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镇位于
浙江省奉化区西南部,2006年人口26469人,有非农户713人,外来人口800人,其中外出人口9800人。有耕田19800亩,其中旱地1792亩,山林12万亩,其中公益林56633亩,毛竹山43800亩。下文对大堰镇的介绍包括大堰镇的基本概况、历史沿革、行政辖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社会事业、区域特色、水电经济、大堰名人、大事记、旅游景点、地方特产
历史沿革
大堰村原称大万竹,为纪念宋时一
周姓县令发动村民在村边河道中筑了一道石垒活动坝,该坝既可灌溉细田400余亩田地,又保证了泄洪安全,故改名为大堰。镇名也因村名而来。旧时称
连山乡大堰乡、万竹乡、镇亭乡。解放后设万竹乡、镇亭乡。1950年10月撤大乡为小乡,属方门区,分为大堰、
南溪区、万竹、董李、畈里、柏坑等六乡。1954年增设三溪乡,1955年撤区并乡,董李乡辖原董李乡、畈里乡;
大堰乡辖原大堰乡、柏坑乡及原
南溪乡的
周代、常照二村;万竹乡辖万竹乡、南溪乡及
岩头乡的谢界山村。1958年成立大堰公社,辖大堰、万竹、董李三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建制,管理区改公社,分为大堰、董李、万竹三公社,属方门区。1980年又改属
尚田街道区。1987年大堰乡改建制镇,1992年撤区并镇,万竹乡并入大堰镇。
地理环境
大堰镇 位于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南部,即东经121°18’,北纬29°30’。距市区29公里。东北邻尚田镇,南与
宁海县深圳镇交界,西南与
新昌县沙溪镇、
巧英乡接壤,西北连
溪口镇。属全山区乡镇。区域面积129.5平方公里。镇建成区0.29平方公里。属全山区镇,除县溪及其支流柏溪、万竹溪两岸有小面积平原外,其余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冈。与
尚田街道交界的烂漫地山,主峰高711米。
大公岙村与宁海分界处的
宁海第一尖海拔945米,为奉化第一峰,
奉化江就发源于此。县溪北向入
横山水库。尚董公路穿越全境,有支线通万竹、徐马站、柏坑,在畈坑有接通
宁海县大蔡支线。明时南京工部尚书
王钫的故居现存狮子阊门为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多山,属
台州天台山余脉,海拔500米以上山峰有12座,最高峰第一尖海拔945米,
仰天湖,顶公尖为上
侏罗纪火山锥。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除县溪两岸有小平地外,均为山岗坡岭。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度,年平均无霜期230天,年日照总时数1836.2小时。年降雨量1580—1600毫米,20年中最大雨量为1992年8月31日,24小时降雨487毫米。主要河流为县溪,是县江的上游,发源于第一尖,由西南至东北,主要支流有横溪岗溪、董李溪、大湖坑溪、石井溪、竹林溪、柏溪、万竹溪、大堰溪,至
南溪区汇合流入横山水库,总长40余公里,遇
强台风、大暴雨时易暴发
山洪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1992年8月31日、9月23日和1997年8月18日细田畈有三次过水,大公、董家岙、三联村大岭坑自然村、
柏坑村都存在着山体滑坡隐患。(注西岩村1908年有几十户人家被山体滑坡压没,死伤近百人)柏坑村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72%,属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遗存的有南方红豆杉,
金钱松等名贵树种。还有
云豹、
白颈长尾雉、
黑麂、
鬣羚(俗称
岩羊)、
尖吻蝮、
红嘴相思鸟等珍稀动物。
行政区划
现有大堰、董家、箭岭等4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辖大堰1个居民区,4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堰村大登路8号。
1987年
大堰乡改建制镇,1992年撤区并镇,万竹乡并入大堰镇。1995年茅山头村下山移民到柏坑村,撤撤销行政村,实有行政村42个。2001年区域调整,董李乡并入大堰。全镇共有63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2002年实行行政村区划调整,撤并为53个行政村,2004年再次行政村撤并,保留40个行政村。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进行人口
梯度转移,共851户,2483人,减少自然村30个。尚有自然村129个。2017年共13861人。
经济
