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贵
崔明贵
崔明贵,1957年生,利辛县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有"皖北一把刀"之称。
安徽省篆刻家
人物简介
崔明贵,1957年生,安徽利辛人。有幸得到乡贤著名书法家孙逸久亲炙,又有着多年的游历生活。他的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小有名气,他追随传统书学正脉,于书法中的正、草、隶、篆皆能。对于篆刻,他的名声似乎要比书法更大一些,书界有“皖北一把刀”之称。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篆刻作品入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安徽省篆刻大展等重要展事。书画作品获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铜杯奖,“中华杯”、“希望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铜牌奖,“精英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三等奖,“科技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观”、“科尔济书法大赛”等大赛优秀奖,作品获全国书画大奖赛二等奖。“北京笔代会”精品奖等。作品为辽宁省革命烈士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毛泽东纪念堂、邓小平旧居纪念馆收藏,在《书法报》、《书法家》等专业刊物发表,为河南郑州黄河碑林、巩县神墨碑林、开封翰园碑林刻石成碑。传略辑入《中国古今书家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世界书法绘画名人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社会评说
崔明贵印象记
孙林
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已属不易,而如果在几个领域都有所建树,更是难上加难。我的文友中,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其在诗、画、书、印方面都游刃有余,且都有骄人的成绩,他就是利辛艺术界鼎鼎大名的崔明贵。
崔明贵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感性为情怀,以知性为学养,让意义浸润着灵性。2003年,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诗集《淝上吟》,就精选了崔先生数十年吟唱的近体诗607首。诗集分记事、游记、咏怀、唱和、题画五卷。诚如著名诗人书法家佟韦先生为其序中所称:“明贵偏居淝上小城,重交游、研书画、习篆刻、读诗文、玩篆刻、喜京昆,画后刻余,能将创作激情言于诗,思路宽阔、笔墨流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别林斯基说:“真实的诗歌,是生活的诗歌,现实的诗歌,最后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纯粹的诗歌”,崔明贵的诗词燃烧着时代生活的热情,是他多年来心灵探索真实写照。当他站在黄河壶口边,就吟唱出了“青海省渤海,万里十千年。浩荡指天宇,心潮接地旋。鲲鹏急转翅,闭目亦心寒。咏悼古今意,英雄泪涟涟”的诗句。一句“万里十千年”,唱出了黄河亘古的伟大。我以为此诗放在唐人诗中也不逊色。当作者站在卢沟桥边时,有感“独立桥头观古道,细闻流水喊杀声”,咏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辱不屈的精神,桥下的流水也为抗日的将士而呐喊。当5·12汶川地震灾难消息传来,崔先生响应美术界为灾区捐赠的号召,用三天的时间,画出巨幅梅花图两件,捐献义卖,并感慨“全国共担风雨苦,三军齐力血乳盟。半旗殇日惊寰宇,雄起人民呼有声”,“怅望蜀中肠欲断,感怀淝上泪沾巾”。崔明贵的诗词,都带着自己的生命体温与血脉,在吟唱中提升着自己的生命质量,在对文化的理解中捍卫着自己的理想,调动着自己生命的积累。他的诗文中有着扑面的书卷气和豪气,也显示出他文化学养上的优势,一篇发表在利辛县政府网上的《文州赋》,唱出了利辛人千百年的心声。读之你会惊羡他崎岖的意象,非常的想象和绚烂的语言。
