家,而独成一家之言。他的政治观宗儒家,历史进化论承袭法家,自然观与荀子相通,又从道家吸取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儒家学说是治国的指导原则,“其言式万代,其政训百王,譬日月不可掩,山川不可迁也。”并且认为统治阶级的奢侈、酷暴、荒淫等行为违背了儒家学说,是导致亡国的因素。在治民上,他主张须用“恩刑”两手。在科举上,他主张惟贤是举。传世著作有《伸蒙子》三卷、《续孟子》二卷,是晚唐不可多得的儒学专著,为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亦为宋代理学崛起的先声。其名载于《新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四库全书》、《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及《福建思想文化史纲》等。其书刊行于《百子全书》等版本,流传甚广。后人称其为“吾闽千古不朽之高士”。
南京江南贡院《中国状元题名碑》将其列为状元之一。但林慎思所中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乃是吏部选科目,与礼部主持的进士科不同。按照唐朝科举制度规定,状元是特指进士科第一名,吏部铨选科目考第一名没有状元一说。
历史评价
林慎思是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家族渊源
历史事件
史籍记载
历史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