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3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47亿元,农业产值8652万元,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1448.7万元,税收15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68元。有企业250家,其中异地企业45家,集体企业2家。主要有万竹片以生产塑料齿轮、五金表带、水表、定时器、玩具为主,大堰片有
孟宗竹竹笋加工、制锁、灯泡、
二极管、仪表配件、手电筒、小五金等,董李片生产灯头、竹木扇及小五金加工等。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环境治理的需要,有一定资本积累的企业外迁到
奉化区、
宁波市等地,共有160多家。1998年4月,奉化市钟业协会成立,成员单位36家,塑料齿轮年销售额占全国的40%。部分企业现已能生产定时器、电子钟、玩具等整机。
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竹筷在1999年获国际竹文化节该省唯一一块
金牌,又获99
中原地区竹文化节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产品进入人民大会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礼宾司。2000年8月,国际竹藤协会组织
荷兰、
奥地利、
泰国25个国家60余位政府官员参观
士林公司,10月在省十年绿化
浙江省暨名优特新林特产品展销会上,原省委书记张德江对士林公司的产品表示肯定和赞赏。埃美水表进入全国28强。2005年奉化金秋电子元件厂成为
华东地区最大的
发光二极管生产企业。2006年奉化恒日炭业有限公司改造全自动生产线,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竹节碳生产企业。多数农户主要从事开发
竹山县、种养业和打工,收入较低。1989年人均收入仅451元,被定为贫困镇,1994年脱贫,但仍属
宁波市16个经济欠发达乡镇之一。
水电经济
小水电为大堰一大特色,柏坑水库蓄水550万方,2003年橡皮坝增高工程竣工,可增蓄水100万方,下游有一级、二级、三级、
南溪区、西岩等五座电站,由于横山水库扩容,1995年5月西岩电站投资50万重建发电(装机250千瓦),1995年8月,一级电站叉管电站并网发电,(装机320千瓦),原董李乡于1996年建造麦田岗电站,(装机75千瓦,)1997年(装机250千瓦的)石船坑电站并网发电,1999年蓄水60万方的白粉壁水库竣工,投资450万元,装机1000千瓦,年发电212万度,2002年投资8万元,加高白粉壁水库,年可多发电20万度。1998年柏坑村下畈电站并网发电,装机400千瓦,2007年石大门电站并网发电,装机400千瓦。全镇共有
小水电站10座,总装机5730千瓦,年发电1160万度,产值440万元,利润120万元。
文化
乡镇事记
巴人平反后,全国成立了巴人研究会。1991年8月,研究会举行纪念
杨邨人诞辰90周年活动,原外交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韩念龙、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
周而复到会并扫墓。1996年9月,日本研究中国文史专家铃木正夫专程来大堰考察巴人史迹。10月26日,在
宁波市举行第四届
王任叔学术研讨会,雷洁琼、周而复等发来贺电,与会者专程到大堰瞻仰故居和扫墓。2001年当地政府出资10万元维修了墓道、
巴人故居,开辟了陈列室,出版了巴人文集。10月11日,在宁波举行纪念巴人百年诞辰活动。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
日本专家、
印度尼西亚苏岛同盟负责人瞻仰了巴人故居,祭扫了巴人墓,并在故居旁植金桂二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为纪念文集作序。
周而复为陈列室题词。2005年3月,巴人故居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坑水库大坝
1993年1月4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能源和环境保护专家达拉.达玛先生考察柏坑水库。6月8日,
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国际小水电培训班23名学员考察柏坑水库。他们分别来自
伊朗、
土耳其、蒙古、
坦桑尼亚、
所罗门群岛、
老挝、
印度尼西亚、
罗马尼亚、
波兰、
秘鲁、
叙利亚等11个国家。
重修
烈士墓和纪念馆 原
王鲲烈士墓比较简陋,进出道路狭窄,1996年由宁波
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起重修,省总工会、宁波邮电工会等单位共同集资23万元,重修了烈士墓,修建了600米长的
