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
反坦克障碍物“龙牙”
龙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阻碍坦克行动的四方锥形钢筋混凝土制防御工事。其防御思想在于减缓坦克推进速度并将其引入部署好反坦克武器的“猎杀区域”。这种防御工事在欧洲战场上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法国比利时。龙牙的形状和数量不断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战术需要。在战后,一些龙牙被保留下来作为历史遗迹,成为了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堑壕战作战方式,原有的防范步兵的铁丝网无法挡住这些钢铁怪兽,也就意味着大量修建的防线会被坦克轻而易举的突破,必须找到一种可以阻挡敌方坦克前进的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在1923年瑞士人找到了解决方法,瑞士人研发了一种名叫“龙牙”的反坦克犬——约1米高用铁轨钢打造的几何体来阻碍敌方坦克。由于早期的坦克底盘较矮,会被龙牙高高顶起,然后被二排第三排有高度差异并且相互交错的龙牙卡住,无法前进。但是在上世纪30年代,坦克不断的增大和增高,于是德国人在30年代年首先对龙牙进行了创新。
英军为了防范德国人的“海狮计划”,也在1940年到1941年在英国的海岸线上设置了大量的“龙牙”反坦克桩。
原理
在防线上的因为龙牙以多排一组的方式布置,每排相互交错的阵形,所以坦克的履带就算可以越过第一排的“龙牙”,或者第二排,但是由于“龙牙”反坦克桩的不规则的位置和高度的相互错开,坦克到第三排就会被彻底卡住,无法前进,便会成为防线上的火炮的活靶子。为了防范步兵穿越防线,在两颗“龙牙”之间会埋上地雷,然后在更深处的防御工事中,沿“龙牙”而建成带刺铁丝网和纵深拦阻坦克的反坦克拒马,来构成第二道防线,或者故意开放缺口,让坦克沿着开放的通道通过,引到埋伏圈将其歼灭。
战术用途
龙牙,反坦克障碍物,实战中工兵和专门的清障车辆能够相对快地清除它们,这说明它 们并非很好的障碍物。“龙牙”被广泛用于欧洲战区各处,德军在大西洋壁垒、齐格菲防线大量使用它们。典型的龙牙每颗高90到120厘米(约3到4英尺),由精确的模具制成。两颗“牙”之间往往有地雷。更深处的障碍物沿“牙”而建成一条防线(比方说拦步兵的带刺铁丝网,或者纵深拦阻坦克的拒马)。
由于数量巨大而且是永久性工事,今天还能看得到很多的“龙牙”,在齐格菲和马其诺防线保存得尤其完好。
战术衍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瑞士继续把“龙牙防线”部署到某些战略要地,在道路上挖出口子以便“弹出来”构成延伸到整条道路的防线。这种工程在军事上的术语以三角巧克力棒命名,叫“Toblerone lines”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原理
战术用途
战术衍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