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冻结
司法条例
司法冻结是新券法修改新增的执法权,赋予证券监管机构一些准司法权,是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最重要的执法手段之一就是冻结、查封权。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赋予证券监管部门必要的行政执法权,使其在监管中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具体内容
司法冻结与准司法权差不多
详解: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赋予了中国证监会以准司法权,而证监会出台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更是对准司法权的行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让广大股民感觉到准司法权正切切实实地向我们走来。毫无疑问,证监会拥有准司法权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不小的利好,我国证券市场违法犯罪案件屡发不止的现状可望得到改善。
司法冻结主要特征
这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改新增的执法权,最重要的执法手段之一就是冻结、查封权。作为执法程序的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解决谁申请、谁审查、谁决定、谁执行、谁监督的问题,严格规定证券监管机关冻结、查封和限制证券买卖的实施步骤,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保障执法过程的规范化。
二是统一申请书决定书、通知书等执法文书的内容、格式,告知当事人及协助执行单位的权利、义务及配合责任,提高相关措施的实施效率。
依照法律规定,证监会在对证券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审理或者执行时,发现涉案当事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实施冻结、查封措施:
一是已经转移、隐匿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的;
二是可能转移、隐匿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的;
三是已经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
四是可能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
五是其他需要及时冻结、查封的情形。
对于什么是重要证据,哪些情形属于可能转移、隐匿、伪造、毁损,在办法中都有详细规定。
司法冻结主要对象
冻结、查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六项的规定,证券监管机构有权冻结、查封涉案当事人的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及重要证据。主要包括:涉案当事人资金账户和银行账户的资金和存款;证券账户中的有价证券;动产(如办公设备)、不动产(如房屋)、特定动产(如汽车)及其他财产权力(如股权);对案件调查有重大影响、对案件定性有关键作用、不可替代或者具有惟一性的重要证据。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冻结、查封的当事人也并不是完全无可作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设置了多渠道的救济措施,比如实施时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权,执行人员应该听取并记录;账户被冻结后,证券持有人提出出售部分或者全部被冻结证券的请求,经审查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将该部分或者全部被冻结证券解冻;当事人提供相应担保的,经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解除冻结、查封措施;涉案当事人对冻结、查封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行政复议等。
准司法权
赋予证券监管机构一些准司法权,是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这在我国行政执法部门中还比较少见,但却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证券违法犯罪往往表现为危害易于扩大、蔓延,证据容易毁损、灭失,资金容易隐匿、转移,如不及时制止和控制,不仅案件本身难以查证,难以处罚,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市场的安全运行。基于这些考虑,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赋予证券监管部门必要的行政执法权,使其在监管中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颁布之前,我国证监会只有行政处罚权,没有行政执法权,即所谓的准司法权,因此只能通过司法机关申请冻结。实践中,往往因为跨部门申请手续及审批过程较长,贻误时机、损失扩大。
准司法权:制衡下的权力
有权力,就有责任和对权力的制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规定,如果中国证监会案件调查部门、审查部门及派出机构未按规定程序实施冻结、查封等措施,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重大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业界认为,“冻结、查封”权力使得证监会的调查监管力度得到了本质上的加强,而不再只是敲山震虎式的行政约束。但准司法权的落实,最终还需要司法权作支撑,需要其他配套的法规。如果法院仍然拒绝受理有关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仍然拒绝小股东的集体诉讼,那么证监会的准司法权也就会流于形式。同时,这一权力的行使应该是慎重的,用严格的机制和程序做保障,将权力的行使过程公之于众,主动接受市场和全社会的监督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具体内容
准司法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