水泥路,600平方的停车场。2005年原五份地村集资建造了占地1300平方、建筑面积820平方的王鲲纪念馆,由
奉化区人民政府、大堰镇政府、
宁波市总工会、宁波通用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及个人
共同出资80多万元。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为纪念馆题名。馆内有王鲲铜像、事迹简介、山乡樵耕馆等。现为奉化区、
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董子兴墓经三次迁移,坐落于
杨梅山脚,进出要沿小溪而上,祭扫很不方便,2004年由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出资7万元重修。
烈士墓南移100米,扩大了广场,修建了墓道。
地方特产
大堰高山西瓜
大堰镇地处奉化区西南山区,属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西瓜的栽培。大堰西瓜具有甜、鲜等优点,销往
奉化区、宁波、
上海市等地,为广大消费者所称赞。
大堰农民种植西瓜已有多年历史,西瓜成为大堰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今年全镇栽培西瓜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山门、朱头岭、柏坑、张家、枫树岭、赵岙、大堰、后畈等36个村,目前西瓜长势喜人,可望在
立秋前后上市。全镇总产量在3000吨以上,预计可创产值600万元。
近年来,随着效益农业的兴起,大堰镇政府把高山西瓜生产作为重头戏来抓,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市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合股,在山门村建立优质高产西瓜示范基地20亩,引导农民科技兴瓜,逐步向高效农业发展。
为解决瓜农的后顾之忧,镇里组织成立了由100多人组成的农民销售队伍,拓展销售门路。大堰高山西瓜在大堰镇政府和农业局等部门正确引导、支持下,正朝着高品位、高效益方向发展。
其他特产
邀请
浙江大学教授和市内农艺专家到实地辅导,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有机化栽培,纯属绿色保健食品;采用全光栽培嫁接技术,营养育苗,合理施肥、人工授粉、座果率高、果形圆整。
大堰镇一改过去以新红宝等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从
台湾省等地引进多个优良品种,目前栽培品种有新意、小兰、宝凤、华冠、金龙、凤光、黑美人、浙蜜、郑杂等优良杂交一代品种。果形小的1-3公斤,大的4-8公斤。
风情民宿
大堰古称“连山”,是
奉化区唯一的全山区镇、
宁波市二级水源保护区。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以休闲农业、农夫市集、乡俗体验为抓手,大堰倾力建设“中国最美乡愁小镇”,形成了“柏坑水墨古村”“西畈山居梯田村”“常照红豆杉养生村”等一批美丽山村品牌,通过引进高档创意民宿项目,全力打造“文化+创意+主题+景观”的多元化民宿产品,按照“一间民宿就是一个景点”的理念,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现已建成特色风情民宿7家,床位254张。
2015上半年,全镇共接待游客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8万元,分别增长35.24%和19.68%;其中留宿人数7690人次,带动周边消费548.02万元,分别增长102.37%和18.16%。大堰先后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文明镇、省生态旅游区、
浙江省年度最具特色十佳民宿基地、
宁波市首届“我心目中最美生态乡镇”等称号。
通过挖掘文化特色、塑造村庄特色、凸显区域特色,大堰很好地传承了民俗,让美丽“留住乡愁”。当地加强董家等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抓好民居古宅、寺庙宗祠、街巷弄堂等物质文化遗产修缮保护,大力实施“一片一韵、一村一品、一屋一景”特色文化工程,
福星桥、
巴人故居等重要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以田园景观和村容村貌为基础,精品村庄“瓜果梨桃、鸟语花香”韵味十足。
创意民宿让美丽“授人以渔”。镇里着力构筑“创意+民宿”众创空间体系,收储闲置农宅48处,促成花雨醉乡墅等文化精品民宿落地,同时,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民俗作为民宿经济的重要补充,大力培育“春赏花、夏嬉水、秋登高、冬赏雪”四季常游大业态。民居民宿被纳入统一管理考评,减少了游客投诉。以建设“高山果蔬产地、生态养生宝地、运动休闲基地”为目标,柏坑漂流、西畈油菜花等核心景区陆续建成。
