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计息
银行计息专用术语之一
分段计息是指当存款人或借款人的存(贷)款期间内遇到国家调整利率时,从存入(借入)日起至调整日前,银行将按照原有的合同规定的同档次利率计付(计收)利息;而从调整日起,则按照调整后的同档次利率计付或计收利息。若再次发生利率调整,同样遵循此原则。这是银行业务中的一种专门用于计息的术语。
应用范围
分段计息主要应用于本外币的活期存款以及外币的浮动利率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需要注意的是,定期存款并不采用分段计息的方式,即使在存期内遇到利率调整,仍将按照存款日所约定的利率执行。这是因为定期存款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应随利率变化而频繁变动,这有利于保障存款人和银行双方的权益。
利率影响
在实施分段计息的过程中,由于每月计息的实际天数与理论上的30天有所出入,因此银行通常会使用年利率除以360天的方式来计算每日利息。这种计算方法可能会导致日利息率的微小提升。例如,2015年利率下调的情况下,如果在分段计息月份的上个月份拥有31天,且分段计息的还款日在16号之前,那么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自1日开始的降息效果,因为此时的日利息率甚至高于降息之前的水平。具体来说,假设有一笔100万元的贷款余额,在降息前的利息计算为1,000,000 × 6.55% ÷ 12 = 5,458.33 元。而在降息后,如果还款日为16号,那么计息天数分别为16天和15天,相应的利息计算则变为1,000,000 × (6.55% ÷ 360 × 16 + 6.15% ÷ 360 × 15) ≈ 5,473.61 元。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名义上享受到了降息的好处,但实际上却因日利息率的计算方式而未能获得预期的优惠。当然,不同降息幅度对还款日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利率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