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生态学、科技伦理、环境科学等领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出了最初的预期。尽管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解决问题,但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已不足以消除人们对生物安全的担忧。
历史与发展
转基因
“转基因生物”一词源于英文“Transgenic Organisms”,最早用于描述通过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将外源目的基因引入生物体的过程。然而,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199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可以通过改造生物体本身的遗传物质来改变其特性,而不必引入外源基因。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为“基因修饰生物”更为恰当。尽管如此,由于“转基因”一词已被广泛接受,且在外源基因导入仍是作物育种领域常用的方法之一,因此仍沿用“转基因生物”。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的概念最初出现在197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的《NIH实验室操作规则》中,旨在确保病原菌在实验室内的安全控制。生物安全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方面。在中国法学界,对生物安全的理解存在差异,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生物不受人类不当活动干扰的状态,而另一些则强调生物种群的生存发展不受人类活动侵害的正常状态。
演变发展
提出
生物安全的概念最初局限于实验室操作规则,但随着农业绿色革命的需求,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化价值逐渐凸显。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引发了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潜在威胁。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可能会转移到野生种,从而污染种子资源基因库。此外,转基因作物中转入的其他基因也可能包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引发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
作用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安全概念的深化。生物安全不再是简单的实验室操作规则,而是成为一个跨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生物安全的概念随着时间、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在国际法层面,《生物多样性公约》首次提出了生物安全问题,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则显著扩大了生物安全的内涵,涵盖了转基因生物的跨境转移、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结论
转基因生物安全既是科学概念也是法律概念。它涉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安全、项目审批、大田栽培风险评估、市场准入、运输隔离、食品标签等。在法律层面,转基因生物安全既包括对生态和健康风险的防范,也包括对转基因生物造成损害时提供的法律救济。因此,转基因生物安全可以概括为一系列旨在保障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安全的措施。
参考资料
转基因科普展(概念篇).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1
生物安全概念.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2024-11-11
目录
概述
历史与发展
转基因
生物安全
演变发展
提出
作用
结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