红烧石斑鱼、手剥笋、紫色
地瓜干…地道的美食惹人爱;村头流水潺潺,休闲吧、
客栈随处可见,远古山村、春茶人家、翠竹桑田…凭借这些资源,大堰以民宿经济为突破口,让农村变为景区,让农业变为商业。
社会
1989年全镇有三分之一村用上自来水,到1996年各村都通了自来水,2006年又进行二次改水,引柏坑水库和峙坑水库水入户,惠及大堰、常照、万一、万二、万三等14个村,2100户5880人。1992年南溪村自接有线电视。1993年大堰片、万竹片有线电视开通,可收看6套节目。1994年无线
寻呼台开通。1995年建成枫树岭电视差转台,1997年
奉化区电台调频台在大堰开通。1998年重修广播电视网络,2000年实现广播电视共缆传输,2003年实现有线电视联网,2005年联网率达100%。1994年80%的村通了程控电话,2000年实现
电话镇。2005年实现宽带网城乡互通。1994年由
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
叶泰海捐资200万浇制大堰至里车头油路,1995年叶泰海又捐资140万浇制大堰至尚田油路。2003年尚董公路大修工程动工,到2005年完工,线路延伸至
界牌岭,改称尚界线。公路运输客车从1989年的
山西省长治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3辆10个班次增加到22辆中巴车59个班次。2007年
南溪区至溪口公路改造工程动工。尚界线连接
宁海县、
新昌县。到2006年各行政村都通了公路,进村公路全部硬化。1994年开始撤并村小学,到2006年有中心小学、董李小学、三溪小学、
上海市实验小学、镇初中、成人学校共6所学校,在校学生1658人,99名教师。先后投入资金1600万元,迁建了镇中心小学,改建了镇初中、万竹小学、三溪小学、董李小学、叶水明幼儿园等。其中有
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
叶泰海先生、
赵安中先生、
王剑伟先生等捐款。教育质量优异,镇初中五次获全市中考综合考评第一名,2000年被评为
宁波市教育强镇、2001年创
浙江省教育强镇。万三村村民竺和生获1997年在日本川崎第三届
亚洲技巧锦标赛男子四人组全能冠军,,6月参加国家队与队友一起在哈萨克斯坦第四届亚洲技巧锦标赛夺得
金牌,十五届
世界技巧锦标赛铜牌。98年获全国技巧赛银牌。先后兴建了柏坑明校桥、柏坑桥、张家康盛桥、大堰仁德桥、下宅桥、
一心桥、社家畈桥等桥梁。改建了万竹农贸市场,大堰农贸市场。柏坑、岭下、常照、大堰、后畈建造农民休闲公园6座。投资300万元迁建了大堰卫生院。2007年投资200多万元实施电力、通讯、广电线等“三线五柱”地埋工程,使镇容镇貌更整洁。
区域特色
2001年大堰镇率先提出了“生态立镇、科技兴农”的思路,2002年制订了《奉化市大堰镇生态镇建设规划报告》,2002年起封山育林,建立了沿县江两岸一面坡的56633亩生态公益林,南溪村山林为国家级公益林、石井溪至横溪岗为省级公益林、万竹溪峙坑水库一带为县级公益林。对全镇的古树名木挂牌保护。退耕还林1500亩,造田196亩。2001年董李片5000亩毛竹山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笋生产认证,成为全国唯一有机
孟宗竹生产基地,到2005年面积扩大到2万亩,并通过
日本jas认证。生产的“益群”牌航空笋片打入
海航控股和南方航空公司。大堰“可岚”牌高山西瓜多次参加
宁波市、
浙江省和
上海市市农博会,2006年“可岚”牌和“嵩翠”牌被评为宁波市农副产品知名商标,大堰3200亩小京生花生被宁波市评为绿色农产品基地,2007年2月“可岚”牌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引进绿色环保型企业,安吉竹拉丝企业2家,
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大堰车间开发出竹地板,清风汉格竹家具。2006年开发了南溪村西岩近天堂天然矿泉水,日可产矿泉水50吨。红木工艺与现代家电相组合,生产出红木饮水器。2007年进行基本农田整理,共22个标段,总投资690万元,涉及19个村,受益土地4200亩,10000多人口。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和原生态旅游(见专记),2004年获
宁波市生态镇称号,2007年被评为
浙江省生态镇。其中
柏坑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宁波市绿色文化新景观村。
城镇建设
开发原生态旅游
大堰镇利用山水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原生态旅游。2004年邀请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有关专家进行旅游规划评审,编制了《奉化市大堰镇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编制了《柏坑古村山水旅游开发详细规划》。2005年11月成立了甬江源旅游经营有限公司,著名作家