崔明贵又是书法家,篆刻家有幸得到乡贤著名书法家孙逸久亲炙。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又沉迷于中国的民间书法,以一种特有的眼光去探求着它的自然、博大、沉重、朴实,去寻求着线条的律动和凝重。他编写的《中国书法十讲》(手稿)系统地体现着他对中国书法的理解。他撰写的讲义稿《从环境空间解读中国的三大行书》一文,详细概括了中国书法创作的时代空间、创作空间、环境空间、音乐空间以及情绪和书写工具等,为书法爱好者所看重对于篆刻,他的名声似乎要比书法更大一些,书界有“皖北一把刀”之称。对于传统的继承,崔明贵是身体力行,临摹与创作交替进行。为了一本印谱,他曾将买车票的钱花尽,一天不吃饭,苦苦哀求司机将其从合肥市带回。他曾错过一本《咸阳新出土秦封泥》,后来竟在《中国书画报》上刊登启示,愿以重金或以画易书。他能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追根溯源,从经典中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他的篆刻,峻拔、朴实中有一种开阔之势,其创作的随意性,又给作品增添了新鲜的美感和出人意料的魅力。崔先生是一个豪放之人,从不吝啬自己的作品,而许多书法家都好求其作印,从以下这些书画界名人中就能知道崔先生篆刻的影响力,回良玉、启功沈鹏刘炳森、魏巍、张恺帆、傅锡寿、李铎孙逸久吴雪司徒越、马季、黄胄、高占祥、郑锐等,这些大家都用过崔明贵刻的名印,他家中悬挂的“道法自然”,就是马季先生为感谢他刻的名印而为之题写的。
而崔明贵自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画家。其自幼学画,直至今日,从未间断,对于中国画他可以说倾其全力而为之。花鸟世界是大自然生命韵律的美好展露与结晶,乡贤老子倡导“天人合人”,“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认为,花与鸟便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绝妙的媒介精灵,以此来传递着画家对生活美好地解读。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再现自然是画家一生活的追求,为了心中的理想,崔明贵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东海之滨,西域雪原,南国椰林,北疆草原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书房里数尺高的速写本,记载着他游历的全部。在写生之余,一本《中国古树名谱》(手稿)和《花石纲遗石考》(手稿)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也是他采集绘画资料的副产品。他的《黄山名松谱》在安徽省第6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三等奖。境界是中国文人精神的最高标准,也就是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一的无我之境,是圆通的,天人合一的,中庸中正的,老子曰“得道是也”。这也是崔先生一生所追求的。
崔先生犹善画梅与荷。《淝上吟》中仅画梅题荷诗就有百余首之多。其喜爱之情,略见一斑。为画梅,他只身到广东梅岭写生三个月,其散文《画梅者说》道尽了一个画梅者的千辛万苦,“五岭细嚼万卷书,日课梅花四十载”。他的梅,古得如同秦砖汉瓦,老得恰似唐柳宋柏,中原地区五大古梅在他的笔下苍然绽放,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又实实在在的禅意。为画荷,他七下江南,赤足袒腹,风餐露宿,终于扑捉住了“荷花”的神韵。当然,有了生活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品,崔先生绘画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本是位诗人,懂得怎样抒情,而不滥情,画笔往往能宣纸上见好即收,点到为止,与其说他在用画笔作画,还不如说他在宣纸上写诗!
崔明贵在画界有“鬼子”之称,他的画总有些“另类”,像生活中他的人一样。为了画好刺猬亚科,他在楼上养了五年的刺猬。题画词《鬓边华·题画刺猬》中有“五年豢养闺楼,老婆骂,小儿也咒,在心上,谁解相思?画已老,童心仍旧”。他的鸟,自戏为“父鸟”,身黑,体胖,白头,红喙,黄冠,常人不能理解,而他一画到底,坚持多年。“涧鸣又遇蠹父鸟,自由来往万松间”,在雁荡深山中,他见到自己写画多年的“蠹父鸟”,从此更坚定了他自创的画法。为画松,他五上黄山。为画柏,他曾在年初二就背上画夹,挤火车到陕北黄帝陵写生,他有着“寒山谁识得,白石何人题”,“感吾汗青册,传与后人看”的感叹。
崔先生的画,呈现在我们眼帘中的不再是具体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而是在大块流动的色彩与纵横交错的线条之间缔造的一种意象。比如其画乡间野草,信笔拈来,自有真情,从虚静中求率真,奔放中寻淡雅,虚实相生,计白当黑,让你乍看陌生,细看又似曾相识。绘画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次长期蛰伏心底的生活情结的喷发,一次精神家园的灵魂重游,一次美学上的移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安徽省篆刻家
社会评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