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第一中学
公立普通高级中学
平阴县第一中学(Pingyin NO.1 High School of Shandong Province),简称平阴一中,是一所平阴县教育体育局主管的公立普通高中。创建于1954年,是平阴县历史上第一所普通高级中学,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一校两址,老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城翠屏街73号,新校区位于平阴县文笔山路。两校区共占地330亩,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创新名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济南市高考教学质量优胜奖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解放后,平阴县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获得解放,应届毕业生离县赴外地(长清区、济南、聊城市泰安市等)上中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亦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投资兴建“山东省平阴第一中学”。
1954年初春破土动工,9月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当年招收第一届初中4个班224人。1956年省、地确定在东阿镇兴建“平阴县第二中学”,该校定名为“山东省平阴第一中学”。
1958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增设高中班,每级招收2个班。规模定为18个班的完全中学。同时附设师范班2个。区划调整,泰安地区撤消,平阴县划归聊城地区,学校改为“山东省东平平阴中学”。
1959年10月平阴划归济南市,12月东平王台中学的4个师范班并入该校,学校恢复“山东省平阴第一中学”。
1960年春平阴划归菏泽市,下半年师范班移交平阴师范。
1961年下半年泰安市恢复,平阴划归泰安地区,1962年平阴师范撤消,省教育厅行文,将师范校产划归平阴一中。
1963年普通中学规定规模,泰安地区确定平阴一中为18个教学班(初中12个班,高中6个班)的完全中学。并定为地属重点中学。
文革时期
1966年6月17日,“文革”之火,在一中点燃,十年动乱给一中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68年在“侯王建议”(以某市两位同志建议下发文件的简称)的鞭及下,工宣队“动员”教师回原籍,由于教师的强烈反对未成。1969年酝酿分校,主任以上干部先后被调离,少数回了原籍。一批小学教师调进一中,学校改为“平阴县城关中学”。
“文革”初期,轴瓦厂从外地迁入平阴,占县农具厂厂址。1969年平阴县革委确定县农具厂占用一中东院(原师范校址)。1969年附设师训班,1972年师训班移交新建立的平阴师范。1974年恢复“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名称。
升格重点
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局面,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推翻两个“估计”,学校获得了新生,通过整顿调整,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秩序。1978年重新被确定为地属重点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学校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以教学为主的轨道上来,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面貌不断发生新变化。党的十二大以来,学校各项工作走向开创新局面的征途。
1984年机构改革,领导班子实现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1985年平阴县划归济南市。到1989年35年校庆时发展为24个班的完全中学(其中:6个初中班、18个高中班)。1991年进行大规模的校舍改造。
逐步成型
1994年初中部划归新建立的平阴县第四中学。1998年建设万余平方米综合教学楼,招生规模达到36个班。
200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扩大高中招生规模,筹建平阴一中新校。由济南玛钢公司有偿投资,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高效益发展”的原则进行建设。选址文笔山西麓环秀森林公园北侧,占地242亩,设计规模56个班。2002年招生12个班,其中:初中班9个,高中班2个,出国培训班1个,学生546人。名为“济南玛钢外国语学校”,实行国有民办。
2003年济南玛钢外国语学校与平阴一中合并为一校,统称平阴县第一中学。
2015年,平阴县第一中学初中部划归平阴县实验学校,成为完全的高中教育学校。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校园占地88亩,面积近6万余平方米,分区合理,规划科学,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雕塑、碑刻,文化长廊,构成典雅清新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校舍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办公楼、图书科学教育楼兼有民族和欧美建筑风格,设计新颖,功能齐全。
2003年济南玛钢外国语学校与平阴一中合并为一校,统称平阴县第一中学,规模达到90多个班,学生5400人。新老校区共有72个班,其中高中班50个,初中实验班17个,小学实验班5个。学生3794人,教职工43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6人,中学一级教师116人,党员157人。
硬件设施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技术手段逐步标准化、现代化,开通与因特网连接的校园网,教师每人配备一台微机,上计算机课学生每人一机。有闭路电视控制中心、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中心、演播室、多媒体室,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进课堂。加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远程教育网,安装“清华永新”教育系统和“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电子备课系统等教学资源。图书室藏书4万多册,装备图书自动管理系统,学生阅览室订阅报刊、杂志200余种,电子图书馆有电子图书5000余种。
理化生实验室和音体美设施、器材配备均达到部颁一类标准,并有为教学服务的舞蹈房、钢琴房、古筝房等,新校区装备实验室12个,微机室2个,语音室2个,钢琴房24个,古筝房24个,图书阅览室4个,有图书7099册,报纸128种,期刊381种。新校区有400米塑胶操场,老校区有300米塑胶操场。老校区有920平方米学生餐厅,饭菜品种多样,质优价廉,安全卫生。学生公寓4000多平方米,6~8人一间,夏有风扇,冬有暖气,安装磁卡直拨电话。新校区有4495平方米学生餐厅,4幢学生公寓。
师资力量
平阴一中现有346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或参加研究生进修学习的27人,17人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11人参加市“双百工程”培训(其中:4名英语教师先后赴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培训)。分别有3项、4项、5项被列为全国、省、市教育科研课题,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和评比中获奖在百篇以上,制作课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多次在省、市获奖。
近十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花园式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截止2015年8月,累计为社会培养了6856名初中毕业生,15505名高中毕业生,579名师范毕业生(含110名师训学员)。有5779名高中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办学水平、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2022年高考成绩,平阴一中全省3000名以上8人,高分段人数与2021年相比明显增加;特招线上364人,比2021年增长2个百分点,比2020年增长4个百分点;一段线上900人,比2021年增长2个百分点,比2020年增长6个百分点;文化课裸分录取782人,特长生录取160人,共录取942人,其中C9院校12人,985、211院校102人。
学校荣誉
校园文化
精神
决不放弃
校训
公 诚 严 勤 实 朴
校风
求真务实 严谨扎实
改革创新 尊师爱生
校徽
本标志在有限的颜色和空间搭配中,最大程度来阐述平阴一中的治学内涵和地域特色。
方案以一个正圆来做外形,一方面象征着正在升腾的旭日:另一方面恭祝各位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府求学的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学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图中形象为一本展开的书,既恰似一只正在蓝天翱翔的雄鹰,象征着在知识的空间中永远向上求新、不畏挑战的精神。同时又象一个大写的“人”字,合著左边翅膀的三片羽毛,暗喻着学府人才济济,树人育人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治学态度。方案上面的玫瑰红体现了学校地处闻名于世的“玫瑰之乡”的地域特色;下面的绿色代表着青青校园,正是在园丁不辞辛苦的培育下,才绽开了这无数的蓓蕾,香飘九州。
方案画面简约、明了,内涵丰富,制作简单,使学校的需求与时代节奏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学生组织
1.学生会。各个年级在2009年开始设立学生会,由每年级的同学组成,校级学生会2010年设立。校学生会以主席团为领导核心,包括学生会主席一人,副主席4人,校级学生会主席为谢汝昊(2012级),在主席团以下设7个职能部门,包括秘书部、学习部、纪检部、卫生部、宣传部、艺体部、安监部。各部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若干名,干事若干名。宣传部同时辖有广播站、记者站、文学社等社团,由副部长担任广播站站长,具体管理。
2、学校社团。2009年开始设立,有众多的门类,各个年级都有其分支。每年都会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知名校友
韩延、常鹏本张长晓孔祥存、李仲波。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文革时期
升格重点
逐步成型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硬件设施
师资力量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学校荣誉
校园文化
精神
校训
校风
校徽
学生组织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