余秋雨为公司题写牌名。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2006年10月,举办了2006大堰乡土美食节,并评选出巴人芋饼、尚书水饺、老外婆鸡蛋汤等十大美食。2007年成立了镇旅游领导小组,设立了
旅游公司和旅游办公室,4月在
宁波市举行“天湖明翠”原生态风景旅游区推介会,33家旅行社老总和宁波、
奉化区有关新闻媒体参加。“
国际劳动节黄金周”在
常照村举办了天湖明翠乡土文化周。
大堰村在
王钫故居门楼和王四佐宅第前恢复了旗杆。徐家村修复了皇殿阊门。甬江源旅游经营有限公司在
柏坑村建造了竹牌楼、竹廊、竹亭、竖起了宁波市书记巴音朝鲁的题词石碑,装修了餐饮部、建造了三星级宾馆、7000平方的游泳池,购买了2艘游艇,1艘
快艇,在柏坑水库内建立了烧烤场,修筑了通往
仰天湖的简易公路,修复了古寺。在石大门设立了漂流点,修建了停车场。。开辟了百亩高档新品水果园。2007年万三村村民成立了手拉手
旅游公司,开展了万竹溪漂流等项目。山门村村民建了野兔狩猎场,
常照村建了200亩的紫色庄园和
红豆杉种植基地,南溪村引进了珍禽养殖园。镇所在地还设立了农特产超市。沿尚界线都设立了通往景区的交通标志。全镇初步形成了原生态农家乐旅游的氛围。
抓环境治理
为保护横山水库源头水水质,从2001年4月起由大堰镇和原董李乡先后发起万人整治大行动,拉开了环境治理的帷幕。建立了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网络,2001年一期工程投资365万元,建固定式垃圾箱496只,移动式垃圾箱417只,造三格式公厕64所,垃圾中转站一座,购自卸车2辆,拖拉机6辆,建立了环卫站,有职工76人。关闭有污染的
造纸、电镀企业和拆除鹅鸭棚。2002年二期工程动工,拆简易厕所750座,造公厕5座,清运垃圾7000吨。从2003年到2006年,
大堰村、
柏坑村、徐家村、三溪村、社家畈村先后在河道里筑起了拦污坝。2006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万一、万二、万三、箭岭、岭下、三溪为创建村,2007年又有王家、后畈、张家等11个村为环境整治创建村。到2007年有常照、柏坑、岭下等13个村达到
宁波市市环境整治村的要求。从2001年到2007年,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垃圾堆放场42处,普通中转站一座,压缩式中转站一座,造公厕87座,设垃圾桶500只、垃圾箱586只,造拦污坝60余条,砌河岸10多公里,拆简易厕所5000间,鹅鸭棚13只,填埋嫩竹
造纸料塘475只,建造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关闭搬迁企业180家。新增绿地2万平方,硬化村内路面6万平方。环卫站职工增至98人,做到垃圾
日产汽车公司日清食品。2005年6月,
宁波市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视察大堰镇时题词“送一江清水上甬城”。
2021年4月,大堰镇入选2021年度
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旅游
前洋古建筑,位于柏坑村,建于
清代乾隆末年(1796),名叫处安堂,取居民平安之意,曾授布政史的王景阳所建。建筑坐东朝西,傍青山,临溪水,呈正方形,共五进,四周筑围墙,房屋108间,有回廊相通。正门檐瓦重叠,颇有气派。室内雕梁画栋,木格窗户,充满民间艺术,充分体现了江南民居特色。如此规模的古代民宅,在宁波市内属于少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日寇于1941年6月占领奉化县城,当时的奉化县政府迁到这里,使这里一度成为奉化的政治中心。
王鲲烈士墓,位于
奉化区横山水库上游白象山,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鲲(1905——1927年),又名王宗保,奉化市大堰镇王高岙五份地人。1925年“五四”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宁波,他深入群众,宣传革命,发动工人组织工会,曾任邮电工会主席。1927年2月宁波总工会成立,被选为总工会会长。颁布工会条例,规定工人权利,处理不法资本家。同年3月,被国民党宁台温司令部
王俊扣押入狱。王鲲同志在狱中坚持斗争,对敌人的威胁利诱酷刑拷打,毫不屈服,六月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
王鲲烈士墓在白象山的象鼻子上,离大堰镇常照村约里许,土堆墓,直径3.6米,高2.45米,墓碑题“王鲲烈士之墓”六个大字,碑左右有石椅、石条凳,拜坛深3.36米,阔6.85米,呈扇形,用
砾石地,上敷水泥。墓朝东略偏南,三面环山,近旁皆坟,前9米处为茶山,下临县溪,风景秀丽。
