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空地导弹
美国研制的一种战术空对地导弹
小牛空对地导弹(AGM-65 Maverick),又称幼畜空地导弹,是由美国空军航空系统局AGM-65系统项目办公室负责的项目,由休斯飞机公司和雷锡恩公司研制并生产。它可精确打击点状目标,包括战车、混凝土工事、机库、炮兵阵地、地面飞机、防空设备、舰艇、地面运输部队及燃料储存设施等,以及大型固定目标。
简介
“小牛”(Maverick)又叫“幼畜”,是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空地导弹,代号为AGM-65,到目前为止,发展了A、B、C、D、E、F、G、H共8种型号,形成了庞大的“小牛”导弹家族。其中A、B、H型为电视制导,C、E型为激光制导,D、F、G型为红外成像制导。这些导弹采用相同的弹体,但导引头和战斗部不同。“小牛”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桥梁、指挥所、雷达和舰艇等目标。装备的飞机有F-4、F-5、F-15、F-16战斗机F-111战斗轰炸机、A-4、A-6、A-7、A-10、AV-8B、F/A-18等。各型飞机携带“小牛”导弹的数量随其载弹能力和执行任务的不同而不同。除美国外,还有许多国家的战斗机装备了“小牛”导弹,使其成为世界空对地导弹领域中最大的家族。
早期发展史
于是从1966年至1968年,休斯(Hughes)公司导弹系统部和洛克威尔(Rockwell)竞争,以争夺空军全新的发射后不管空地导弹订单,按要求其射程比任何"小斗犬"版本都远。后来的射程达到25公里。
1966年,美国军队为导弹的初步设计和工程工作给两家均拨款300万美元。1968年,休斯获胜签订了价值950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进一步开发和试验导弹;合同要求采购17000枚导弹。休斯研发的AGM-65A"小牛"为电视制导体制,制导系统采用了形心跟踪算法,其精度足以拦腰命中坦克这样的小目标,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战斗部。AGM-65的技术规范要求F-4幽灵II战斗机鬼怪式和A-7攻击机F4U战斗机能携带六枚。规范要求的"小牛电动"发射包络很大,而实际研制出来的"小牛"居然大大超过了这一要求。
1969年9月18日F-4首次无制导试射"小牛"成功,12月18日,第一次制导试验在新墨西哥州霍洛曼空军基地的空军导弹发展中心进行,"小牛"直接命中了M41坦克。
如前所述,第一个AGM-65的采购合同是1968年作为一揽子合同而批准的,该合同将研制、试验、组装成套的所有零部件和包括研究成果在内的作战系统都一股脑买下来。这是时任国防部长,经济学神童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干的好事,结果是成就了当时美国军史上超支最大的采购。
1971年7月,美国空军休斯飞机公司签署了价值6990万美元的2000枚导弹合同,第一批于1972年交付。虽然早期的作战效果不错,但美国军队估计,在中欧较差的能见度条件下,"小牛"的战绩大概不会那么抢眼,而在那里"小牛"要被用来对付最强劲的对手——华沙条约组织军队。因此,后续的"视景放大"版AGM65B于1975年开始研制,在70年代末交付。1978年,当AGM-65A/B的生产结束时,总共已经制造了35000多枚导弹。
类型
电视制导
1964年美国空军最早提出研制“小牛”空地导弹,1965年研制工作拉开序幕,1970年初进行全制导飞行试验,1971年初由空军鉴定飞行试验,然后就开始生产,并装备空军的飞机,其代号为AGM-65A。导弹为圆柱形,长2.49米,单体之家0.35米,翼展0.72米,十字形弹翼和舵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舵的偏转角为±35°,动力装置为1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48千米,最大射速在1.2马赫左右。。在弹体前部装有电视导引头,它包括电视摄像机(含光学系统、磁场偏转和聚焦线圈、光学摄像管)和电子系统。为了保护光电器件,在镜头和电视摄像机之间涂有保护层。在镜头上方装有光敏感元件。战斗部重58.7千克(装药37.6千克),它由触发引信起爆。整个导弹的发射重要为210千克。
为了使载机上的武器操纵人员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识别和跟踪目标,美国空军又发展了一种改进的景像放大式的电视导引头。装有这种导引头的“小牛”导弹,代号为AGM65B。与A型相比,B型改进了万向集团支架和电子设备;采用了新的镜头;导引头的视场角从5°缩小到2.5°,使飞机座舱显示器的目标图像较大而清晰,增大了导弹的发射距离,提高了精度,并减少了载机在目标区的暴露时间。
