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钢
表面具有花纹的钢材
大马士革钢(Damascus steel),是前工业时代的著名钢之一,原产地为古印度,古代称之为乌兹钢,通常制成武器刀剑,现代泛指表面具有花纹的钢材。
中世纪时,印度出产的“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这些钢被卖到大马士革炼制成武器(大马士革剑或大马士革刃)。欧洲人十字军东征时,在大马士革第一次遇见了阿拉伯人所使用的弯刀,以为这些武器是在大马士革取材制炼的,因此就有了“大马士革钢”的说法。其显著特征是刀的表面有水纹状图案,刀具有出色的强韧性,在战斗中几乎从不断裂。17世纪末,印度的乌兹铁矿被开采尽,铸造型花纹钢便消失了。此外,因当时的生产者对制造这种钢的工艺进行了保密,以至于后来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导致大马士革钢的制造方法也失传了。历代有不少冶金学家曾试图重新冶铸出大马士革钢,但最终试验都归于失败。
20世纪70年代末,冶金学家运用现代金属学理论,揭开了大马士革钢的秘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冶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首先证实了大马士革钢既是一种超高碳钢,又是一种超塑性的金属。他们仿照古老的大马士革钢金相结构,成功地将新的大马士革钢制造出来。而对大马士革花纹刀剑的研究与复制,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末,而冶金学家对该花纹形成机制的研究,之后仍在进行。这在历史上促进了冶金学知识的极大发展,使其成为了一个专门学科。
命名
大马士革钢,原产地古印度,古代称之为乌兹钢,现代泛指表面具有花纹的钢材。
中世纪欧洲入侵耶路撒冷(即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人看到他们的敌人使用的武器时,以为这种原本原材料是来自印度的武器,就是在大马士革取材制炼的,因此就有了“大马士革钢”这个说法。
同样的原材料在印度被制成的金属块,不能直接被命名为大马士革钢,而它们被叫做大马士革钢,是因为这些金属被贩卖到大马士革(位于今天的叙利亚境内)这个城市后,用来炼制成武器,即大马士革剑(或大马士革刃)之后,才得名的。
历史沿革
诞生背景
公元前4世纪左右,印度王子波鲁斯曾送给亚历山大大帝一块重达30磅(约15公斤)的纯印度钢铁,彼时印度钢铁已经声名鹊起。古印度出产的“乌兹钢锭”作为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
发展历程
技术失传
中世纪,欧洲用于制造十字军兵器的钢材,由于当时这种钢的产地被认为是在大马士革,故而人们将之称为“大马士革钢”。据史料记载,采用大马士革钢制造的刀剑和普通刀剑不同,其身上都呈现一种特有的金属花纹,且这种刀剑更为锋利,经过多次拼杀后仍不卷刃。
17世纪末,印度的乌兹铁矿被开采殆尽,所以铸造型花纹钢便消失了。此外,由于大马士革钢在战争中有着很大的威力,所以,生产者对制造这种钢的工艺进行了保密,以至于后来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导致大马士革钢的制造方法也失传了。历代有不少冶金学家曾试图重新冶铸出大马士革钢,但最终试验都归于失败。
现代研究
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领域需要大量优质、廉价的金属,于是科学家们纷纷致力于从根本上研究金属的特性,此时,大马士革钢(乌兹钢)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也投身于对这种钢的研究,但是法拉第的目的不是研究钢铁本质,而是希望制作出比大马士革刀更好的刀。虽然最后,法拉第对大马士革钢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与Stoddart共同发表了关于合金钢的第一篇论文。
19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炼钢专家安诺索夫毕生致力于揭开大马士革钢的秘密,但直至最后,也只探索到大马士革钢的含碳量在1.4%左右。1841年,阿诺索夫的《论大马士革钢铁》一书出版,总结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在19世纪下半叶被切尔诺夫接管,并被别拉耶夫进一步接管,并于1918年以《大马士革钢》为题在英国钢铁公司学会上发表。