王鲲纪念馆于2003年1日动工,2005年3月完工,占地面积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有瞻仰大门,纪念大堂,事迹陈列室,视频室,接待室等,馆名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题写。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
宁波市工人运动史的教育场所。
巴人故居为木结构二层楼房,包括巴人卧室、书房、用餐室、陈列室。室内的摆设均为原物,陈列室内陈列着巴人手稿,出版的著作,生平介绍,毛泽东、周恩来的任命书。院子里有两棵金桂树,四季常青,金桂飘香。巴人故居与墓同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文物保护单位。韩念龙、
周而复、
周海婴等著名人士和
日本、
美国、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等外国友人曾来这里参观。
巴人墓位于大堰村北面的诗谷屏山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修,墓碑由巴人战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题写。
董子兴,大堰后畈人,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1927年任
奉化区第一任县委书记,同年被捕,英勇不屈,牺牲于杭州陆军监狱,其妻子戚秀媛葬夫于此。
尚书第
王钫,嘉靖二年(1523)
进士,为官清正,抗击倭寇有功,受到皇帝嘉奖。他曾对
朱厚熜介绍大堰情况:“红米白饭岩骨水,绿茶嫩笋石斑鱼”引起皇帝对大堰的向往。王辞官回家后,造起前后三大进宅居,后毁于大火,仅存一门楼一座,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大家看:门楼顶上福字高挂,两边有四把沙尖刀,犹如明代官帽中的纱翅,中有一块匾,题书“尚书第”,文革中毁坏,现按原样恢复。台门宽7米,深6.8米,分三间,属于硬山顶建筑,梁架斗拱,绘有彩色图案和各种雕刻,柱脚呈鼓形。门前有一对
石狮,神态威猛,是典型的明代石刻艺术品,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因此,这个阊门叫狮子阊门,现为
奉化区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走马楼
山门村还有一座古建筑,叫四间走马楼,这所住宅的主人在经营
造纸中赚了大钱,于清光绪20年(1894),大兴土木造了这所规模宏大的住宅,两边廊屋各10间两楼,中间两个敞堂,两边4间两楼。现在,这所古建筑还有后人居住,保护完好,整洁明亮,依旧当年风貌,为现存古建筑中所少见。
福星桥驾于常照村镇亭溪上,是
浙东地区最长的多孔
联拱石桥,在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石桥》中,有它一席之地。桥全长96.5米,宽6.35米,高14米,有五个半圆型的桥孔,中间一孔最大,跨度15米,其余四孔均为12.6米。桥面微微拱起,桥中央有六块一米见方的
浮雕石板,上刻松鹤、荷花、竹菊、松鹿、梅兰等图案。桥面两边各有28
块石拦板和26个石拦柱,还各有五对
石狮和八对荷花。
关于此桥来历,流传着一个故事: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从
普陀山来了一个名叫净修的大和尚,说是在梦中受观音大师指引,特来这里造桥。于是,他发动村人,多方募捐,集资动工,花了七年时间才把此桥造成。现在,西首亭子里还保存着七块石碑,记载建桥经过和乐助者名单,还立有
奉化区文物保护单位的
碑石。
柏坑祠堂是
清代建筑,保护完好。祠堂是古代宗族聚会和活动的地方,如祭祖、演戏、办酒席,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祠堂内富有各种文化内涵,如建筑艺术、柱对楹联、书法艺术等等。
代表人物
大堰名人
补记民国时期人物:
董兆钧,1914年生,大堰镇后畈村人,
黄埔区8期生,曾任国防部警卫团团长,16兵团
孙元良部新编60师师长,
少将,1950年逃往台湾。
毛文佐,大堰镇竹林村人,(约1905—文革)少将,沈阳警察局局长,陇海路设计专员。(病亡于抚顺战犯管理所)
毛国伦,大堰镇程家村人,1944年生于上海,1960年入上海中国画院,师承程十法,
樊少云诸先生,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创作室主任。作品入选第4.6.7.8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首届全国体育画展”。应邀赴
日本,
美国,
新加坡,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并进行学术交流。获“世界终生成就奖”立像。作品为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出版有“毛国伦画选”等。