激光制导
激光制导的“小牛”是在电视制导的B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导弹,代号为AGM-65C。1978年进行了飞行试验,虽然在试验中导弹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是由于空军急需全天候的空对地武器,因而未达到实用程度就终止了这项研制任务,转向研制红外成像制导的“小牛”导弹。而此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出于装备的急需,接替了激光制导“小牛”导弹的研制,但代号改为AGM-65E。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小牛”导弹,靠地面或其它平台上的激光指示器,用编码的激光信号照射目标,经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被导弹的导引头接收后,形成控制指令,引导导弹飞向目标。为了攻击大型战舰和坚固的地面目标,导弹采用了136千克的多用途Mk-19穿甲爆破/破片杀伤战斗部,弹上其它部分未做改动。整个导弹的发射重要增加到299千克。
从1980年初起,美海军陆战队对AGM-65E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1982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AGM-65E的激光导引头搜索载机前方约16千米的范围,一旦探测到有关的编码信号,显示器上显示出综合的视频信号,导引头就自动锁定和跟踪目标,而无需飞行员看到目标。发射距离与反射到导引头的激光能量有关。荧光屏上的数码是随所用的激光指示器而异。当激光制导的“小牛电动导弹处于受控状态时,就出现字母“S”,当激光电子装置处于对抗状态时,就出现字母“C”。
红外成像制导
红外成像制导是红外制导的进一步发展,它依靠多元的阵列,将视场内的图像和目标图像显示出来,比红外制导只把目标作为一个热点显示出了要先进得多。它能区分真假目标,并能清晰地分辨目标的各个部分,制导精度高,是一种最先进的制导技术。红外成像导引头不辐射信号,只接收目标的红外图像,隐蔽性好,不易被敌方发现。导弹发射后也不需要载机引导。
AGM65D、F、G都是采用红外成像制导的“小牛电动导弹。其中,AGM-65D是为空军研制的。导引头是16元的光导镉汞探测器阵列,它能在昼夜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作战,并能在战场烟雾、尘埃造成的低能见度条件下较好地探测伪装和锁定目标。对典型战术目标的识别距离比可见光大一倍。即使是停止工作数小时后的坦克和其他目标,导弹也能凭借这些目标的余热发现、跟踪它。AGM-65F可供海军在昼夜条件下直接攻击舰艇和陆上目标,它采用反装甲的战斗部,发射重量为227Kg。
空军为了对付各种加固目标,如飞机掩体、仓库和其它防御工事,又装备了战斗部重达135千克的AGM-65G“小牛”导弹,其发射重量为306千克。
实战纪录
越战
第一批小牛导弹在1972年交付,赶上了越战最后时刻,在1972年8月30日开始执行任务,第一批被核可操作的机种有F-4D/E与A-7攻击机。越战中共发射了18枚小牛导弹,13枚命中目标。
赎罪日战争
以色列得到小牛导弹是在1973年10月赎罪日战争期间美国实施的五分钱救援行动之后,由于中东的大气条件适合光学导引寻标器操作,因此在该场作战中小牛导弹缔造了80%命中率,有效打击了埃及机械化部队。
两伊战争
伊朗的F-4也曾使用过小牛导弹攻击波斯湾油轮伊拉克地面部队;由于伊朗和美国交恶致使美方中断对伊朗的军援,现今伊朗方面所使用的小牛导弹多为仿制版,而伊朗的空对地导弹主要使用来自中俄两国的制品。
波斯湾战争
美国军队A-10攻击机和F-16装配了小牛导弹,对伊军的T-72坦克部队造成了重大打击,伊军当时最精锐的“共和卫队”因此被打得溃不成军。
轶事
1986年上映的空战电影《壮志凌云》中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男主角彼得·米契尔上尉,在剧中外号Maverick,台湾最初院线上映译为“小孤牛”。该片在2022年推出续集,片名次标题亦为Maverick。
参考资料
美国小牛空地导弹.西陆网.2024-09-11
目录
概述
简介
早期发展史
类型
电视制导
激光制导
红外成像制导
实战纪录
越战
赎罪日战争
两伊战争
波斯湾战争
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