20世纪70年代末,冶金学家运用现代金属学理论,终于揭开了大马士革钢的秘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冶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首先证实了大马士革钢既是一种超高碳钢,又是一种超塑性的金属。他们仿照古老的大马士革钢金相结构,成功地将新的大马士革钢制造出来。而对大马士革花纹刀剑的研究与复制,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末,而冶金学家对该花纹形成机制的研究,之后仍在进行。这在历史上促进了冶金学知识的极大发展,使其成为了一个专门学科。
2014年,钢铁研究总院罗海文教授发表于《科学通报》的研究论文,给出了关于大马士革花纹形成的新解释,大马士革花纹的形成,应该与P元素在乌兹钢锭中,凝固时期的枝晶偏析相关。
分类
大马士革钢已产生多种分类,按成因分,有同种来源生成的钢,即东方大马士革钢,和异种来源生成的钢,包括晶体或颗粒状大马士革钢、机械加工仿大马士革钢、层焊大马士革钢和表面处理仿大马士革钢;此外,还可以纹理精细度定质量等。
成因分类
同种来源生成的钢
东方大马士革钢是熔化、锻炼和热处理相结合的产物,是真正的大马士革钢。它使用单一的均质源即钢锭进行制造。因其通过埚冶炼而成,所以又被称为“乌兹”(wootz)钢。处理后的晶体图案存在着许多变化,刃上的晶体图案经冲锻后会有所改变。在刃上可用钝刃凿或冲模制成预先设定的设计样式。东方大马士革钢最硬的元素是渗碳体,腐蚀和抛光后呈银色或白色。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层状形式)腐蚀后呈黑色。数个世纪以来,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想用最现代化的方法模仿制造,但很少能取得成功。
异种来源生成的钢
晶体或颗粒状大马士革钢
晶体或颗粒状大马士革钢的图案非常精细,肉眼几乎发觉不到,这些精细的粒子被称为黑白粒子斑晶。这种钢的优点是不易断裂。
机械加工仿大马士革钢
机械加工仿大马士革钢,是通过机械改变焊接钢层,或通过各种程序而合成,主要是通过扭转后磨(切削)而成。
层焊大马士革钢
层焊大马士革钢由不同质量的钢和软铁组成,经锤打及焊接熔合令锋刃坚硬,同时兼顾整体柔韧性。刃面的图案除用酸蚀外,亦可用锤打、冲击、锉和磨的方法制成。含有的钢可用来代替高碳钢。在锻炼中,古代铁匠偶尔使用流星铁来产生装饰效果。水纹钢使用含碳量不同的材料或利用其他元素如镍制造而成,所以这种钢又被解释为本质上的异种钢。经酸蚀后,钢中最硬的元素由于耐腐蚀而显示出白色或银色,另一方面软元素会受到腐蚀并改变颜色,通常变为黑色或棕色。
表面处理仿大马士革钢
表面处理仿大马士革钢是通过在刃面上涂清漆或使用抗蜡处理后,在防酸蚀的表面上雕刻出预定的图案。这种图案虽然清晰,但较容易识别。
以纹理精细度定质量
大马士革钢以纹理图案的精致及复杂程度,而定出质量的高低。因为能有精细天然纹理的,必是用最优质的钢制造所得。钢中的晶体图案有宽纹、窄纹、波状纹、树状纹、球状纹、晶体或晶粒纹,有的纹理扭转卷曲像“蚂蚁的足迹”。图案称为柯克纳杜班(Kirk Narduban)的,其意为“40阶梯级”,又称“神梯”或“雅各布梯”,被认为是最精致的大马士革钢图案。这种图案还可再细分为双神梯(Double Kirk Narduban)图案、玫瑰和螺旋(The Rose or Circle)图案、神梯和玫瑰(Kirk Narduban and Rose)图案、双神梯和玫瑰(Double Kirk Narduban and Rose)图案。
另有被称为“Qara Khorasan”的大马士革钢,其刃体带有极细的黑色水纹、“Qara Tapan”的刃体有发黑色亮光的花纹、“Akparee”的刃体有如卷线或丝体花纹图案、“Begumee”的刃体有如在水中流转荡漾的长丝䰶花纹、“Zanjir”的刃体有如链索形的光亮花纹。而一般图案的剑刃,被称为沙姆(Sham)或叙利亚大马士革钢。
制造工艺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冶金学家制造新的大马士革钢,其主要工艺为:
第一步,将含碳量1.5%~1.6%的超高碳钢冶铸成钢胚。当钢胚冷却到1100~1150°C时,使用轧制锻造、挤压等方式对钢坯实施反复的压力加工,从而打碎钢中内部铸造结构的网状渗透碳体,迫使渗碳体细化成微粒分布在钢的金属晶界上,减轻了渗碳体对基体金属强度的危害,而且由于渗碳体在钢中呈弥散状分布,故起到阻碍金属晶粒长大的作用,使钢的内部晶粒呈现得很细小;
第二步,当钢坯冷却到600~700°C时,再次对钢坯进行反复的压力加工,目的是使钢的金属显微组织进一步细化均匀;最后使金属晶粒细化到1μm左右。
经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工艺程序,高碳钢完全进入了超塑性状态。应用这种钢制造工具或机器零件,其强度和韧性完全等同于大马士革钢的特性。
性能参数
大马士革钢上的花纹其实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亮的地方是纯的雪明炭铁,其硬度比玻璃还大;暗的地方则属于沃斯田铁和波来铁。整体含碳量大约在1.5%~2.0%之间。在韧性高的波来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硬的雪明炭铁,使得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具有非常锋利的刀锋,以及非常坚韧而不会折断的刀身。
区分
印度钢
印度钢是一种坩埚冶炼的超高碳钢(含碳量在1.5%~2%),在公元前6至5世纪时,由位于古印度西北角的Hyderabad(翻译为“海得拉巴”,现属于巴基斯坦)的冶炼工人制成的,后来被售到“安息”(波斯)、条支甚或是埃及等。其冶炼方法是将黑锰矿竹炭及某些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里燃烧加热,当这些东西熔化后,其渣滓形成一团金属,然后将此金属反复熔化、冷却四五次,最后炼成直径为5英寸,厚度为0.5英寸,重约2英镑的金属块。
乌兹钢
乌兹钢,即大马士革钢的前身,是在印度被制成的金属块。这些金属被贩卖到大马士革这个城市后,被炼制成武器,即大马士革剑(或大马士革刃)之后,被欧洲人误以为这种原材料是来自印度的武器,就是在大马士革取材制炼的,因此被误称为了大马士革钢。综上所述,应是先有“乌兹(Wootz)”,然后才有“大马士革钢”(Damascus steel),“乌兹(Wootz)”因为出产于印度故也被翻译作“印度铁”。
镔铁(fagoted )是古代的一种钢,它是把表面磨光再用腐蚀剂处理,可见花纹,又称“宾铁”。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卷六记载:镔铁有旋螺花、芝麻雪花;常用的腐蚀剂为金丝矾,又名黄矾(Fe2(SO4)3·9H2O)。镔铁原产波斯(今伊朗)、宾(今克什米尔)、印度等地,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地区,此后中国也掌握了制炼镔铁的技术。“镔铁”不是“大马士革钢”的同义词,它更接近于坩埚钢系列。
应用领域
大马士革钢因其具有特殊的硬度,通常被用于武器制造,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原始的铸造大马士革钢在锻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因其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而使得刀剑更加锋利。
大马士革刀名称来自欧洲人十字军东征时,在大马士革第一次遇见了阿拉伯人所使用的弯刀。其显著特征是刀的表面有水纹状图案,称之为大马士革花纹。该刀具有出色的强韧性,在战斗中几乎从不断裂。
参考资料
何为大马士革钢?.中国钢铁新闻网.2024-02-09
从古代大马士革钢到现代不锈钢的神奇变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2024-02-09
Damascus steel.Britannica.2024-02-09
..2024-02-09
轻兵器专题.新浪网.2024-02-21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诞生背景
发展历程
技术失传
现代研究
分类
成因分类
同种来源生成的钢
异种来源生成的钢
晶体或颗粒状大马士革钢
机械加工仿大马士革钢
层焊大马士革钢
表面处理仿大马士革钢
以纹理精细度定质量
制造工艺
性能参数
区分
应用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