汪卫兴,大堰镇常照村人,1944出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政治系,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雌雄日月剑》,《
夜幕下的紫禁城》,长篇传记文学《船王包玉刚》,长篇纪实文学,《脚印》,《使命与大还同辉》,电视剧剧本《商城没有夜晚》、《天缘地归》、《超越恋情》,报告文学《炼狱之光》获1994年全国20家省市报刊
一等奖,《中华医圣
王冰》获首届
长城杯二等奖。
王绪龙,大堰镇岭下村人,1962.10出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地质系,博士,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克拉玛依出事石油地质勘探与
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十余项国家级、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在各类期刊上或与他人合著(译)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20余篇,学术会上交流论文20余篇,负责和参与完成的科研报告20余份,在有盆地模拟等诸多学术领域中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叶泰海,大堰镇西畈村人,1953年出生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系香港明记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奉化威信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宁波旅港同乡会理事、宁波和
奉化区荣誉市民,
宁波市十二届政协委员、
浙江省爱乡楷模。自1980年以来,以叶泰海为代表的叶氏家族,先后为尚田至里车头浇制黑色路面、建造叶水明幼儿园、傅氏敬老院、傅氏卫生院及
浙江省奉化中学、奉化图书馆等60余个项目捐资折合人民币2190万元(其中在奉化市外捐赠项目8个,计340万元人民币),1994年以来,叶泰海先生在宁波市内兴办高划、超竣、威信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总投资5910万美元。夫人陈美重,1962年8月出生,祖籍
广东省,香港明记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
奉化区、
宁波市荣誉市民。
李柏年,大堰镇李家村人,(1947~1994.3)原董李乡文化站长,1983年任乡文化站长,8次被评为宁波、奉化市先进集体,1991年、1993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奉化市唯一的特级文化站,其本人9次被评为宁波、奉化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宁波市十佳文化站长,12年中乡文化站先后办起了
轻音乐队、铜管乐队、枫潭文学社、乡文化中心活动楼、万册图书馆等,1989年还组织了二县一市五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联谊活动,与
宁海县大里乡文化站结为友好站。1994年3月29日因公殉职。中共奉化市委、市府,
浙江省文化厅作出《关于开展向李柏年同志学习的决定》。
王佃根,原大堰镇上洞坑村党支部书记,(1945.12~1997.3),1983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14年中带领村民建办公楼、造学校、接自来水、浇村内
水泥路、开发集体杉树山、板栗山、竹山、造进村公路。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任劳任怨,鞠躬尽,被村民誉为“好书记”,终因积劳成疾逝世。中共大堰镇党委、奉化市委作出向王佃根同志学习的决定。洞坑公路被命名为“佃根路”。
王海江,大堰镇张家村人,1945年7月出生。
主任医师,研究员。毕业于
浙江大学医学院。现任中国科联锦州太和医药集团董事长,锦州太和医院病理科主任、烧烫伤科主任:从1972年以后,一直在驻军医院组织领导科室工作,先后获得4项科研成果,多次立功受奖,1990年由团级军医退伍,转到地方医院仍从事病理诊断和研究的科主任工作,在当地享有盛誉。为解决临床治疗中的一些难题,先后研制成功“太和二号散剂”、“太和四号散剂”、“8·6一软膏”、“8·6一烫伤膏”等中成药药剂,其中两种软膏制剂获“国际金奖”,为解决一些治疗项目中的国际性难题作出了贡献。连年被当地政府表彰为“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振里,
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人,1938年8月出生,。1962年7月,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曾任
宁波大学副院长、副教授、宁波物理学会理事长,政协宁波第十届委员。发表论文:n+1维双
正弦cordon模型的colemqn
相变;
狭义相对论的时间可变性问题;he-ne气体激光器零能态选择的讨论等10多篇。著作有“三防”教材核器部份、高中物理精编。
王振亩,1928年5月出生,奉化市大堰镇箭岭村人。1950年,
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读书,教授
高级工程师,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测量委员会委员。参与1950年至1952年上海电缆厂扩建工程;1953年至1956年配合
苏联专家建设沈阳电缆厂;1972年完成铅杆连铸连轧科研项目,获上海科技奖;1978年完成“市话电缆拉丝挤出生产级”项目,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孙朝正,大堰镇万一村人,1926年生。曾任浙江国防公办731工程队36研究所工程师,机电部36研究所子弟中学校长,高级教师。主要业绩有1960年参与我军第一架
歼击机的设计任务,完成了电气部分设计工作。1970年12月至1977年8月,参加军用炮瞄雷达的设计研制,圆满地完成了电气技术工作。曾任浙江
江山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嘉兴市政协二届委员会委员。
董子敖,
奉化区大堰镇董家村人,1931年9月出生,。1956年
清华大学“水能利用专业”研究生毕业;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研究所任主任、副所长、教授。发表论文27篇。著作有《水库群调度与规划的优化理论和应用》,完成10余项科研任务,其中两项分别获水利电力部科技进步奖。还有“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等,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董庭威,奉化市大堰镇董家村人,1931年5月出生,。1953年,
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1981年8月至1982年10月,以学者身份赴美国
匹兹堡大学化学系访问,现任复旦大学教授。编著和翻译的书主要有:《有机化学实验》、《近代有机实验技术》、《有机化学物的结构分析》、《现代有机化学实验》,发表有机合成等方面的文章近二十篇。
董才如,
奉化区大堰镇董家村人,1929年4月出生,。1952年
上海圣约翰书院化学系毕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主要成就有:《血浆丙戍酸钠的气液色谱测定》、《肝病患者空腹血清胆汁酸的测定意义》、《血清脂肪酸与血压关系——我国五个人群(336人)分析》、《血清、胆汁和胆石胆汁酸的气液色色谱分析法》、《肝病患者尿胆汁酸测定的意义》等近20篇。
王光雍,大堰镇箭岭村人,1935出生,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1957年
北京钢铁学校钢铁冶金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发表的主要论文有:“
不锈钢孔蚀敏感位置研究”、“941不锈钢在50%
硫酸中耐蚀性研究”、“不锈钢
应力腐蚀断裂失效诊断专家系统研究”、“环境因素对碳钢、低合金钢大气腐蚀的影响研究”、“三峡地区材料33年土壤腐蚀行为研究”、“材料自然环境腐蚀数据积累、评估、处理和应用”、“我国材料自然腐蚀试验研究工作进展”、“材料腐蚀与装备环境工程”等。1988年赴美国、
日本;1995年赴
瑞典、
德国考察。1993年获
机械电子工业部、冶金工业部、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
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获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表彰。现任国家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专家组成员。“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装备环境工程”学术刊物编委等职。
王利华,
奉化区大堰镇
柏坑村人,1942年12月生。曾任奉化市文联主席、奉化市政协秘书长。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奉化市文联名誉主席。作品多次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并被中国博物院收藏。